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峯 wrote:吸力還好~~~~~~~但聲音就真的很猛了~~~~~~ 認同+1,小弟是美購的DC23 大馬達的Dyson,理論上應該比台灣的型號吸力更強才對,但小弟認為吸力雖然不差, 但沒有廣告這麼神奇,很多時候還是無法吸乾淨.大部分都是靠前面動力吸頭的刷子刷進去而不是靠吸力.但的確使用3年後, 吸力是幾乎沒有減弱.但考慮聲音/價格後, 小弟已經把這台賣掉, 未來應該會選日系的吸塵器就好.
hsnu786 wrote:不錯用~~~我家...(恕刪) hsnu786大可以請問你買的集塵袋機型是什麼嗎?因為我自己用集塵袋的機型沒有這些問題@@"我想可能是便宜吸塵器的機體在密封處設計不良容易漏氣,還有HEPA濾網等級太低的關係才會排氣不潔我還是偏好集塵袋滿了即丟,因為家裡有身體比較虛的老人家,不想讓他們有跟灰塵接觸的機會jsjsjs5619 wrote:我最近也在觀看吸塵器...(恕刪) 但也有一派說吸力大不等於集塵能力強+1目前市面上集塵最優的大概就是HITACHI和ELECTROLUX,只是HITACHI用的是集塵盒,不是我的菜當初買electrolux ergothree一直到專櫃試用比較,結果約莫是灰塵在靠近吸頭三公分左右就會自動被吸入,感覺這樣的吸力和集塵效果最不錯集塵率99.99%果然所言不假,沒有買錯XD
每位使用者對吸塵器的”吸力”表現都依其使用情境有著各自的體會, 但對那些知名廠商而言: 這量化後的”吸力”表現可不能隨意地自行宣告或是孜意的將吸塵器馬達的”最佳輸出功率”照抄上去就可了事, 業界對於”吸力”的測試都已遵循著歐美的IEC 60312-1, ASTM-F558和日本的JIS C 9108標準,即從吸塵器的軟管輸出端口(未裝吸頭)施以搭配13片節流片的方式, 模擬軟管孔徑由全開到全關共14種的應用情境,在完成測得不同孔徑的”真空壓(Vacuum)”和”風量或氣流量(Airflow)”等性能參數後即可得一”空氣數據曲線圖(Air Data Curves)”; 期待吸塵器廠商們可針對旗下產品提供此一資訊而非公佈片面的資訊徒增消費者的困擾, 如持續吸力, 最大吸力或吸入功率 (Suction Power), 空氣效率 (Air Watts),最大真空壓(max. Vacuum)或最高氣流量(max.Airflow).然而現狀是, 若依Dyson所主訴以量化後的 ”空氣效率 (Air Watts)”作為吸塵器的”吸力”效能的維一比較標準, 那麼先看看Dyson已上市的機種的最大吸力表現分別如何:Dyson DC36 : 160 AirwattsDyson DC37/DC39 : 275 AirwattsDyson DC46/DC47 : 170 AirwattsDyson DC48 : 170 Airwatts (*採用DDC V4 馬達)Dyson DC35 : 60 Airwatts (*採用DDC V2 馬達)Dyson DC45/DC44/DC57 : 65 Airwatts (*採用DDC V2 馬達)Dyson DC62/DC59: 100 Airwatts (*採用DDC V4 馬達)另外一家在本站頗具盛名的Electrolux, 若同樣以ASTM F558標準測試其”空氣效率 (Air Watts)”時, 旗下中/高階機種的吸力表現又分別為:UltraSilencer ZUS3960 : 254 AirwattsUltraOne Z8871 : 268 Airwatts其他討論較多的如 ”有/無集塵袋的差異”, "除蹣消菌的成效”以及各式氣動/電動/機械帶動的動力吸頭(active nozzle)的實用性等等, 似乎在廠商的營造下也都為自家的產品加值又大大加價, 這些功能真的貨真價實嗎? 這可需再議了.至於Dyson真的很猛嗎? 我想就純技術而言:他的”圓錐氣旋”和”超高轉速的BLDC直流無刷馬達”將是他攻城掠地的兩大利器!!! 而其造就的廣告台詞 – “吸力不減弱” 正是他持續奮鬥的標竿, 想想若那無線的DC45有著DC48的空氣效率以及更長的使用時間……可是我的夢幻機種耶!
楞子 wrote:每位使用者對吸塵器的...(恕刪) DC46/dc47為180DC48/dc49吸力為170http://www.dyson.co.jp/shop/product-compare.aspx?filters=cylinder&ProductSelection=DC48-IRSFU_DC46-Motorheaddc48的集塵桶容量及吸力都比dc46小台灣網站寫兩台都180..我打電話去問過,台灣說中文網站誤植 但dc48應該是170 機器包裝上也是寫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