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機於6月份購入,7月份到貨安裝,因房屋仍在裝潢,故直到9月份才入住正式啟用洗衣機,使用至今約半年。
機型挑選必備條件:
1.滾筒式。娘家為直立式洗衣機,當時人口數多,容量需求大。後搬出與先生同住,預估人數為2+1(還沒有那個1

),先生經常性出差,故大多為1人使用,滾筒也較省水。
2.有「蒸」的功能。先生為過敏體質,透過高溫減少衣物上的塵蟎。
補充:攝氏 45 度下一個半小時,50 度下 7 分鐘,60 度下30秒即可殺死塵螨。
資料來源:台灣環境有害生物管理協會
3.外觀及顏色。灰色佳,完全不考慮白色,深怕於陽台風吹日曬久會泛黃。
4.洗衣機的開啟門不能有鍍鉻的材質。於01上爬到開啟門之鍍鉻外框因使用多時而產生掉漆剝落的狀況,為避免此現象找款式時蠻堅持這點的。
綜合上述,發現我是個看外表的膚淺女子

,爬文看到「極窄美型版」便多留意了一眼,之後再也沒看到更屬意的了。亦有參考日系P牌,但P牌的滾筒外觀相對圓胖,工作陽台並不大,希望能以最小的機體做最大的使用,且鮮少有蒸的功能,最多是40°C溫水洗脫烘。
▲除了蒸氣的功能,還有一個功能蠻喜歡的,可以選擇水溫,最高到60°C。
▲尋覓了防潑水洗衣機罩(有可掀式上蓋),不忍心它日曬雨淋阿!
▲建商標配三頭單插,當初也沒想到會有雙層洗的產品問世吧!為此還請水電改成雙插座,師傅有用電子儀器確認二台洗衣機同時作動下插座是可負載的。
▲改完雙叉後發現更尷尬的事,三頭雙插是同個方向,師父表示插頭沒有接地線也沒關係,基於相信專業便應允,師父豪邁的用老虎鉗拔掉下洗插座的接地線。
原先僅打算購入12kg洗衣機,對於僅能洗2kg的下洗覺得是很雞肋的產品,在購入19+2.5kg友人的勸說(友人是衣物分類控),考量到未來若有小孩,衣物也得分開洗(很容易被說服

)。使用後覺得上下洗衣機一起作動很節省時間,不用累積一定的量,我的習慣是想到就拿去洗,舉凡貼身衣物、襪子、2-3件白色衣物、浴室擦手巾、浴室毛巾,通通使用下洗。
▲名字是中二的先生取的
,哥的洗衣機但哥不用曬衣服
。
目前沒有使用過雲端客製行程,內建行程足矣,app多用來提醒清洗進度。
友人曾恐嚇我12kg的容量會不夠用,實際使用後,目前覺得容量剛好,2人衣服3天洗一次ok,可洗雙人加寬床組(枕套*2、床單、被套),但若是被套有加厚成二用被則須分開單獨洗,水洗枕頭要1顆單獨洗。
使用上的提醒:
1.若排程有烘乾,千萬不要放洗衣袋,高溫會破壞洗衣袋,洗衣袋已破二個

,且袋裡的衣服會烘不乾並皺成一團。烘完的衣物溫度頗高,若馬上打開機門會被一股熱氣嚇到!也有過uniqlo的針織居家褲從全長烘成九分長的經驗,至今我還無法辨識什麼材質可烘,仍在累積經驗值,若是高單價的衣物我會選擇送洗。
2.下洗為抽屜式,將下洗推回去時,要將洗衣槽歸到正確位置,否則下洗會無法推合且卡住發出嘎嘎叫聲,要手動喬好位置。(這段有人懂嗎?

)
3.曬完衣服後,隨手用乾布把橡膠內框跟洗衣機玻璃門擦乾再闔上,延緩橡膠老化以及水漬的產生。
4.預約功能很方便,若設定11:00洗衣,在11點前就會洗滌完成,並非是11:00才啟動洗衣。
使用上的問題:
1.使用內建洗衣+烘乾行程,烘乾程度約為9成,衣服會有些許味道,因衣服採吊掛收納於更衣室,於烘乾後仍會使用衣架晾曬在陽台再收進衣櫥,故味道的影響不大,爬文有網友分享烘乾後並無味道,可能是洗衣精的關係,目前是用Ariel,囤貨用完改用奈米樂看看。
2.若洗衣量低於50%,上洗於脫水時會產生明顯的「哐啷哐啷」聲音,但沒有持續太久。
使用至今覺得符合我大部分的洗衣需求,對於洗衣機還存在一股新鮮感

,洗衣服不會感到厭煩(目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