• 2

關於新裝冷氣的冷媒添加量?

我是個大外行 這兩天為了裝冷氣爬了不少文
(為了弄清眼前的問題還來不及真正去補充冷氣原理之類的基礎知識
因為家裡有房間明顯超出原廠所謂「不用添加冷媒的銅管長度」
而且還超出滿多的 所以在和店家對談時強調了這一點

店家本來是說 不用急著灌 等裝了之後再看情況去決定
跟這個比起來更重要的事情是安裝時的品質(不要漏冷媒
只要不會漏冷媒 之後有什麼問題都可以很容易修正
(比如不冷、太慢冷或著我就是覺得壓縮機負載好像都很高

我接受了這個觀念(還蠻合理的
但是我的房間明顯超出很多
因此要求:就在安裝時一併灌好吧
店家答應並抓了一個大概的填充量
但是跟我依據原廠手冊推算得出的量相比
反而超出了五六十公克?

關於新裝冷氣的冷媒添加量?

因為知道冷媒太多也是會出問題(液壓縮?
向店家詢問時 回應大致是多也只多一點點 這種程度可以忽略
但對我這個沒有經驗的外行而言 還是會有點操煩

這兩天反覆看著手冊 發現似乎本來就有一個彈性空間至少能容納這五六十公克?
原廠所謂標準安裝是 5 公尺,但其標示的不需添加冷媒的長度是 8 公尺
也就是說這 3 公尺的冷媒量就是可以加但實務上沒什麼必要去加的部份
而一對二的數值則變成 10m <=> 16m 的差距(原廠手冊很明顯也是這樣算
這 6m 乘以 12g 都到 72kg 去了
而我記得在對談時 店家好像也是以 10m 去算的
所以應該是沒什麼問題 至少不至於出現液擊(?
不知道我的這些理解算是對的嗎

不過 爬文的過程中知道管路太長會有冷凍油回流的問題
請問是只要在手冊的最大範圍內就沒問題嗎
兩室總長已經差不多到說明書的最大上限了
2020-05-23 18:38 發佈
就久了 10年 比較慢冷
siva01 wrote:
就久了 10年 比較(恕刪)

@@
是指冷媒比較少(或者沒有補)的狀況嗎
phae4jaz wrote:
我是個大外行 這兩(恕刪)

冷氣機在開發過程中性能測試時都是以5-8米的銅管去驗證的,若安裝時銅管超過這個長度的話,多出來的銅管會囤積冷媒導致整體的冷媒量不足,所以廠家才會要求若銅管過長時要依照增加的銅管長度去補充填冷媒。

若銅管的長度超過規範,或是室內外機的高度差大於規範值,會有冷凍油無法順利回流導致壓縮機束心的問題。
真的很多店家不喜歡照SOP,只求當下會涼就好

換個方向想,這樣日後出問題的機率上升,才會更多機會找他們處理
這是我的想法,不知道對不對,您參考看看。

我覺得在抽真空完全之下,高頻壓縮製冷運作下,有合適壓力,壓力太大或太小都不好~

您請原廠來測一下壓力,就知道了,問一下合適的壓力範圍是多少?然後看一下他測多少~

我覺得壓力太大應該會放一些冷媒掉吧。
seanastin wrote:
真的很多店家不喜歡照SOP...(恕刪)

我就是想避免這些狀況 所以多找了幾家
才找到像這樣至少我是直接和安裝師傅對談的店家
所幸對方也很願意溝通 只是有些東西師傅好像沒那個興致跟你長篇大論
啊我剛好又是那種 希望可以把事情弄明白的個性(而且畢竟是不小的開銷
現在真的覺得 好的安裝真的比好的機器重要
好的機器等級比較體現於享受程度有差(超靜音、手機控制之類
但機器能不能穩穩用 不要一直出狀況 我現在認為是安裝時的狀況就可窺之一二
(但也要祈禱別碰上體質較差的機器啦
真的不放心的話,打去冷氣品牌總公司問吧
我當初裝機之前也是有一些疑問,打過去之後,客服直接幫我轉技術部門,技術部門也很樂意回答
管路那麼長其實不用擔心液態壓縮,應該擔心冷媒量夠嗎? 冷凍油會不會回不來
現在的機器內部都有電子膨脹閥在控制,除非冷媒差異過多不然你根本感覺不出來
其實怕冷媒過多或不足,專業的安裝廠商會在安裝時測試冷媒運轉壓力跟電流來判斷
冷媒添加量只是原廠的建議,實際還是要搭配安裝地點銅管的路線高低落差來判斷
如果擔心可以請原廠來幫你測試,保固內免費
phae4jaz wrote:
我是個大外行 這兩...(恕刪)

你想太多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