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一台麵包機讓我快瘋了~(10/25更新)找到原因了~

"鹽"在麵包裡的作用很重要,不是鹹度的問題,而是抑制酵母的過度發酵,反而糖還其次..
EX:法國麵包原料裡只有,高粉,水,酵母,鹽..連油跟糖都不需要.
有些基本原理,必如什麼是韌性材料什麼是柔性材料,稍微了解一下,當長知識也好
完全照說明書做應該也不會失敗,比較要注意的,烘烤結束要盡快到出來放涼,而且要放置近室溫再切,這樣成功率會高很多.
airdon2000 wrote:
我也失敗過一次,沒放...(恕刪)

我也失敗過一次......忘了在酵母粉投放盒放酵母粉!
個人有以下建議:
1. 麵粉請使用後保持密封.水手高筋粉搭配玫瑰酵母,很難做出難吃的吐司.
2. 酵母用完要冷藏. 玫瑰牌的算好用.
3. 建議把水全部換成全脂奶.會比較香.
4. 奶油含不含鹽, 差別不是很大.也不用室溫融化再放進攪拌.
5. 麵團攪拌完成後,應該是發亮的.可以檢查一下.
6. 100克麵粉搭配酵母粉1克. 是我自己的經驗值.
7. 買個150~200塊大陸做的 7kg 電子秤吧.
做菜是一門藝術
烘焙卻是一門科學

如同前面網友說的,材料的精準量測是必要的
今年母親節我共買了2台105T自用和當母親節禮物送給媽媽~~
我做出來的麵包都是成功的~
但是媽媽剛做的第一次,第二次的成品
都像樓主說的像"發糕"~
我仔細的和媽媽對照食譜放入食材,
之後就發現媽媽用的酵母"過多"

對照樓主的食材克數
塩小1匙5G....酵母粉小1匙2.8G
我記得食譜內的酵母粉是寫只要"小1/2匙"~~
是否樓主試試看呢???
期待樓主有成功的麵包可享用~~

2013-09-16 18:15 #15
回覆文章私人訊息引用連結載入圖片引言收藏回報
第一次:
麵粉:250G 水手(特級強力粉)
奶油:10G(有塩) 安佳有塩
砂糖:大2(17G) 台糖細砂
奶粉:大1(6G) 克林
塩:小1(5G) 玫瑰塩
水:170ML(冰水)
酵母粉:小1(2.8G) 燕子(金色包裝)


第二次:
麵粉:250G
奶油:10G(有塩)
砂糖:大2(17G)
奶粉:大1(6G)
塩:無
水:180ML(冰水)
酵母粉:小1(2.8G)

kone1490 wrote:
近來買了一台大家級推...(恕刪)


配方非常重要
都要用秤量
否則失敗是意料中事
生命本是孤獨 人間自有溫暖
我自己研讀了一些做麵包的書籍與自學兩年了。
每一個星期要自己生產一個星期份量的麵包。我已經連續做兩年了以上。

鹽巴也可幫助筋性產生。
麵條與蔥油餅都需要鹽巴

如果表皮如橡膠一樣,一種就是發酵失敗導致!

麵包機發酵失敗,扣除材料買錯之外
大概就是酵母計量錯誤、水溫問題

麵包的油其實都任何油都可以,只是飽和脂肪酸與不飽和脂肪酸的油品做出來的效果不同。
橄欖油也可, 因為烘焙的溫度是烤箱內並非是麵包體的溫度。

如果大家有吃過窯烤比薩 那個烤爐都接近3百度。 麵團都用橄欖油。
其實麵體因為有水分所以溫度不會高到讓油變質,橄欖油一般都有180-190才會發煙。
麵包體的溫度不會有那麼高。


酵母、麵粉、水、油 最好不用量杓來算,重量是最佳的方法!
剛開始做水分比例63-65%就可!
酵母比麵粉1:100多一點點沒關係!

麵包機的行程廠商設定好的,直接跟著他的比例做就好。

我只有用過麵包機自動行程幾次。後來都是自己用烤箱做

2011年時候自己做的紅豆吐司




UTG wrote:
剛好我也是同款的麵包...(恕刪)



這篇DIY不錯看
YouTube FYLAQQ
通常媽媽做都會失敗
因為他們不屑用磅秤
也懶的看說明書
更不願意看食譜
失敗幾次就怪機器不好怪麵粉怪東怪西
就是不怪自己

絕對要用電子秤
酵母跟鹽很輕 傳統秤量不出來
材料的比重也都不同 量杯不準
放材料的順序也請遵守 我們不是吳寶春
要堆成圓錐型像山 水倒山腳下
不信基本款會失敗
失敗定是沒照食譜做
台灣人最會假饒 不奇怪
家裡是買威寶的,原理相近,
材料重量跟容量精確度很重要,
電子秤不可少。
因為每種材料都要秤,隨附的不太夠用,
最好去烘焙器材店多買幾種量杯分別裝比較方便,
不然又要洗又要擦乾再裝浪費時間,
還有準備計算機,
例如用全脂牛奶時,奶油跟水份量都要相對減少。
用低脂或奶粉又不一樣。
另外就是溫度的控制,
說明書上的條件室溫跟實際室溫對照要些微調整。
最重要還要準備一隻好切的麵包刀,
切口平整美觀也影響心情。
自己做麵包是很花時間的,
事前準備跟做完清理工作也很辛苦,
但是健康無價。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