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第二天,總算到了Dyson專員要送貨的當天。
正所謂


正所謂

送貨日
東西由Dyson專員送來,光講解到施作共花了一個半小時,說真的Dyson專員真的很用心,東西一樣樣拿出來,一樣樣排列好並一件一件的講解,從機種型號等等等,說V11有五級,這回是帶第二級的出來,跟第一級的差別在於第一級有置物架,第二級的只有掛架(有置物架就不附掛架,有掛架就不附置物架)。
比如:
細長吸頭(針對縫細)。
刷子三兄弟
(硬刷頭<我叫老大>,萬能刷頭<能屈能伸叫二哥>,軟刷頭<就叫小弟了>)。
滾筒刷頭全毛刷的(纖維滾筒刷頭),另一種是能自動偵測的(高扭矩吸頭)。
還有連透明S夾也一起講解。最後是講吸塵器本體操作事項,清理方式,等等等。
真的好專業,同時我也請來一位超級巨星

送到的貨,外箱還包者

吸塵器的外箱本體

開箱了

陸續拿出配件中

來人擺陣

來一張正面陣法

各刷頭名稱

預估剩下使用時間(它可是全液晶唷)

當有異物塞住時

使用的變壓器

主機下方的規格

主機充電時的充電指示燈(此燈又為呼吸燈,充電中會一閃一閃)

主機充滿電後充電指示燈就會熄滅(左右各一顆)

我請到的明星小熊維尼.習大大登場了

吸吧維尼

從維尼身上吸出來的戰利品

第一夜

第一晚就先用這除蟎刷頭,哇考,真的吸出一堆有的沒有的”謎樣物品”,而且真的很強,但也好重,吸床還好沒什麼大問題,但要吸綿被時,一手要拉者一手要吸,真的很累人,建意要二人一組才能省力,我一個人光吸完一個床,三個被單,六顆枕頭,人就滿頭大汗,快往生了,如果你有想要自虐,想練手力,這是不錯的選擇。
題外話,當Dyson在吸時,把按鍵放掉,就會出現”咚)))”




充完電了

檢視正常

今夜的戰場

先來一張電動吸塵蟎刷頭使用前的圖

先來一張電動吸塵蟎刷頭使用前的圖(刷頭)

整個吸完後的戰利品

整個吸完後的戰利品(局部圖1)

整個吸完後的戰利品(局部圖2)

整個吸完後的戰利品(刷頭)

換我兒子上場了,他吵者要刷01
我只敢讓兒子在床上吸,不然掉下來gg了,我就只能買單了

換我兒子上場了,他吵者要刷02

換我兒子上場了,他吵者要刷03

換我兒子上場了,他吵者要刷04

換我兒子上場了,他吵者要刷05

第二日

本想讓Dyson休息一日的,因為今天要帶老婆回娘家過母親節,結果老婆一句帶回娘家吸房間,所以就順便帶回去吸,今天的戰利品是一個床,一個被單,二個小涼被,十顆枕頭,還好昨天有吸的經驗了,今天吸的還好,不過還是一樣手酸,同樣也吸出一堆”謎樣物品” 。
先來一張電動吸塵蟎刷頭使用前的圖

電動吸塵蟎刷頭使用後的圖

本次所吸的物品,吸完打包

第三日

今天來挑戰頭髮,我兒子當然就成了樣品,我拿出理髮刀開始修上週沒修好的部份,然後拍照,接者用Dyson+刷子三兄弟的小弟軟刷頭來吸,真的好用,本來理完小孩子的頭髮,要清理都好難,頭髮會黏住,還好用了Dyson,讚,幾乎9成以上都吸進去了,連地板配合滾筒吸光光,不用再另外用黏地板刷來清理,真的省下好多清理的時間。

好個理髮刀

要吸前的頭髮

理完後開始用軟刷小弟吸了

看軟刷小弟清的強

地上的頭髮

放心用專用滾動刷頭登場

一刷就光光

主機的內容物1

主機的內容物2

第四日

今天是上班日,特地拿到公司開發潛在客戶,當然不是,我是要來測分貝的,公司剛好有噪音器可以來測試,測出來的結果是
未使用吸塵器時,公司的聲音約在71分貝
啟動省電模式(綠)的Dyson約在79分貝
啟動一般模式(藍)的Dyson約在83分貝
啟動強吸模式(紅)的Dyson約在88分貝
當然以上只是參考值,因為噪音器會測量時會跳動,照片只會照到某一數字。

未使用前

省電模式

一般模式

強吸模式

順便吸一下公司地板的戰利品

第五日 今天偷懶,休息一天XD。

第六日
天氣開始變熱了,開個冷氣吹一下,立馬就看到了”濾網清洗”的字樣,當然此時就用Dyson+二哥萬能刷頭來清理了,說的真很方便,之前沒有吸塵器時都是拿去浴室水沖,然後要等它乾才行,現在吸一吸就搞定了,不用再等它乾了,另外順便用老大硬刷頭來吸廚房的紗窗,但是不太好吸,因為沒有底可以讓它成為真空狀態,所以幾乎是用刷的方式,然後吸入哪些附著物.
冷氣出現濾網清洗

打開上蓋後,滿滿灰白的塵

開始吸

吸完的比對圖,左是未清的,右是清理過的

戰利品

廚房紗窗也順便吸一吸(清理前)

廚房紗窗也順便吸一吸(清理後)

第七日
今天就來用主刷頭吧!
但要先試驗一下兩種主刷頭是不是可以當除蟎刷頭用,畢竟吸完地板再吸床,感覺衛生堪慮,所以我在測試地板前,先來實測一下床墊,測試時當然先用大腿來感受吸力及振動,結論是有一個會讓人感到疼痛,然後吸完床墊的結果只有纖維滾筒刷頭可轉的動,但高扭矩吸頭就會卡住了,建意主吸頭就乖乖吸地板就好,吸床的還是交給除蟎刷頭比較適合。
說實在的,家裡不夠大而且都保持乾淨,所以特地多等幾天再來試兩種主吸頭,這時主機的重量就不是問題了,因為重置都傳到地板了,地板部份吸沒幾下就吸完了,其它邊邊角角就只能用吸頭三兄弟或細縫用吸頭了。
Dyson除了本身吸力夠強外,電動刷頭的轉速也真的不是蓋的,兩種刷頭分別為高扭矩吸頭及纖維滾筒刷頭,只有前一種可以讓工作模式變成自動模式,官網都有介紹,這裡我就不再口述了。其它S型夾,細縫吸頭就看照片就夠了。最後拆除主機後段的濾網照給大家看看,上頭的圖示是水龍頭,表示該水洗了。全機只有這地方可洗,但要放二天放給它乾,其它部份如罩杯只建意用擦的,如果用溼布擦時,記得一定要讓它乾。
高扭矩吸頭(左),高轉渦輪刷頭(除蟎刷頭,中)及纖維滾筒刷頭(右) (正面)

高扭矩吸頭(左),高轉渦輪刷頭(除蟎刷頭,中)及纖維滾筒刷頭(右) (底部)

先用除蟎刷頭測試

高扭矩吸頭測試(大腿好痛啊!千萬別用你的手指試)

纖維滾筒刷頭

高扭矩吸頭,吸床會卡住,不敢一直試下去

纖維滾筒刷頭轉的輕鬆

全機圖來一張

吸地板01

吸地板02

吸沙發下方01

進不去,吸不到01

吸沙發下方02

進不去,吸不到02

纖維滾筒刷頭(左),高扭矩吸頭(右)

S型夾

刷頭及S型夾組合01

刷頭及S型夾組合02

刷頭及S型夾組合03

主機吸桿及刷頭及S型夾組合01

主機吸桿及刷頭及S型夾組合02

細縫刷頭+主機01

細縫刷頭+主機02

主機濾網(上頭的圖示是水龍頭)

主機液晶提示濾網未裝的影片

結論:
“錢不是問題,問題是沒錢”,
Dyson的吸塵器真的不是蓋的,別的機種無線型我只用過M牌,其它的沒用過,我只能講我試的V11這台的心得。
電動渦輪刷頭(塵蟎刷頭,刷大腿時很有感),使用度:滿意。
主刷頭二個(高扭矩吸頭<刷大腿你會痛死>及纖維滾筒刷頭),使用度:滿意。
各式刷頭,使用度:滿意。
主機重量:不滿意。(用沒多久就手酸了<吸地板除外>)
唯一不滿意的是重量,而且這幾天我只用一般模式在吸,以台灣小家庭的組成來說,主刷頭有點大材小用了,因為房子不夠大,地板一下子就吸光光了,剩下的邊邊角角都要由各種刷頭來處理,由於主機重,其實拿者往高處清理時,不是很方便了,理論上Dyson應該能出吸力一般模式,主機小一號,然後重量輕一半,也不用特地再用上液晶面板,只要出電量指示燈的平價機種這樣就夠了,更能合乎台灣小家庭的使用。
"打掃用戴森,清潔又衛生"
扣掉錢的因素,這台真的值得入手,再來就準備跟它說再見了,多拍幾張照片留戀了,以上測試完畢謝謝您的觀看。
我在FB的網址,FB照片好像有數量限制,故只能挑選幾張來放。
點一下就能到FB
https://www.facebook.com/jian.xuanzong/posts/3014479828562943
https://www.facebook.com/jian.xuanzong/posts/3014479828562943
點一下就能到FB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3014479828562943&id=100000028667250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3014479828562943&id=100000028667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