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偏執狂得以倖存──Dyson V10初體驗

家裡的毛小孩是從弟弟那邊接手的臘腸,別看牠狗小毛短,好像不會造成什麼麻煩,可是牠精力充沛,整天在家裡跑來跑去。房子的地板是細小花紋的石材,小東西掉到地上經常就找不到了,更何況是細短的狗毛,平常感覺不到地上有狗毛,事實上整間房子的地板隨時都有狗毛。插電吸塵器平常收在儲藏室,惰性經常讓我們沒有每天把它拿出來清理地面,這次有機會試用Dyson Cyclone V10,真的很興奮,因為我非常嚮往那種隨時想吸就拿來吸,以及沒有電源線牽絆的自由啊。
唯偏執狂得以倖存──Dyson V10初體驗

小馬達高轉速
這次V10主要的黑科技就在有史以來最小、最輕、吸力最強的馬達,每分鐘可以125,000轉。我特地上YouTube去看Dyson創辦人在紐約主持的V10發表會影片,他花了很多時間說明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Dyson在馬達的每一個零件都費盡心思的力求完美,為了讓馬達在地球的每個角落都能完美運轉,馬達的控制器甚至還會偵測氣壓、濕度等參數,因為太精密了,也在完全自動化的工廠生產。從下面這張圖可以看到近十年來Dyson馬達的進化,作為對比,V10 290AW的吸力,已經比Dyson有線吸塵器 Ball Animal 2 270AW的吸力更強了,所以創辦人很豪氣的說Dyson之後不會投入資源從事有線吸塵器的研發了。
唯偏執狂得以倖存──Dyson V10初體驗

V10的設計還有一個我很欣賞的優點,就是吸頭到集塵筒、馬達成一直線排列,這樣的設計,距離最短,吸力的損耗最少。上一代的主機,氣流還需要幾次轉彎,吸力多少會有些損耗,根據原廠的資料,V10的吸力比上一代的V8增強了20%。
唯偏執狂得以倖存──Dyson V10初體驗

開箱
打開V10的包裝箱,主機和豐富的配件擺的密密麻麻,拿出來之後,不太有信心能按照原本的樣子裝回去。
唯偏執狂得以倖存──Dyson V10初體驗

V10的主機很有科技感,拿在手裡看起來像一支威力十足的武器。
唯偏執狂得以倖存──Dyson V10初體驗

從上方可以看到V10的吸力有三段強度的控制,吸力愈強,可用時間就愈短,用家可以在使用時間和吸力之間作個最佳的取捨。
唯偏執狂得以倖存──Dyson V10初體驗

V10 Absolute總共配了六顆吸頭,在底下的照片可看到每個吸頭都有名字的。我會把吸地和吸床單、沙發的吸頭分開使用,因為吸地的吸頭通常比較容易髒。簡單來說,(1)(2)主要是用來是吸地的,(3)像是(2)的縮小版,可用來吸棉被、枕頭、布沙發等比較沒那麼髒的物品,(4)(5)(6)用來吸一些比較小面積或狹窄區域的表面,像鍵盤、家具、事務機等等。(1)(2)(3)都帶有滾筒,提供”掃”的功能,滾筒也是由馬達帶動的。(1)專門用來吸硬質地板,強調柔軟,確保不會傷害細緻的木質地板。(2)則是地毯和硬質地板通用。
唯偏執狂得以倖存──Dyson V10初體驗

操作
開了箱,迫不及待的接上(1)軟質碳纖維滾筒吸頭,只是沿著客廳的牆角用低速吸了一圈,居然就吸了一大坨狗毛。
唯偏執狂得以倖存──Dyson V10初體驗

家裡沒有地毯,倒是有一片人工草皮,毛小孩三不五時就愛上去滾一滾,滾完就很滿足的樣子。
唯偏執狂得以倖存──Dyson V10初體驗

用(2)碳纖維毛刷深層吸頭,低速搭配偶而中速,一片小小的草皮就吸了這麼多狗毛和灰塵。
唯偏執狂得以倖存──Dyson V10初體驗

鍵盤不知多久沒清理了,細縫的眾多灰塵清晰可見。再換上(5)軟質毛刷吸頭,以中速偶而搭配高速,不到一分鐘,鍵盤就達到前所未有的乾淨。
Before
唯偏執狂得以倖存──Dyson V10初體驗
After
唯偏執狂得以倖存──Dyson V10初體驗

為了測試V10的吸力,特地找到一片紗窗,上面的灰塵應該超過十年沒清潔了,感覺上灰塵牢牢的吸附在一格一格的小縫中,這個狀況對所有的吸塵器應該都是非常嚴苛的考驗。這次讓V10火力全開,用上最強的吸力,居然也能把它清理的乾乾淨淨。吸到這裡,我對V10的吸力完全沒有疑慮了。
Before
唯偏執狂得以倖存──Dyson V10初體驗
After
唯偏執狂得以倖存──Dyson V10初體驗

之前曾用過車用吸塵器,吸力和持久力總是讓人不滿意。車子座椅的材質是不織布,毛小孩坐過之後,一定會黏上一堆狗毛,尤其在椅背椅座交接處的角落,用(6)細縫清潔吸頭,中速偶而高速,也是清潔溜溜。
Before
唯偏執狂得以倖存──Dyson V10初體驗
After
唯偏執狂得以倖存──Dyson V10初體驗

把前座兩個座椅,用(3)迷你電動吸頭徹底吸一遍,居然吸出一大堆黃土,平常座椅上絕對看不出有這些像是來自黃土高原的細砂,著實吃了一驚。
唯偏執狂得以倖存──Dyson V10初體驗

小孩經常和小狗在床上滾來滾去,床舖和枕頭也是一定要來吸一吸的。以中速搭配(3)迷你吸頭,不過幾分鐘,就吸出大量灰塵和毛髮。
臘腸與V10
唯偏執狂得以倖存──Dyson V10初體驗
床鋪吸出來的
唯偏執狂得以倖存──Dyson V10初體驗

客廳高櫃的頂端幾乎要碰到天花板,上面也好幾年沒去理它了,當然佈滿一層厚厚的灰塵。以中速搭配(5)軟質毛刷吸頭,掃過一遍之後,一層灰也立刻消失無蹤。如果用有線吸塵器來清潔這塊區域,就會很吃力,一隻手提著重重的主機,另一手控制吸頭。使用V10的話,只用一隻手,很輕鬆就搞定了。
高櫃
唯偏執狂得以倖存──Dyson V10初體驗
Before
唯偏執狂得以倖存──Dyson V10初體驗
After
唯偏執狂得以倖存──Dyson V10初體驗

最後補充一下(1)軟質吸頭和(2)深層吸頭的差異,除了適合軟硬地板之外,還有對較大顆粒狀的垃圾,吸收能力不同。(1)能直接吸入如狗飼料之類的垃圾,而(2)碰到這種大型垃圾,會把它往前推,無法直接吸入,必需把吸頭向上離地拉起,蓋住垃圾之後才能吸入。
唯偏執狂得以倖存──Dyson V10初體驗

唯偏執狂得以倖存──Dyson V10初體驗

除塵能力總結
過去這星期以來,吸地的頻率比以往大大提高許多,因為實在太方便了。以除塵力而言,我覺得有滾筒的最強,有刷毛的次之,沒有刷毛的最弱。因為滾筒上面有碳纖維毛刷,可以去除灰塵的靜電,滾筒滾動時相當於強力掃地效果,將灰塵掃起來之後,再吸進集塵筒。因此,吸地時,以低速就能得到很好的清潔效果。若赤腳去檢驗吸過的地面,不會有灰塵殘存的感覺。如果是吸床、沙發、抱枕之類的布質物品,用中速會比較恰當,因為要吸出埋在更深層的塵垢,甚至偶而要用一段高速。

清潔
吸塵器吸飽灰塵之後,當然就需要清理。清理灰塵,最怕的就是弄得塵土飛揚,或是兩手髒兮兮。V10集塵筒的清理方式,讓我鼓掌叫好,只要把集塵筒插進垃圾桶或塑膠袋,向下輕輕一推,蓋子自動打開,垃圾直接掉到垃圾桶,優雅又不沾手。
唯偏執狂得以倖存──Dyson V10初體驗

可是灰塵是很厲害的,很容易因為靜電的關係而黏住倒不出來。因此,多吸幾次之後,集塵筒內壁還是會累積一些灰塵,這時候可以把集塵筒拿出來,用刷子或清水清潔一下即可,所幸這個動作一段時間再做一次即可,不會造成負擔。
 唯偏執狂得以倖存──Dyson V10初體驗

另外一個要定期清潔的部份,就是外殼是紫色的濾網。說明書特別強調,一個月至少拿下來,用清水洗一次。V10可以有效吸除99.97%小至0.3微米的微塵,並將它們全部鎖在機器內部,HEPA濾網功不可沒。
唯偏執狂得以倖存──Dyson V10初體驗

續航力
經過一個星期的密集試用,不管是吸淨整個房間的地板、打掃整輛汽車、清潔紗窗、床鋪、枕頭,反正用完就充電,還沒有碰到把電力用光光的狀況。原廠的標示,低速、中速、高速的使用時間分別為60分鐘、30分鐘、7分鐘。我把這個這個網址針對各種不同吸頭、不同速度的使用時間測試結果,放在下面給大家參考。
唯偏執狂得以倖存──Dyson V10初體驗
一般吸地最常用的軟質吸頭,若用低速檔,的確能用到幾乎一小時,對多數人的房屋而言應該都夠用的。Dyson創辦人在訪談中甚至提到在日常一般使用V10,即使用了15年後,電池只會減少20%的電量。果真如此的話,在換機之前真的都不用換電池了。他也提到,每次充飽電,在電池被用光之前,吸力也都會保持穩定,不會隨著電力的消耗而越來越弱,這點與我的使用經驗是一致的。

試用感想
每次看到Dyson發表新產品,總讓我聯想到Andrew Grove的名言:「唯偏執狂得以倖存」,這家公司注重研發,創新思維,屢屢超越自己,推出與眾不同,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產品,Cyclone V10也不例外。這個禮拜以來試用V10的心得可總結如下:
吸力──不輸有線吸塵器,完全不用擔心
持久力──若以低速中速為主,搭配偶而高速,足夠大部分人日常所需
易清理程度──清理集塵不沾手,灰塵不亂飛
易維護程度──每個月洗一次濾網和集塵筒

V10能夠滿足大部分人日常清掃所需,但消費者永遠都不滿足的,我有個小小的願望清單,期待Dyson下一代的產品做得更完美:
續航力再進化──中速至少能用一小時,創辦人提到目前Dyson在研究固態電池,表示他們也在朝增加續航力這個目標努力,希望能早日實現。
重量再減輕──V10目前的重量,主機+延長桿+二合一吸頭合計約1.9公斤,吸地時還好,因為地面可以承受一些重量,如果要吸高處,這樣的重量拿久了,還是有點負擔,期望下一代能夠繼續輕量化。

同步分享於臉書
2018-10-24 20:04 發佈
文章關鍵字 Dyson V10 體驗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