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已經使用米家掃地機器人三天,使用上非常的滿意,滿意到給他100分,讓我發現中國大陸的品質已經不是吳下阿蒙了,一個品牌的成功真的不是偶然,把錢花在真正賺錢實用的產品上面,高CP值不貴造福大眾,再看看我們以前引以為傲的HTC公司,很諷刺卻是花費大量精力研發VR,我並不是認為VR不好,我所要傳達的是以台灣的科技實力,做不出一台米家掃地機器人嗎,為何上市公司沒有一間公司願意做,這個產品是真的可以賺錢,而且也可以提升品牌形象,希望台灣要好好加油,不然只是原地踏步,讓中國大陸迎頭趕上。
到大陸後才發現,其實在經濟上他們已經足夠不搭理台灣,長期下來,台灣無視情況而定策略,最終在經濟上我們會失去競爭力。大陸的經濟發展已慢慢變成質素的改變,例如有機農業發展、海棉城市發展、物聯網應用、手機支付服務....,各方面都很快速。加油啊!台灣!
先不論是HTC,台灣有廠商做出和小米掃地機器人功能一模模一樣樣,做我想以台灣的實力一定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價格也會跟進小米的售價嗎?這是我比較懷疑的一點?另外,用了四天,每次回到家裡地板都乾淨溜溜,我家那隻超會掉毛的大毛怪掉在地上的毛都被吸光了,真是後悔沒早點買,之前總是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吸地板,現在輕鬆多了。
我本來2016年底還在物色小米,因為當時台灣還沒正式上市,只能買水貨,所以遲遲沒入手2017得知禾聯出掃地機器人了,開心的去查,畢竟支持國貨比較好結果發現功能遠遠比不上小米,電力,吸力也都輸....甚至不能用手機監控操作什麼的...到底誰才是最新產品啊…價格還比小米高!不比較不知道,一比較直接怒買小米。你做不出比較好的那你照抄行了吧?真是對國貨失望。不過還是期待其他台灣大廠,例如HTC,做個掃地機器人出來讓大家看看吧!
小米的米家掃地機器人不是自己做的!小米早期做過新產品,結果又花時間又花精力結果做出來還不怎麼樣 … …放棄自己做的模式,這條路走不通!現在小米只做手機、路由器、電視等等5個核心產品而已 …其他的都是交給類似一加科技這樣的夥伴來做研發,然後製造也是一加科技另外要找代工廠合作
小米生態鏈在尋找合作夥伴時有兩個主要方向,第一像是剛成立時,還沒有太多生態公司出現,小米就會去想什麼產品適合、自己去找合作企業;第二,小米跟全球超過 100 家投資機構合作,由他們來推薦有潛力的新創團隊。邁入第二階段,就由新創公司向小米提產品概念,再由小米訂定標準跟規範。目前,小米生態鏈下已有 77 家企業,其中 31 家已經推出產品。夏湧峰說,小米對於生態鏈企業的產品開發流程其實並不多加干涉,例如,4 月 6 日即將在台灣開始販售的「米家掃地機器人」,就是生態鏈企業石頭科技耗時 26 個月才推出的產品,因為產品涉及軟硬體技術整合、相對複雜「什麼時候好就什麼時候推出。我們只關心他們還有沒有足夠的錢,或者足夠厲害的人,你如果不好就不要做一定要有耐心。」他表示,若團隊在中途遇到困難,小米也會與投資機構合作,幫助生態鏈企業融錢,「錢不是問題」。另外,夏湧峰表示,小米在決定要做什麼產品時,都有自己的一套思考邏輯,像是小米之所以看好掃地機器人這項產品,不是因為這塊市場本身已經很大,而是小米覺得自己可以「擴展」這樣的市場,讓掃地機器人變成像是空調、冰箱、洗衣機這樣非常標準,且每個家庭都可以用的產品。「就像是我們一開始要做手環的時候大家不看好,以為一年只能賣 10 萬條,到後來一年賣了 100 萬條。」他提到,小米生態鏈在跟企業談合作時,一向給予很大的自由。例如,生態鏈企業並不會硬性規定一定只能幫小米做產品(像是做小米耳機的一加科技,也幫華碩耳機代工;做小米行動電源的子米科技在韓國也有其他合作夥伴)除了可以與其他公司合作,也可以選擇推出自有品牌。這一點,也讓願意加入小米生態鏈的企業更多,讓米家品牌的產品可以更多元,「並不是我們很自大,但科技業裡,真的不太有像我們米家這樣的形態。應該不是說我們沒有對手,而是我們希望有對手,但目前還沒看到。」夏湧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