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超過50多款的淨水器,經過多方條件篩選(希望淨水器簡簡單單不要太多瓶瓶罐罐佔空間,不要太複雜的記憶更換濾芯)
終於留下3款,也打算今天決定後就直接買不再猶豫了,希望可以幫忙選擇:
1.COWAY P350N
2.SAKURA RO淨水器(P0230)
3.BRITA mypure Pro V9
後兩款都是曝光度較大的品牌,三款其實內部濾芯的成效與介紹結果似乎差不多,而且一樣都有NSF認證
第一第三款都不需插電,沒有廢水
第一款相對便宜,但全機有WQA認證
第二款主打新式的RO思路設計,看起來很不錯
每年更換濾芯價格而言
第一款3千有找
第二三款平均7千左右
水質方面沒有可以比較的數據平台,都聲稱99.999%的除菌除病毒(市面上的TDS筆對淨水器來說參考性不大)
老實說真的很想直接選第一款,因為便宜,再來如果與第二三款的水質差異不大的前提下,我是沒有品牌迷思,只要有一個好的飲水品質就夠了,
不知道有沒有相關經驗的朋友可以幫忙選擇,或者有什麼盲點我忽略的,煩請指教,謝謝!
RO膜的孔是0.1奈米,水分子是0.34奈米,要把水擠過去,要靠水壓泵(要插電)。
病毒大概是100奈米、細菌大概是2000奈米(2微米)。
所以RO膜是有彈性,讓經過3道前置過濾的水擠過去、讓大部分的物質都留在膜的外面,然後,用同樣3道過濾的還算乾淨的水,去沖洗RO膜,讓RO膜上面大部分的病毒、細菌或者亂七八糟的所謂雜質,被沖洗掉,保持RO膜的乾淨。
其他的呢?我們知道的,中空絲膜是100奈米上下,大概剛好可以攔截大部分的病毒、跟其他物質。
但中空絲膜就是長長的保鮮膜裡面的紙桿,如果放一顆乒乓球上去,就剛好卡住,然後呢?很快就塞滿了。
塞滿了之後怎麼辦?桿子是很難變形的,但後面的水壓持續發生,所以結果就會幾個,一個是很快堵住,可能還是有水慢慢從縫隙擠過去,但效率變很差。一個是這些被濾過的物質變形,硬擠過去。如病毒、如細菌。
因此不管是哪一種過濾方式,其實都要用多道濾材來過濾,分別把大、中、小的物質分層過濾,這樣才能省錢,
不然即使是RO,你直接用RO膜來過濾,只能被硬擠破掉。
所以要簡單,效果一定不好。多道濾材、定期更換,是要求最後水的品質時,一定要做的。
因此,前面說那麼多了,如果你還要相信什麼神奇的濾材有超強吸複、過濾能力,我只能跟你舉一個例子,台灣那麼多人在洗腎,腎臟就是過濾功能,洗腎就是腎臟過濾能力出問題,
到醫院洗腎,洗腎機器是靠甚麼原理來處理水質?答案就是RO。之前的林杰樑醫師就是長期洗腎,他就很明白的說,如果你要用過濾水系統,就用RO。

其他的不是沒有效果,而是沒有那麼神的效果。其實完全不用濾水器,也不一定會怎樣,很多人一輩子都沒用過過濾器,不也活得好好的?
一台普通的RO機,5000塊打死,1年耗材500-1000,2年3000(換壓力桶)。
效果跟你講就是100奈米以下的潔淨水,其他的濾材能做到10微米,就要偷笑。.....細菌是2微米。
這種東西,不是越貴就越好。
當然,像是櫻花、或者賀眾的RO機,他們賣的不單是機器,還有服務,也是可以考慮....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