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之後,有點想念被我上網賣掉的DC12 TURBO換了現在的HITACHI CV-SL10T,運轉音與操作細緻度果然是一貫日系風格,不過設計感DYSON才是王道啊但是DYSON~你真的是太吵啊......
真的,敗入第一台 Dyson 後,之後其他的都用不習慣。澳洲賣的爆貴,七八百澳幣跑不掉。。。 因為用了習慣 Dyson 的,老婆上次回台灣待了三個月,實在是受不了家裡老舊的日係吸塵器,就去買了一台 Dyson。但是有點不太習慣,因為比澳洲賣的歐係機種更吵,吸頭面積小,要來回吸更多次,但是方便收納倒是不錯。澳洲家裡的現役機~
剛剛看日本的 家電Watch 的新聞發現日本發表最新的Dyson DC 26看來又是一款縮小版的DC22 (體積縮小40%)重量也降到3.3公斤之譜,看來活動性又更強,清掃戰鬥力應該又會增加!!不過價錢好像沒有便宜這麼多 XD總共有三款 DC26 motorhead completeDC26 turbinhead completeDC26 turbinhead entry整篇文章好像沒有提到Dyson digital motor看來DC26可能全面採用普通的馬達不知道是噪音方面還是成本方面的妥協?http://kaden.watch.impress.co.jp/cda/news/2009/03/13/3657.html日本官網消息http://www.dyson.co.jp/store/productmodel.asp?model=DC26
中國大陸有人翻譯新聞稿了英國戴森(Dyson)09年3月13日宣布,已開發出袖珍型旋風吸塵器“DC26”,並計畫從09年4月10日開始銷售。英國戴森董事長James Dyson表示,根據日本客戶的要求,“機身實現了可放在A4紙上的小型化設計”。另外,在維持了“原吸附力”的同時,進一步提高了垃圾收集率。該公司的旋風技術——“Root Cyclone科技”利用空氣高速旋轉時的離心力,將垃圾分離成“香煙煙霧”後吸入。吸入垃圾的工序分為以下4個階段。首先,(1)用500G左右的離心力分離大塊垃圾,收集到透明的“集塵桶”中。(2)用安裝在集塵桶內側的網狀過濾版攔截棉絮和寵物毛髮等,同樣收集在集塵桶中。(3)高速旋轉位于過濾板內側的圓錐狀桶群中的空氣,利用產生的1萬5000G的強大離心力去除花粉和壁虱的糞便等微細垃圾。這些垃圾落在集塵桶的底部。(4)使用HEPA過濾器攔截更微細的垃圾,以使排氣清潔。新型吸塵器利用該旋風技術提高了垃圾集塵率,同時“通過保持平衡缩小了尺寸”(Dyson)。Dyson解釋說,該產品並不是通過創新技術,“而是通過日積月累的細微技術開發實現的”。由英國的48名技術人員歷經5年時間開發而成。機身尺寸為寬205×長320×高266mm,“體積不到原產品的4成”(戴森員工)。另外,機身重量為3.3kg,比原來的4.8kg輕了1.5kg。價格為開放式,預計配備無刷馬達的最高端機型的售價為8萬3000~4000日元。原來的最高端機型為9萬日元以上,價格降低了7%左右。以上..所以還是有數位馬達機種,不知道台灣會不會引進 DC26 motorhead complete的塗裝很銷魂阿
歹謝 沒注意上面已經貼過這裡有詳細介紹不過是日文 有影片檔http://kaden.watch.impress.co.jp/cda/news/2009/03/13/3657.html補充一個連結http://www.excite.co.jp/ism/concierge/rid_4392/pid_1.html
謝謝你的分享,看完之後...不囉唆~今年的台北數位電器大展立即搬一台回家~超開心的!dyson讓我覺得原來吸塵器可以不只是吸塵器,吸塵器不一定要長得都是那個樣子...用起dyson彷彿自己化身為未來世界的先進人類,使用著一台先進科技的機器做著日常生活稀鬆平常的事...超炫!!!還沒開箱啦~因為要忍到6月搬到新房子時才用,但是箱子外面可以先show~哇!光show箱子就覺得好興奮!喔!對了!還有展場dyson攤位的照片啦!
看完文章有點感觸,看看人家世界一流品牌廠花在研發的能量,再看看普遍台灣廠商的Cost Down Cost Down Cost Down,把自己的未來和道路慢慢玩死堵死,整天在討論如何省錢,如何讓馬不要吃草又很會跑,長期下來的感覺就是無望。(PC製造業員工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