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因此,「廚餘機」的誕生可說是拯救了不少人!無須再苦苦追趕垃圾車,也不用日日被難聞的酸臭味干擾,甚至不必再擔心滋生可怕的蟑螂與蚊蟲。對廚餘機觀望許久的小編,終於迎來了人生第一台廚餘機
,今天要開箱的,正是有著獨家天窗設計的「Vision 天窗廚餘機」!本次將針對大家在意的問題,包含:耗不耗電?運作音量大不大?運轉多久?可以倒湯嗎?來一一實測,現在就快一起來開箱吧!▌小編有話先說
以小編的實際情況來說,雖然是將廚餘交給垃圾車處理,但晚餐後所產生的廚餘,總是免不了要過夜,若遇到沒有垃圾車的週三、週日,一兩個晚上的時間,不只會飄散出難聞的酸臭異味,也會引來蟑螂、螞蟻大快朵頤,而且要清洗廚餘桶也是件令人心生抗拒的事情。

尤其現在小編北漂在外租房,光是倒垃圾就已經困難重重,畢竟下班晚了,就趕不上垃圾車時間,遑論廚餘的處理
。只能盡量在外吃飯又或是買剛剛好的量,但再怎麼小心注意,或多或少仍會有廚餘的產生,畢竟蔬果處理後的殘渣,總是難以避免,所以只能暫時冰冰箱,等待恰好的時機交給垃圾車。▌開箱
在開箱以前,其實在網路上搜尋資料時,常常看到有人會詢問「為何要買廚餘機?買了會不會後悔?」等問題,相信這也是大家的疑惑,畢竟一台動輒近萬甚至破萬的家電,真的有花這個錢的必要性嗎?
先撇開廚餘對於生活所造成的困擾不說,若是廚餘沒有被好好分類處理,對於環境來說將造成不小的負擔。舉例來說,當垃圾分類不確實,把廚餘直接與垃圾混在一起丟,由於廚餘含水量高,垃圾掩埋時便容易腐爛發臭,提高病媒的孳生與傳播機率,而焚化爐也會因這些湯湯水水導致效能遞減。

因此,雖然仍有不少人會質疑說:「用了廚餘機還不是要丟垃圾!?」但被高溫烘乾與利刃研磨後的廚餘,不只體積變小減少垃圾量,也因沒有水分殘存,既不會有腐爛發酵的異味,也可以放心當作一般垃圾處理,省時也省心。當然,不見得每個家庭都有廚餘機的需求,只是若常開伙煮飯或生活忙碌的人們,或許廚餘機將會是一個不錯的幫手!
▌各構件介紹
剛收到 Vision 天窗廚餘機 時,外箱比想像中的大一點,但一人搬上五樓還是沒問題!外箱上印有廚餘機的模樣與基本規格,當打開後,主要採箱中箱設計,將內箱再取出並開啟後,即可看到這次開箱實測的主角!內容物十分單純,僅廚餘機與二本說明書。
- 外箱設計

- 內箱設計

- 取出內箱

- 簡易說明書

- 箱內包材

- 主機+詳細說明書

廚餘機基本由「安全蓋+內鍋」所構成,體積是 36.7 x 25.5 x 34.9 公分,而內鍋容量則是 2.5 公升,足以應付一般 2~4 人的小家庭使用。開啟安全蓋後,可看到隨附的活性碳濾芯,而機身則有一道可拆式的濾芯出風口蓋板,也就是用來裝設活性碳濾芯的地方。
- 主機上側

- 活性碳濾芯

- 活性碳濾芯

- 濾芯出風口蓋板

- 開啟蓋板

- 箭頭指示

- 安裝濾芯

- 拉繩設計

▌外觀設計
機身以純白色調搭配圓弧線條,在設計上算是相當討喜,畢竟以台灣近年主流的室內風格來說,依然傾向簡約風或日式風,而白色正好可百搭各種風格,即便擺放在外也不會顯得突兀或不協調,對美感在意的人大可放心。
- 主機正面

- 主機右側

- 主機左側

- 主機背面

值得一提的,正是業界首創的「天窗設計」,不只滿足了大家的好奇心,如果運作過程中有任何突發狀況就能立刻確認。此外,把手設計也符合人體工學,可輕鬆單手開關安全蓋,尤其在運作過程中,若不慎誤開,機器就會即刻停止運轉,當蓋上並鎖上後,便會繼續作業,對有小孩或毛孩的家庭來說,相對放心,但不只是顧慮到安全,也能在中途開蓋加進新的廚餘,不用等結束再來一次,只是作業時間自然也會增加。
- 天窗設計

- 安全蓋設計

▌功能介紹
針對操作設計,其實也遠比我預想的簡單不少,直覺易懂的開關鎖指示,加上簡潔明瞭的觸控介面,可說是家電小白也能輕鬆上手,從右至左依序是:研磨模式、有機模式鍵、Drying(烘乾指示燈)、Grinding(粉碎指示燈)、Cooling(冷卻指示燈)。

廚餘機主要是透過高溫烘乾+利刃粉碎,使生廚餘與熟廚餘的體積縮減,並可有效杜絕因水分殘留導致腐壞的現象。而溫度也是有所講究,以研磨模式來說,即是透過 110 度高溫,使廚餘徹底乾燥。在實測過程中,小編也有觸摸安全蓋*,確實是微燙手的溫度,尤其在作業完成後,千萬不要立刻提拿內鍋,建議過段時間、降溫後再處理,請大家務必小心。

Vision 天窗廚餘機的另一個亮點,即是強調可將廚餘* 搖身成有機肥料!主要就是透過「有機模式」,以符合菌種生存的溫度(約 80~90 度),使生廚餘均勻混合、活化與增生菌種,使其成為有助於植物生長的肥料,同步提供將好菌濃縮成錠的「環菌錠」,可以省略廚餘粉發酵靜置的時間(通常需一個月時間),一出機就能直接用於植栽上,既可改善土質,也能促進根系生長與養分吸收,綠手指有興趣的話,建議可以參考看看!

*1 在運作過程中,機身也將處於低中溫狀態,切記擺放時預留 10 公分的散熱空間,並小心兒童與寵物誤觸。
*2 如要用做肥料,建議以生廚餘為主,因熟廚餘含有鹽分與油質,不適合當作肥料。
▌開始實測
再來就是令人期待的實測環節!第一步當然是認真看說明書,雖然主打大小通吃,但還是有食材處理建議,主要可處理食材為:雞骨頭、魚骨頭、蔬菜殘渣、剩菜剩飯、蛋殼、蝦殼、咖啡渣、果皮、堅果等。不建議處理的食材則有果核、大骨、糖果、口香糖等,同時也有建議先行切碎再交給廚餘機處理的食材,如:玉米梗、植物梗、較堅硬植物等。

至於作業時間,研磨模式介於 4~6 小時、有機模式則是 8~10 小時,同步具有一鍵清洗的功能,也就是在內鍋注入清水與洗碗機後,再長按「研磨模式」5 秒後即可啟動,但說明書也有提及,在正常使用情況下,無需頻繁清洗內鍋。這次主要以蔬果類與剩菜剩飯當作實測素材,同時分別測試以下三種情境:軟質少量、硬質少量與軟質大量。
▌軟質少量:蘋果皮、蘋果果核、橘子皮、蛋殼
第一個先以少量且軟質的廚餘作為實測,廚餘機的作業流程依序是:烘乾 → 粉碎 → 冷卻,過程中也會以指示燈顯示目前的工作進度,但其實每個階段都會以刀片轉動廚餘,而且會逆時針與順時針分別運轉,使廚餘均勻粉碎與受熱。在經過約莫一個半小時後,原本含水量極高的果皮,瞬間變得酥脆,從照片也能看出廚餘量瞬間縮小近一倍以上。
- 蔬菜果皮|Before

- 蔬菜果皮|After

針對大家在意的運作音量,其實比想像中的還要小聲,以初始環境音約 46~47 dB 的情況來說,啟動後的聲音僅 50~55 左右(緊貼機身量測),根本可以說是安靜無聲!也就是說,在晚上使用的時候,不用擔心吵到他人。至於大家在意的氣味問題,其實在運作過程中,幾乎沒有聞到任何異味,只有打開安全蓋時,才有果皮的清香氣味飄出。

- 橘子皮乾燥

- 一捏即碎

- 體積縮減

- 運作時間|114 分鐘

- 耗電量|0.19 kWh

▌硬質少量:雞骨頭、玉米芯、剩菜剩飯、湯水
第二個則是以硬質的雞骨頭與玉米芯,加上家中最常見、含湯湯水水的剩菜剩飯為主。針對到底能不能倒湯汁的問題,經詢問原廠後,一般建議將湯汁瀝乾,因廚餘機是以水分判斷運作時間,所以若為節省時間,可將水份濾掉再處理。其實一開始也挺懷疑真的可以粉碎骨頭嗎?畢竟運轉速度比想像中緩慢,但僅僅 30 分鐘後,已經看不到玉米芯與雞骨頭的身影!雖然模樣相當濃稠不美觀,甚至有種蟹黃或蟹膏飯的即視感……但還是對成果感到驚艷。
- 剩菜剩飯|Before

- 剩菜剩飯|After

這次作業時間相對長,大約 2 個多小時才完成。整個過程中依然沒有明顯的異味,只有在打開時才有食物烘烤後的氣味,而且並不難聞,甚至有點香
,至於音量也沒有因為多了骨頭就變得大聲,基本維持在 50~55 dB 之間,頂多偶爾出現碰撞聲,據說明書表示,即是廚餘含水量高、高密集或高纖維時才會有的正常現象。另外在運轉時,可以看到是採用正反轉設計,所以不會一直硬尬甚至發生卡機的情況,相對就能延長使用壽命。- 雞骨頭|Before

- 雞骨頭|After

- 運作時間|170 分鐘

- 耗電量|0.41 kWh

▌軟質大量:洋蔥皮、玉米葉
第三個即是要來試試看大量的生廚餘!因為懶得將玉米葉再切小段,索性全硬塞進內鍋,自以為不超過刻線即可,但運轉過程中,發現玉米鬚與葉片頂到安全蓋,心中惴惴不安,但此時慶幸有天窗設計,若看到苗頭不對便能立即暫停運作,但好在虛驚一場,隨著轉動與高溫烘乾,原本膨脹的體積漸漸萎縮,請大家還是跟著指示來。在約莫一個半小時後,原本鮮嫩翠綠的葉片,瞬間變得跟仙草乾或稻草一樣,再次令人感到新奇!
- 蔬菜果皮|Before

- 蔬菜果皮|After

- 玉米葉|Before

- 玉米葉|After

- 運作時間|170 分鐘

- 耗電量|0.37 kWh

▌小編心得感想
對頻繁開伙料理的家庭來說,生廚餘與熟廚餘可說是必須日日處理的東西,對租房在外的小編來說,也是寧可天天外食、不吃水果,就是不願處理剩菜剩飯或果皮。因此,廚餘機可說是生活救星,將各種殘渣無腦倒進去,再一鍵啟動,就可以跟惱人的廚餘掰掰
,而且原本以為耗電量會很驚人,結果逾 2 小時的運作,用電量竟然不到 1 度電,出乎意料的省電,運作音量也超乎預期的安靜,甚至比循環扇的運轉聲小。最後,這也算是小編與廚餘機的初體驗,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