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看到版上的大大們, 說買了XX牌的XX家電, 可是, 你真的以為買到了你心目中, 理想的XX牌嗎?
以下小弟整理了一下一些常見廠牌的現況, 請有品牌迷思的板友, 買之前先想一下
沒有辦法涵蓋所有廠商, 也請板友補充,有錯誤的也請更正
-----------------------
日本SANYO(現已為消滅公司)
2009年被Panasonic收購, 與Panasonic家電重疊的部分賣給中國Haier(海爾)
Hitachi家電海外部分
2020年底, 60%的股份售予土耳其Arcelik公司
Hitachi空調
2015年被美國Johnson Controls收購
Toshiba東芝
白色家電被中國美的集團收購
電視業務被中國海信集團收購
個人電腦被日本SHARP收購
SHARP
現為鴻海集團所有
NEC
個人電腦部分與Lenovo成立合資公司, Lenovo佔51%
Philips家電
2021年將旗下家電部門和品牌名稱使用權賣給中國公司高瓴資本集團
ONKYO音響
2022年聲請破產
---------
所以, 現在小弟的朋友, 若是要指名日本品牌的白色家電, 我一律只推薦Panasonic, 平價影音部分我只推薦SONY & Yamaha, 其他的都不推薦.
你還有知道那一個廠牌, 骨子裡已經不是那個原創的廠商嗎 ?
認為他不懂的事超超超多…
1)品牌之所以能成為品牌,
那表示他就是有這種程度的能力,做到你信任、肯定他;
品牌這兩個字,是有一定基量的大眾對這牌的肯定,
足以支撐他的不斷成長,沒有在那自己講的。
你說說看哪一個叫做品牌的不是這樣?
一旦他是個品牌,市場就有他不容易被撼動的一席之地。
他或許不見得是該領域第一第二,
但起碼他能在第一第二中佔有一個被重視的角色扮演,
這個叫做技術實力證明。
那若他的技術不是自己的,那個叫做侵權,
早就被搞到倒閉了,這不可能被大公司併購,
因為這種專利很多的公司裡一定養很多專利師(專利律師),
哪一家工業公司專利不多的?
能做到給你買到的品牌,都有一堆專利,
正在保護中用的、尚未用到的、很可能會是未來技術的。
(科班,唸過幾年品牌課程的人路過)
難道,收購他之後,
覺得這專利讚、比我們現有的幾項都要棒,所以只好賣了?
什麼?你根本不承認這牌阿?
那您拿這種小牌小小事出來講幹啥啥阿?2)『被收購股權』是一種複雜的『描述技巧』,
這是基於某種目的性而選擇使用的詞。
有時候,他(併購者)在自己國家說是該公司被收購,
(例如是因為自己國家有股票上市,藉此助力)。
但他發表的英文新聞,
他可能會說是技術受肯定、成功被認購,藉此讓收購他的公司海外股價提升。
或者,透過用專利來擴張自己,假設我個人擁有的手機相關類技術『有影響力的專利』跟蘋果一樣多,那我要接受蘋果聘請我當個股東好,還是挑一個有能力並想來投資手機的創新品牌加入好?他出錢我岀腦、分股份,是值得想想。
或者,
其他更複雜的原因?
要瞭解到這種秘密也不難,一但看到什麼新聞,
就用英文搜尋這個事件看看他在海外發佈的新聞怎麼描述即可,
不過這又牽涉到語言,若您本身就對這事件誤會了的人,恐怕剛好您語言也不行,在這個細膩的地方可能不是翻譯軟體可以適當解讀的。
3)我是不知道真正原因,也沒去搜過;
但SANYO並不可能是與Panasonic重疊的全部東西都出售,
一定也有重疊到的沒賣,只是,該項目比Panasonic現有的更好,也就是說,連該項專利都轉手到Panasonic旗下了。
4)Hitachi如果沒有技術實力,
土耳其Arcelik公司買他股份是比樓主笨囉?
請問樓主本業是啥阿?哪兒高就?有打算去土耳其Arcelik上班嗎?
PS:
土耳其的軟硬體技術很強大,
Windows上驅動程式很多都是土耳其人寫的,據說微軟裡很多高層也都土耳其人;
不只是微軟,連蘋果都常常想挖角土耳其高人;
那些中東的科技人,頭腦數理能力真的很好,難怪數學發源於那一帶地區。
此外,很多國家的軍武也是拜那邊的人技術轉移,或者在那邊代工開發,或者請那邊的人才。
5)Toshiba這類日本企業普遍一做大就想水平擴張技術領域,
藉此發展其他相關領域的產品,打另一個市場。
這種公司在日本尤其多,如果我沒猜錯,是世界第一;
這個叫做擴張事業領域,通常是技術可以相互合作,一方面保護到自己利益,另一方面又讓這個技術能夠被妥善利用到其他領域上,在其他領域又有新專利了,繼續又往左右領域發展,整個就是有錢自己賺、死角都不放過的意思。
PS:
不只是各種重工業機器技術生產,
三菱連坦克車都做了,
三菱重工企業從早期日本的坦克做到現在各種軍武。
大家隨便想想您所認識的日本世界級大品牌,
有哪一個是沒在跨足其他產業的?
什麼!?給你找到了?那一定是不夠大。
-
這麼妄自菲薄在理解世界,真有您的自信滿滿。
(天亮了,去吃個東西,回來繼續鞭。)
6)SHARP,現為鴻海集團所有
然後這表示SHARP,沒實力所以鴻海併購他囉?
才不是,正是因為他有實力,甚至他的專利也具有舉足輕重地位,
鴻海不是笨蛋,一定是裡面的專業師做過各種調查,
鴻海若要跨足一些技術產業,從代工角色轉型為品牌路上的某一個代表,
那併購比他小的公司確實是最直接的方式,
另一方面,
專利自己拿到,還需要去採購他的專利或者生產時找他代工缺少的重要組件嗎?
講一個羅技品牌,
這公司是世界滑鼠技術專利最多的公司,
市場上舉足輕重的幾乎所有滑鼠最新技術都是羅技先開始做,
除非是某技術被羅技認為不是很棒,他不走,
他甚至手上已經握有一些技術認為未來市場發展一定會往那方向走的,
但現在不走,
可能原因該項技術的生產成本還太高,商品上市恐怕價格無法被太多人接受,
所以暫時不做,等到該項技術需要的特殊零組件在各種業界都開始有人做時,
該技術零組件就會成本降低,這時候羅技就可能開始了。
而且羅技的策略,一直都是最新產品在他自己的工廠生產,
一但整條生產線問題都解決了,
才會把該項產品的代工交到其他第一線代工廠商委託生產,
這就是為什麼羅技在全世界銷售,自己卻只有少少少少的工廠。
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
某某上市櫃代工廠發表新聞聲明,
『目前我方已取得XX品牌2024年代工資格,預計明年度第二季度開始運作合作事項。』
藉此提高自己的股價。
所以羅技品牌不值得買囉?
我是不喜歡郭台銘啦,
但這傢伙背後的各種專業人才一定夠多,
才會推動已經有財力和各種技術能力的公司,
才會開始做這種併購路線;
這併購的可不只是品牌和技術專利 + 成熟生產線,還包含他已經有的市場範圍。
長此以往,他才能夠發展相關領域更順遂,或者得到更多相關領域公司信任與跟隨。
7)我不要了的一項市場技術,
很可能我早就預備好了該市場下一個會受歡迎的新技術,
而這技術將會成為新的主流。
趁他還有很大價值賣了,
這價值又超越我留著他能得到的價值回饋,那我不賣幹啥阿?
怎麼?
手和腳是我做各種活動需要的最基本肢體,
有那些活動我才像是活人,把他賣給人阿?
這些酒足飯飽的賺錢上市公司是走了世上最蠢的路線嗎?
不想經營了也不賣公司,把公司最有價值的東西賣掉阿?
8)最後一句…
『你還有知道那一個廠牌, 骨子裡已經不是那個原創的廠商嗎 ?』
怎麼?
好幾個世界級品牌公司被一個台灣mobile01的會員炮成這樣一文不值阿?01真的很了得,
我猜這篇文會釣出台灣一些應該要在世界級企業中就任高層的<宅男奇妹>。
--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