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博朗格 & 伊萊克斯 烘衣溫度實測 Blomberg TPF8352WZ & Electrolux EWW1141AEWA

博朗格&伊萊克斯烘衣溫度實測

內文測試之機型如下
博朗格 Blomberg TPF8352WZ
伊萊克斯 Electrolux EWW1141AEWA

前情提要
買了評價不錯的伊萊克斯洗脫烘,
實際使用將近4個月,洗衣功能很滿意。
烘乾功能不如曾經使用低溫烘乾的效果好。

也是有考慮換一台熱泵洗脫烘(VX90),但是不確定烘衣溫度如何,
加上裝潢時就已多預留220V*2的插座,決定先再買一台熱泵烘衣機來用看看。

/
用iPad克難卡在一些回收紙箱上
事後編輯發現 沒拍橫式+角度偏歪
非專業實測 請見諒
影片30 FPS 縮時8張 / 秒
秒數(S) × 3.75 = 實際烘衣分鐘數

部分最高溫可能因縮時張數問題不清楚
若有必要可以使用0.25倍速

影片連結


【 嬰用品 】00:08
影片13秒
預設烘衣時間90分鐘 實際烘衣時間約49分鐘
最高溫度 53°C 00:21
博朗格 & 伊萊克斯 烘衣溫度實測 Blomberg TPF8352WZ & Electrolux EWW1141AEWA

【 30min 】00:27
同上一批 未完全乾燥再次進行烘衣
影片30秒
預設烘衣時間30分鐘 實際烘衣時間約112分鐘
最高溫度 50°C 00:54
博朗格 & 伊萊克斯 烘衣溫度實測 Blomberg TPF8352WZ & Electrolux EWW1141AEWA

【 棉收納 】01:02
影片12秒
預設烘衣時間159分鐘 實際烘衣時間約45分鐘
最高溫度 53°C 01:11
博朗格 & 伊萊克斯 烘衣溫度實測 Blomberg TPF8352WZ & Electrolux EWW1141AEWA

同上一批 未完全乾燥再次進行烘衣 01:18
影片15秒
預設烘衣時間159分鐘 實際烘衣時間約56分鐘
最高溫度 54°C 01:29
博朗格 & 伊萊克斯 烘衣溫度實測 Blomberg TPF8352WZ & Electrolux EWW1141AEWA

【 棉強烘 】01:35
影片15秒
預設烘衣時間169分鐘 實際烘衣時間約56分鐘
最高溫度 66°C 01:48
博朗格 & 伊萊克斯 烘衣溫度實測 Blomberg TPF8352WZ & Electrolux EWW1141AEWA

同一批 未全乾再次進行棉強烘 01:55
影片22秒
預設烘衣時間169分鐘 實際烘衣時間約83分鐘
最高溫度 59°C 02:15
博朗格 & 伊萊克斯 烘衣溫度實測 Blomberg TPF8352WZ & Electrolux EWW1141AEWA

【 伊萊克斯 】02:24
影片13秒
預設烘衣時間120分鐘 實際烘衣時間約120分鐘
最高溫度 90°C 02:44
博朗格 & 伊萊克斯 烘衣溫度實測 Blomberg TPF8352WZ & Electrolux EWW1141AEWA

/
心得:
洗脫烘溫度高 ≠ 烘衣時間短 ≠ 快乾 ≠ 會比較乾

2條很厚的大浴巾+ 1條小孩薄浴巾
伊萊克斯烘足2小時 還是蠻濕的程度
用博朗格棉強烘1小時跳停的乾度
遠遠超過伊萊克斯那2小時

這裡不能確定是否 因「烘衣方式不同」造成的差異
或是洗脫烘洗完裡面濕濕的造成烘衣時間拉長很多

【博朗格】
有濕度偵測 會自動調整烘衣時間
濕衣服放進去 基本上都能乾至8-9成 且所需時間短很多
但是要第二次再烘到全乾的時間就會拉得很長

衣物濕度高時,乾衣效率較高。
衣物濕度低時,所需時間會比完全濕衣時更長。

即使相同模式,衣物濕度不同,烘衣溫度時間都會不同。

就以我使用過的三台烘衣機經驗來說
目前烘衣機共同缺點都是
衣物浴巾凹折處、牛仔褲內面
或是襪子脫成一球
這種無法在翻動過程中露出的衣料
較容易無法完全乾燥

解決方式
1、再拉長烘乾時間
2、手動翻攪翻面再烘乾

買洗脫烘前,功課做得不夠仔細,不知道烘衣方式、溫度的差異,會造成衣料觸感差異如此巨大。
還以為220V烘乾速度會更快,但實際烘衣時間卻有更多變數影響。


有不少衣服洗滌標籤都是寫不能烘乾
但是在陽台晾衣服耗時又流汗
而且現在新大樓陽台都不能裝窗
白天有粉塵、晚上有蚊蟲
天絲床單又說不能曬太陽
晾在家裡佔空間又不美觀
(或是買更大的房子 規劃一間室內洗衣晾衣房)

每個廠牌的乾衣邏輯設定不同

我個人使用習慣理想是完全不晾衣服
通通無腦的丟給乾衣機處理

完美的乾衣機條件:
真正免晾衣服
不傷衣料
公斤數又夠大

烘乾時間反而是相對其次的需求了

後續會持續測試
牛仔、日常、羊毛、精緻衣物行程

目前正在徵求電器行LG 16公斤乾衣機實測
如果有機會測試再更新

————
新增

伊萊克斯 棉質烘衣溫度破百

環境25度
濕度65%
三條大浴巾 乾衣重量2.5公斤
洗衣模式

棉質洗衣 Cottons 40度純洗
博朗格 & 伊萊克斯 烘衣溫度實測 Blomberg TPF8352WZ & Electrolux EWW1141AEWA


環境22度
濕度78%
三條大浴巾 濕衣重量3.5公斤

棉質洗衣 Cottons 純烘 Extra Dry模式
博朗格 & 伊萊克斯 烘衣溫度實測 Blomberg TPF8352WZ & Electrolux EWW1141AEWA


影片截圖最高溫度102度⋯⋯⋯
博朗格 & 伊萊克斯 烘衣溫度實測 Blomberg TPF8352WZ & Electrolux EWW1141AEWA

博朗格 & 伊萊克斯 烘衣溫度實測 Blomberg TPF8352WZ & Electrolux EWW1141AEWA

棉質烘衣ExtraDry模式 基本就能聞到膠圈臭味了⋯⋯
即使已經使用四個月⋯⋯
2021-10-14 23:18 發佈
這是我第一次在台灣論壇看到真正拿測溫線伸進筒內量測烘溫.
這才是真正專業的烘溫量測方式.
從此可以不必看廠商配合的外圍文宣亂吹噓.

看來博朗格熱泵乾衣機烘溫不高速度又快,很值得一敗!

但小小建議,若要更有可看性,可以仿照中國知名的魅惑藍心版主方式,加強以下內容....
1.秤重:未洗烘前衣物秤重/洗脫完溼重/烘乾跳停時乾重(可以計算溼度百分比多少時跳停)/二烘完畢時乾重(如果您有進行二烘的話)
2.註明烘乾前洗脫條件(因為衣物烘乾前溼度和烘乾時間有極大關係)
3.烘乾模式(這部份您有做到了)
4.耗電量(要求會不會太多?)
5.每次測試的樣品衣物種類重量厚薄,最好是固定,如此往後一系列數據才會有可比性.

Electrolux EWW1141AEWA我之前預估棉質烘乾大概會到8X度,多數水冷凝式乾衣多半都是這種烘溫,沒想到來到了90度.
而只有三條浴巾可以烘到2小時,大概是前面40分都在轉甩乾而已,後面一個半小時才有熱風吹出.若用手動定時可以避開前面40分的Thermal Spin階段,應該快得多.
另外,似乎可以加測"混合烘乾"低溫模式下的烘溫.(我最常用這混合烘衣模式烘乾日常衣物,但需二烘.至於棉質烘乾我只會拿來烘寢具及/浴巾/腳踏布.)

期待您繼續募集實測其它乾衣機及洗脫烘機種的烘溫/烘時真相.
亮哥+ wrote:
這是我第一次在台灣論...(恕刪)

ptt有家電版友直接放線進去測LG洗脫烘
我才想到可以用烘培的溫度計
那位版友用的還是可以自動記錄溫度
傳到手機那種測量溫度計(不過最高溫只到80)

伊萊克斯測試是用定時模式喔

都是給伊萊克斯 單獨執行 40度 混合洗衣行程
再單獨進行烘乾測試

因為我主要是覺得伊萊克斯烘衣溫度太高了
浴巾衣服都失去低溫烘乾舒服感

烘乾時間、重量、濕度、耗電量等等
都不是我想測的項目

主要只測試烘衣溫度

像是天絲床被單組
不能烘乾 也不能曬乾
甚至只能冷水 30度 低速脫水
這種麻煩的織料
60度還是太高溫
目前可能只有瓦斯型
可以設定最低溫到40度
不確定實際溫度多少
烘衣時間會不會翻倍
iceman529 wrote:
目前可能只有瓦斯型
可以設定最低溫到40度
不確定實際溫度多少
烘衣時間會不會翻倍


應該很多人都想知道,瓦斯乾衣機的中低溫檔位是否有可能比熱泵烘衣還要低溫?
但因為網路幾乎找不到實測資料.所以瓦斯烘衣機的烘溫實測值,可能更有參考價值.算是一種網路追追追實測吧!?支持您繼續測下去.
今天有一位老早被我黑名單的網友似乎抓狂了?
一文多貼,為黑而黑,但又說不出個所以然.
此人以前就多次提出針對性問題,一開始幾次我只覺得這人怎麼很好問?好奇寶寶投胎來著?
那時還呆呆的用心一一回答,後來發現根本就是來找碴...但被我一一回覆後沒輒,似乎從此變得有腦羞成怒的傾向?我只能說立場多一些,離真相就愈遠一些,就多痛苦一些,何苦來哉?

冷凝式烘衣達90度也不是什麼新鮮事.為何看到這數字就仿如高潮一般?
伊萊克斯如此,難不成其它冷凝式洗脫烘不是如此?

這位simon網友我印象是似乎是偏日立?怎麼不等到日立的實測烘溫數據出來再來高潮不遲?
萬一日立測出來烘溫也不相伯仲,豈不尷尬?台灣日立都已經被阿奇立克收購,和Blomberg及BEKO已經是同個大老闆,何苦這麼排斥歐系滾筒?

中國最知名洗衣機開箱拆解博主實測過三台不同品牌冷凝式洗脫烘最高烘溫也全都是90度...
洗衣服那点事 篇二十四:卫生洗烘哪家强?松下.LG.西门子10kg洗干一体机对比横评
截圖如下:


我以前就說過伊萊克斯烘衣最高溫有可能來到80多度,還被另一位我黑名單中網友恥笑...."烘溫這麼高還敢拿出來分享推荐?別家洗脫烘都會吹牛烘溫才XX度,怎麼不學一學人家一起吹牛?"

問題就出在台灣賣洗脫烘業者隱惡揚善的惡習.
洗脫烘烘溫很高會縮水沒人敢說
洗脫烘保養很麻煩沒人敢說
110V溫水效率差沒人敢明著說

冷凝式洗脫烘的烘溫真相就是如此,說實話也不行?
一定要積非成是?一定要把每一台洗脫烘都說成萬中無一沒有任何缺點的神機才行?
大家一起把烘衣溫度當成吹牛比賽.沒人肯正視真相.然後說出真相的人反過來被說是寫手?天底下最好是有這麼笨不懂隱惡揚善的寫手.


我前後期說法即便有出入,那也是按吸收到的先後資訊來滾動式調整,所以後期我從不排除伊萊克斯洗脫烘有縮水/褪色/烘溫過高/低溫模式無法一次烘到全乾...等各式疑慮.若有比較深入爬文的網友,應該也看過我所提出的實務改善對策.有四五位被我黑名單看不到我文章的網友,煩請登出自己帳號自己慢慢爬文.

至於誰是寫手?誰是業代?誰是真買家?誰是真分享?....大家心中自有一把尺.睜支眼閉支眼也是智慧.就算看寫手的文章未必沒有收獲,沒有排斥的必要.說別人是寫手者,自己本身未必不是業代....反而為黑而黑才是真愚人.我也只是單純分享自己思辨得到的知識而已.01網友們也不會是傻瓜,網路時代,大家自有思辨的能力,共同分享,各取所需,讀完別人文章後能得到什麼才是重點,得到的才是你的,不認同 部份建議略過即可.
亮哥+ wrote:
今天有一位老早被我黑(恕刪)


我剛看了一下他其他篇的回覆。

坦白說,我爬文時也是有看了不少你在各篇的回覆。

他會覺得你是寫手也不是沒有原因

應該很少有人會這麼認真不段持續的回應這台洗脫烘的各種問題。

啊,我沒有覺得你是寫手

我用了這台的心得 就是伊萊克斯這台機器被過度神化了

沒有說他不好 而是被過度包裝了

包含部落客 youtuber ...

LG有什麼問題就容易被大家拿出來狠鞭

伊萊克斯同樣有的問題 膠圈發臭 溫度過高

卻不見有人發怒生氣拿出來鞭...

要我客觀的說 伊萊克斯這台就只是一台普通的洗脫烘而已

再說,一般使用者如果沒用過低溫烘乾

第一次購買就是高溫烘乾

根本不會察覺哪裡有異

第一次買車就開神A~ 大部分使用者也不覺得哪裡有異

但是如果開一陣子鋼性較硬的車子 再回去開神A

那種落差感 真是不太能接受的


而且還不是貴就好


其實我一開始是先在PTT發了這篇文
[問題] 伊萊克斯洗脫烘 EWW1141 烘衣溫度過高

7千多元的烘衣機 110V Panasonic NH-70G-L
烘衣效果 都屌打 伊萊克斯洗脫烘 EWW1141

搬家前還充滿期待 以為220V的伊萊克斯 會帶我上天堂

結果根本就是烘衣地獄


強烈建議眾網友 購買洗脫烘/烘衣機前
一定要注意「烘衣溫度」


最好是爬文找實測溫度
避免像是宣稱60度 結果實際還是90度

大家通常只會在意兩點
1、會不會乾
2、烘乾時間多久

這兩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問題
基本上時間夠久 都一定會乾

2小時不會乾 就烘3小時4小時
反正放著不用理它

但是溫度過高 你甚麼法子都無解
衣服烘沒乾 再烘一次就好
烘壞掉 只能再買新的

拿全新的棉質浴巾2條弄濕
同時送進高低溫 烘到全乾
當場就能摸出那差別
iceman529 wrote:
其實我一開始是先在PTT發了這篇文
[問題] 伊萊克斯洗脫烘 EWW1141 烘衣溫度過高


如果您不介意,我暫且把該篇文章搬到此處分享給大家.

=======轉貼====
[問題] 伊萊克斯洗脫烘 EWW1141 烘衣溫度過高
作者 freezepan
時間 2021/09/19 23:15:39

原本租屋處 使用Panasonic NH-70G-L 有兩段溫度可調
四季都只用低溫烘各種衣物
除了時間有時量多要比較久(3個小時以上)
烘完出來基本都是非常舒服的觸感

搬新家後買了伊萊克斯洗脫烘 EWW1141AEWA
在使用烘乾功能卻完全不如預期

「第一次」
不熟悉機器操作 用自動烘乾模式
全新白色襪子直接烘成黃色...
浴巾烘完拿出來毛絮滿天飛
而且烘完所有衣服都有濃濃橡膠圈的味道(大概快一個月才漸漸消失)
換了3-4種洗衣精、高低溫水空洗機器、能試的各種辦法都沒用
(現在已經沒有膠圈味了)

/
之後都改用設定烘衣時間的方式
即使沒有烘到全乾 拿出來晾乾
還是沒有之前使用NH-70G-L烘完那種舒服的手感

不知道有沒有哪個洗衣烘衣模式 可以降低烘衣溫度呢?
還是有220V可以設定烘衣溫度的洗脫烘或烘衣機呢...

/
目前使用各種烘衣模式(包含自訂時間)
烘乾都無法調整溫度

只能另尋有低溫烘乾的乾衣機了


/
補充說明:
機器已經使用將近4個月
洗衣功能很滿意。
烘乾功能沒有不好用,
只是烘出來沒有低溫烘乾的效果好。

低溫烘乾烘完就微溫而已,
伊萊克斯這台開門、衣物都蠻燙手的。
===============
iceman529 wrote:
應該很少有人會這麼認真不段持續的回應這台洗脫烘的各種問題。

啊,我沒有覺得你是寫手



網路就是這樣.持續寫某方面東西,不是被說成寫手,就是變黑手.
如果您持續測各家洗烘衣機的烘溫,我相信不久後您就會有深深體會.
因為人們對品牌通常會有政治性的偏好,容不下客觀的數據及比較.
但對立可以帶來網路流量,只要您有興趣,也可以做得到!

有心人多半會想刻意貼上標籤....寫手,業代...等不一而足.但稱號是外在的,當真就是傻瓜了.
實際內容是否持平客觀我相信是多數人感受得到的.
所以,我就只是如實分析而已,順便糾正一些錯謬的觀點,至於相不相信不關我的事.
而是什麼動力支持我有事沒事就寫一下?
天知道啊~?!我無法控制自己的肉體及鍵盤手.
也許在我那年代,看來看去就是那幾個洗衣機品牌的開箱文,我不小心買到一台冷門滾筒後驚為天人,不免話多了起來.大概就只是這種心態而已?
我最近刻意比較少去談伊萊克斯,除非有人問問題,我看情況一起加入討論而已.
事實上,近期我關注其它機種的發言可還比較多一些.



iceman529 wrote:
我用了這台的心得 就是伊萊克斯這台機器被過度神化了

沒有說他不好 而是被過度包裝了

包含部落客 youtuber ...

LG有什麼問題就容易被大家拿出來狠鞭
伊萊克斯同樣有的問題 膠圈發臭 溫度過高

卻不見有人發怒生氣拿出來鞭...


我的觀察是...問題的嚴重程度,決定了被鞭的程度.
還有問題發生的比例決定了是災情還是個案?
持續發生無法解決的問題,且可被大量複製的問題,通常比較容易被狠鞭
但你提到的膠圈發臭問題,我倒是比較意外,因為從買來就沒發生過.
新機買來先清洗一遍是必要的.
無法想像為何白襪子怎麼可以烘成淡黃色?除非烘太久過烘才有可能吧?
(請別誤會,我不是質疑您不會用產品.只是好奇怎麼會這樣?)

我只有二種情況烘完會產生怪味,一種是洗劑沒沖淨.後來抓好洗劑量而且都使用加強清洗後不再發生.
另一種就是過烘,通常發生在同時混雜厚浴巾及薄化纖衣物情況,當機器試圖把最厚浴巾烘乾時,薄衣物就過烘了.後來我就只用Mixed烘,這模式比較早跳停,再分批手動定時按厚薄先後乾的進度,一批批取出衣物.
這二種情況從不是膠圈的問題.只能說使用冷凝式洗脫烘是有要領的,並不是商人們(或我們自己想像的)所傳達的那麼完美及方便.
但您的推理沒錯,如果烘溫低一些的,即便薄衣物先烘乾了,持續混雜著厚浴巾一起烘,只要烘溫夠低,應該也不致於過烘損壞衣物或是產生怪味.而且由於烘溫低不怕過烘,所以理論上應該存在能不傷衣料情況下一次烘到全乾的洗烘科技.
但這種完美洗脫烘在那裡?目前多數洗脫烘的烘乾原理有理論上的天限,洗脫烘內部零件空間也有限制,洗脫烘成本通常更不能貴過洗烘分離機種...因種種原因,我怕找尋完美洗脫烘目標恐怕遙不可及.最終還是只能轉往洗烘分離一途.

台灣目前洗脫烘除了少數幾台是熱泵烘乾,另外國際溫風烘乾系列是電熱排風式烘乾(原理類似你以前用的NH-70G-L).其它一律是水冷凝式烘乾.所以重點不在伊萊克斯多普通,而是烘溫就是這類型洗脫烘產品的宿命(另一宿命是可烘量少).就算是MIELE洗脫烘應該也有一樣烘溫問題(因為MIELE也是水冷凝烘乾)雖然隨便一台乾衣機的效果可能都好過MIELE洗脫烘的烘衣成果.但我個人是不大會武斷的去說,MIELE也只是一台普通的洗脫烘,因為瑕不掩瑜啊.

對烘乾品質/容量有需求的人,可能還是直上獨立式乾衣機為宜.
就空間有限以及懂得如何善用其功能的我而言,伊萊克斯的烘乾功能雖無法全能,但肯定還是個好幫手.足敷我的使用.
iceman529 wrote:
我剛看了一下他其他篇...(恕刪)


為什麼要到處回文提醒大家,因為我就是看了他的推薦才買,結果衣服烘了都縮水… 看看他寫什麼:



放心烘?



自己在網路上大講特講話唬爛,還在那邊下集待續,一堆人看了買了結果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唉,這不是寫手什麼是寫手?
亮哥+ wrote:
我前後期說法即便有出入,那也是按吸收到的先後資訊來滾動式調整,


樓上一二年前被我黑名單的simon,我印象還停留在你東問西問,不斷質疑伊萊克斯的時期.
照理你應該買的是日立,讓人詫異的是你何時買了伊萊克斯?這等喜事,怎麼從來沒聽你提過問過?
而且黑我的人那麼多,包括您也不怎麼認同,你怎麼不去買他們推荐的滾筒呢?
我明明就有不定期探討過伊萊克斯的注意事項及儘量減少縮水的使用方式,對我而言,目前滿意度依然相當不錯.
若您不懂怎麼用?可以多爬爬我的發言.若真八字不合掌握不了洗脫烘的使用要領,建議還是賣一賣吧.縮水到衣服都壞掉了...那麼恐怖,不脫手行嗎?

另外,再次建議滾筒初心者去買洗烘分離機種,千萬別買了洗脫烘然後因為忽略使用保養要點,遇到一堆挫折感再來懊悔.

看得出來此時此刻你似乎以為終於歹到機會可以修理亮哥一番,而正感到亢奮?

但我想說...
千萬別像過往一樣,追著我要問題答案.我是什麼?你覺得是什麼就是什麼吧,很重要嗎?
我發言太多,連我自己也忘了在那裡發過那些文?
但絕對都是渺小買家一點一滴,自力更生的成長過程發言.
如引言所述,依照資訊吸收的先後次序與時俱進做滾動式調整.隨著知識庫的成長來調整內容,這才是對自己言論負責的表現.
你硬要引用我過往言論加以斷章取義,也許正在沾沾自喜,但實在沒什麼意義.
因為言論自由的社會,大家又不是笨蛋,誰不會自行過濾整理亮哥的前後言論?
愛黑我人一天到晚說我是寫手業代什麼的,大家嚇都嚇死,誰不會對我的文章進行去蕪存精的動作?
既然如此,過去就過去,若有錯就將錯,我連一個字都不想多做修正與反駁.
我只對自己負責,我只要確定留在我腦海中的知識,在下次選購,足夠協助我避免選錯就夠了.

反觀你過往幾次給我感覺,為何我早早把你加入黑名單?無非就是...
吵著要糖吃,又要嫌糖不夠甜,不感念別人曾用心為你做過的功課,反過來還要別人向你保證下次的糖一定甜.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別像個巨嬰一樣,自己都不找問題的解決方法,事事都要當伸手牌,別人好心給了還要嫌,什麼都要嫌.什麼都要別人向你負責?實在是讓人失望!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