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此先跟國際牌後勤服務效率,還有服務員的態度給予高度肯定!
最重要的是有帶來秘密武器
中午一點多室外溫度大約32度 面板顯示室溫29度
設定27度開機(冷氣模式風速自動上下左右方向皆自動)
等了少少的一段時間面板溫度來到26~27度間跳到
耗電值大約穩定在275w上下
重要的是這張圖

國際牌自家儀器測出電流1.8A,與我裝設的電錶最低穩定耗電270W左右電流為1.87A
算是佐證可運轉最低頻就大約近似於中間值1.73KW耗電275W
壓縮壓最低頻率應該就是24HZ了
後續會繼續跟官方聯繫溝通,只是不知道官方是否願意講清楚說明白。
----------------------------------------------------------------------------------------------
早在前幾個月就收集變頻冷氣資訊,
大部分都說日系品牌穩定性比跟低頻能力比較好。
日系品牌裡台灣日立冷媒都還是R410A,
(推測年底或明年台灣日立也會改冷媒)
三菱又有分三菱重工跟三菱電機感覺有點複雜,
大金同等級的CSPF硬是低了不少。
日系品牌比較下來國際牌在同等級價格及CSPF都蠻漂亮的。
至於富士通.....有點可惜,全機10年保固確認得太晚。
最終選擇國際牌,而最基本K與近一級LJ價差約2000元,
但國際牌回函送現金K是1000元LJ是2000元,
實際價差大約1000元,多了NANOE、左右自動風向、日照感應。
心想趁著舊換新補助將裝了2X年的西屋窗型冷氣換掉,
享受更安靜舒適的體驗,這台窗型除了清洗濾網不曾做過其他保養,
但是冷度還是很足夠(最低可達22度)就是噪音有越來越大的趨勢。
房間5.3坪無西曬非頂樓,幾乎所有賣家都說要3.6KW,
5月初下訂排到下旬安裝國際牌LJ3.6KW,
當天拆機看了銘牌發現原本窗型換算後只有2.9KW。
當晚試吹發現不論溫度及方向怎麼調整,躺在床上頭部總會吹到冷風,
只要壓縮機有運轉那種冷度會讓人感覺不舒服。
裝設位置在原本窗型的上方,卻有如此大的差異,實在是出乎意料之外。
另外也發現壓縮機跳停機率似乎很高,於是拿出勾表量測觀察,
這一量除了確定頻繁跳停又多出個疑問,待機時電流0.4~0.5A,
若不考慮功因待機耗電大約100多瓦,估狗了一下,
變頻冷氣待機功因很低,實際功耗應該低於10瓦。
秉著實事求是的精神,買個可測得功因的數位電表,
一方面可釐清待機耗電,也可觀察記錄壓縮機各頻率實際耗電狀態。
實際測試後失望的感覺越來越高,可運轉低頻好像不夠低,
還面臨到跟網友一樣的問題(日立頂級款),設定28度太熱27度太冷。
富士通也有網友反應低頻不佳的案例。
總結下來個人覺得根本問題是在低頻下不去。
國際牌好像可以用參數讀寫器調整運轉參數,不知道效果如何?
發本文的最主要目的,希望能讓低頻能力資訊透明化。
不過這似乎需要政府的法規明定要求,否則大部分廠商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還有所有可能組合的模式我應該都試過了,當然一定包含節能模式、開DC風扇
設定27度會冷的原因大概抓到了,實際人的活動位置大約23.4度
設定28度會感覺熱應該是在壓縮機運轉的11分鐘,跟跳停的3分鐘溫差比之前的定頻窗型大很多。
最後,如果一線日系品牌的低頻表現這麼差,
我會選擇台灣二、三線有七年全機保固機種。
付出較高的價格卻沒有相應的舒適度提升,個人覺得不值得。
以下區間為2131增加測試紀錄(懶得拍照了)
--------------------------------------------------------------------------------------
我這台就目前我測試所得,低頻好像真的只近似於廠商揭露的中間值。
測試環境為面板顯示室溫30度
設定27度可以持續運轉不跳停,顯示面板會在26~27之間來回跳動,
耗電值大約在260w~275w之間跳動。(就在剛剛也跳停了3分鐘分又再運轉)
跳停前持續運轉將近1小時,分析應該是外氣與熱負荷降低的結果
設定26度可以持續運轉不跳停,顯示面板只會到26不會降到25
耗電值大約在260w~330w之間跳動。
設定28度面板在27~28間跳動幾次就壓縮機跳停
耗電值一樣大約在260w~275w之間跳動,
跳停後約3分鐘再次運轉,期間耗電值約330w慢慢降至275w,
大約運轉12分鐘後又再次跳停,如此的循環反覆。
由此大概可以推斷,是低頻降不下去。
而且目前看來似乎很多機種都朝這方向走,
只著重CSPF數據,而犧牲低頻運作能力,
而最重要的是一般消費者無從得知,並非高價位就會有好的低頻能力。
如果資訊透明消費者可以自由依預算選擇,是否願意為低頻能力多付出金錢。
而不是用瞎子摸象或者買樂透看人品的方式。
-----------------------------------------------------------------------------------------
以下為測試過程及附圖
待機功因0.03消耗功率3.19W

面板室溫30度

測試前電表數據

室內溫度(因感知器高度差異低於面板溫度屬於正常)

比對一下溫度(差異不太)

外氣溫度29.2度(數位溫度計感知器改測室外靠近外機吸入端)

時間6:08(上下午下午顛倒,溫度跟另外溫度機誤差大約低1~1.5度)

開機設定冷氣模式27度、風速自動、上下左右風向都自動

過程中最大耗電將近1000W(沒拍到最大值)功因0.79

時間6:20面板室溫27度


時間6:31面板室溫26度


面板溫度27~26來回跳動,耗電還是高於中間值275W

調高一度到28度

沒一會兒壓縮機馬上跳停

調回27度

持續運轉後最低耗電271W

經過測試發現這台低頻似乎只能到,官方資料中間值1.73KW耗電275W,
之後的幾次測試也是相同結果,只要低於中間275W壓縮機就很容易跳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