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很訝異接到01活動小組的試用錄取通知電話。
在已入手DYSON V11後,能有機會長期試用到LG A9吸塵器。
憑心而論,台灣人多少對於韓國有一言難盡的獨特情懷

韓國在賽場的小動作,總是讓人恨得牙癢癢。
可從3C產品,到家用電器,甚至路上隨時可見的韓國品牌汽車。
韓國藝人妝容服飾、韓國流行文化,已確確實實的融入我們生活中。
在質量的日益精進下,以相較歐美廠牌經濟實惠的價格,就可獲得到超值的商品。
這就是韓國品牌現今的最大優勢。
興許再過幾年,韓國品牌就有與歐美豪華品牌叫陣的實力。
嘴歸嘴,但近期仍是購買了同品牌的洗衣機和除濕機。

日除18公升的除濕機,實力與美型兼顧。

高CP值的滾筒洗衣機,媽媽界的洗衣神器。
並且不得不說-這次試用的A9吸塵器還真D香。

希望我們台灣能夠多多加油,讓我們國產品牌揚眉吐氣。
一、產品包裝



打開包裝時,真的被密密麻麻的配件給嚇到。
竟然整整四個夾層、十種類吸頭。

連我老婆都不禁開玩笑,這真的對得起售價......

這滿滿的大平台,連兩個小蘿蔔頭都十分滿意呢(誤

二、A9&V11雙雄吸塵器捉對比拚:
相信提到吸塵器,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DYSON。
接下來讓LG這位後起之秀,和老前輩比較看看之間差異性。

A9排氣由上方排出、V11排氣則由後方排出。

A9整體設計較緊湊,V11則整體設計延長。

儀表顯示,A9顯示較簡單,僅顯示電量,V11則可顯示現在模式及預計剩餘使用時間。

兩台濾網都可水洗,但A9三種濾網微塵濾網、HEPA濾網、水洗氣旋濾網都可單獨拆卸水洗

V11濾網為一體性(且只有一組),但A9卻有再多一組備品可供洗滌時更換。

握把比較:V11冷冽風格,A9則採用人體工學設計。

V11斜槓式手把、A9則留意到虎口及手持面感受;故採用點狀止滑軟膠。

A9連接管拜四段可調,收納或使用時有更多人性化選擇

A9全開後,與V11長度相差無幾。

A9&V11您會選擇哪一台?

地板吸頭(左為V11、右為A9)
V11吸頭有明顯感覺強大吸力緊貼地面,A9雖說全版面的毛刷與地面接觸,但順暢不卡卡。

地板吸頭轉折角度,V11可與地面貼近水平,但A9稍差一點。

集塵空間比較。

按下集塵處卡榫,就可以一鍵打開集塵桶。(紅圈三角符號處)

A9集塵髒污排除。

V11則要按壓紅色按鈕,再推開集塵桶才可以把垃圾排除。

A9-一鍵啟動開吸功能-打掃方便重要、還是環保省電重要?

V11-傳說中的DYSON可以練就大力金剛指。

A9&V11 低速檔(節能)聲音比較
A9&V11 中速檔(基本)聲音比較
A9&V11 高速檔(強效)聲音比較
A9最大的吸引點原廠就尬給你!

就是拖地+吸塵 2 IN 1的吸頭!!!


取下集水槽

拖地就靠兩塊抹布

抹布採用魔鬼沾黏貼,髒污時可迅速拆下做清潔。

集水槽與石頭掃地機器人如出一轍,以軟膠做為封水開閉。

注水孔處有標線(MAX字樣),留意是否超出水線即可。

出水量可依清潔需求自行選擇。
兩個水滴圖案:每6秒出水一次
一個水滴圖案:每8秒出水一次
STOP:停止出水

防疫工作不可忘,酒精噴灑於抹布上,切記不可加漂白水或酒精到集水槽內。
番外篇-A9&IRIS除螨比拚小劇場

除了地板清潔之外,每天與身體最長久、最大面積接觸的就是床具組了。

這次請到來自東瀛的IRIS一同比較。
IRIS優點在於有三色顯示燈,紅色代表極髒污;橘色警戒;綠色合格。
缺點在於採用有線,需要清潔床具時仍要找尋空餘插座。


不得不讚揚A9,無線吸塵螨真的方便許多,而且產生的熱度和噪音非IRIS可以比擬。
聲音比較.....相信大家都知道差異了。
三、使用心得
在說優點之前,得先說不得不吐槽(需改進)的地方。
(一)支架組裝雖然很直覺式輕鬆安裝。

但拆卸下來就不如安裝般簡易。
在沒有觀看說明圖檔之前,真有那一瞬間懷疑人生。

建議LG能在日後的支架產品,可以再更人性化點。
(二)如能把所有吸頭整合在原廠支架上;就可減去另外尋找吸頭的時間。
(三)如果兩塊抹布乾掉,日後需要濕拖地功能時,我會選擇空轉等待水從水盤流出。
而非拆下抹布沾水;如果乾抹布轉換濕抹布的待機時間減少,能減少清潔時間。
#畢竟要濕拖功能,單純就是懶人不想髒手.....
(四)旗艦機型-除了主要吸頭外其餘建議改為選配,如廠商可因成本下降調低售價。
讓消費者可以依需求選擇自己需要的吸頭,對於消費者會有更大的購買意願。
(五)WIFI功能雞肋,我實在想不通....吸塵器要APP功能到底要幹嘛......
優點:

(一)可四段位調整,不像V11受限於固定式連結管,可因應使用者身高及使用場地進行整。

(二)更換式電池,對於有大面積清潔需求的家庭來說,不再有電力不足的擔憂。

(三)濾網可水洗,濾網可水洗,濾網可水洗!!!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
(四)充電提示音,很LG的電器聲音,但能立即確認是否正確充電!

(五)主機前的透明塑膠支管,可懶人吸塵


(六)支架電源走線細節顧慮到,讓電線不凌亂。

(七)吸塵開關不需大力金剛指,一鍵開吸。(


(八)魔鬼在細節裡,刷頭內的滾輪影響行走順暢度。(V11左、A9右)

(九)輕輕一壓,簡簡單單增加集塵空間。

水洗氣旋濾網順時針旋緊,逆時針鬆開,簡單拆下。

三濾網拆卸簡易,可於髒汙時進行水洗清潔,延長使用壽命及減少耗電。



簡單水洗不囉嗦。

洗滌完畢後擺陰涼處等待陰乾即可。
(十)可水洗三濾網:水洗氣旋濾網、微塵濾網、HEPA濾網,讓吸塵器保養更簡單。
這也是A9大勝V11之處-水洗保養較簡單且更能深度清潔。
四、結論:
不論是A9或是V11,我的唯一目標就是懶人清潔罷了。
因此申請試用,最主要衝著濕拖功能。
但一使用後,讓我驚豔的卻是地板吸頭的清潔功效。

可能是全版面的毛氈吸頭,讓地面上的細小灰塵及頭髮等都能一次吸起。
不用再來回吸塵,這點真的好感度100分!
BUT!就是這個BUT!
如果地面濕滑髒汙,全版面的地板吸頭過去,就會產生反效果...
其他的吸頭,我覺得不需多加演示。

在需要的場景,A9所配的各類吸頭都能完美對應。



且A9和V11對床板、桌下及沙發下等狹小空間都能達成吸塵任務。
經這段時間實測四層樓透天厝,兩款吸塵器均能完成所有樓層的地板清潔。
因此電量不再是無線吸塵器的硬傷,無線吸塵是未來家庭必備清潔工具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唯一,最難以客觀敘述的項目-手感。
手感影響到使用者是否能輕鬆打掃,也影響到後續再使用的意願。
V11電池拆卸不易(也不會沒事去拆離電池),看似笨重主機實際拜良好的配重所賜。
主機不會有頭輕腳重的情況,而是平均將重量分散於各處。
且設計較長之故,清潔時可以將主機倚靠在手腕關節處。

人只需往清潔區域前進,將吸塵器帶往到想要的地方即可。
A9裝上電池前,可以很明顯感受到主機重量非常輕。
一旦裝上電池後,會有重心都在主機下方的感受。
手槍握把的設計,考慮到虎口位置的軟膠材質、手指頭處的工學弧度;感受部分優於V11。

進行地面清掃時,因主機較輕和一鍵吸塵設計;在打掃時更省力。

握持手感的爽度很難用言語表達,但以人出發的設計深得我心。

長度可調的A9,在清潔階梯時比起V11更加得心應手。
以車子作為比擬的話。
A9就像高端的舒適日本車,處處以人感受出發,處處能感受到貼心的細節。
V11則是高端科技歐洲車,科技及底盤操控讓人津津樂道,欲罷不能。
傳統掃具就是11號公車,只要有心任何地點都能走到,缺點是耗時又耗力。
至於要科技掛帥,亦或是感受至上,就全賴有興趣的版友到展間實際試試就能得到答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