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自己安裝的,不過我是水電白痴,所以方法不見得對,分享給大家:
1. 先蒐集了幾個小工具,包括扳手、剪管器、水壓計、止水膠帶。其中扳手是借的,其他是網路平台買來的。止水膠帶最後沒用到。

2. 我是安裝在浴室洗手台旁邊的,先把洗手台下止水閥關掉,然後裝上原廠的三通(lightlybaby 有分享他的斷掉了,我有上網買一個不銹鋼一體式的,到了以後再換掉)。
3. 量水壓。原廠手冊寫水壓是介於 0.1mPa ~ 0.4mPa 之間,我的解讀是管路閉鎖時小於 0.4mPa,打開二分管出水時大於 0.1mPa。我用比較謹慎的策略,介於 0.15mPa ~ 0.37mPa 之間。 感覺起來洗臉台水龍頭流量是有變弱了些。不過因為沒經驗所以還是保守些。


4. 把管路接好&大功告成。
接下來就是套件本身的管路安裝處理了,參考對岸一些安裝實例,安裝&測試完成。


附帶說明:
1. 我有一套台版熱風烘乾套件、一套陸版熱風烘乾套件。我試了用台版或陸版熱風套件,都是可以搭配上台版基座跟陸版下水套件的。App 都可以啟用自動烘乾以及設定時間。
用台版熱風套件的缺點是要另外找個 20V/3A,接頭 2.5mm*2.1mm 的變壓器來對上下水套件供電(我用舊的 ThinkPad 變壓器是可以的)。
用陸版熱風套件的缺點是烘乾可能比較慢一些(因為是接 110V 的電,我設定自動烘乾3小時是幾乎全乾)。
若要講求烘乾效率也是可以對陸版套件提供 220V 的電。不過這時要注意不要把陸版熱風套件的電源輸出接到台版基座,會有燒掉的風險。對基座要維持本來獨立供電110V的方式。
我最後是選擇用陸版套件供電 110V,這樣接線就跟原廠規劃一樣比較簡潔些,然後台版熱風套件也比較好脫手賣掉。烘乾時間我感覺差異不大。
2. 大陸網站另外有兩款外廠的上下水模組可以考慮。外廠的缺點是套件都是放上去沒有蓋起來,比較醜一些。然後有分自帶水箱跟延用原水箱兩款。各有優缺點,有需要我再寫一下比較。
3. 總結這個陸版原廠上下水套件,若買的到的話,便利、實用、美觀度是很高的。 不過,還有個前提是要滿足安裝條件… 我廚房櫥櫃都包起來除非找水電打洞或切櫥櫃。所以之前花了不少時間讓機器人可以爬進浴室,先放張圖片,有需要也可以分享一下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