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墊那麼厚,陳年堆積在床墊、棉被、枕頭的塵螨排泄物應該是淤積很多但隔著這麼厚的距離,吸塵器可以隔空吸物? (我試過專業型可以乾濕兩用,吸力超強的吸塵器,其實懸空一公分,就沒辦法吸起地上的屑屑了)最好的方法,還是要把床墊拿到空曠的地方,用力拍打,然後再搭配吸塵器把拍出來的粉末用力地吸出來,效果會更好
長江後浪 wrote:隔著這麼厚的距離,吸塵器可以隔空吸物?(恕刪) 您好~ 您的疑惑我相信也是很多人的疑惑!以我的床墊為例~ 上層約8公分的區塊主要是乳膠跟填充物! 而人體掉落的皮膚毛髮我相信大多也集中在這一區下層則是獨立筒! 主要為支承床面!也就是說 假設以食物觀點來說! 食物在哪! 塵螨就喜歡在哪! 那上層相對是他們最愛的區域!您文中提到的~ 隔空一公分就吸不到東西!關鍵在於 "真空度"這種情況下吸力強弱什麼的其實不是原因~ 關鍵是氣流來源跟方向!好比妳喝飲料妳隔1公分! 那妳幾乎都吸到周圍的空氣大概的概念!這也是為什麼吸頭要能服貼床面的原因~ 但是又不能完全沒有縫! 因為會整個吸注沒辦法移動!造成使用不便~怎麼取捨兩者之間這個我覺得都是實驗室人員反覆測試出來的方式!我以戴森自家的影片為例~ 假設妳可以達到真空狀態吸力! 即便50公分的水管深度也能帶起!當然~ 我也能認同如果可以把床墊搬到戶外拍打並隨之配合吸塵器效果可能更好!但是如同我所言~ 床墊越來越重 越來越厚! 要搬去哪是個問題之外!搬去之後要能反面過來拍打同時下方吸出才能達到最好效果!單純垂直立起來拍打之後在放平回去搞不好讓裡頭的皮屑往更深層掉落?這些方式用想的就覺得累了XD
940245 wrote:不知這款可裝長管的...(恕刪) 您是指這個嗎?雖然V6 V7 mattress 比較偏向手持清潔! 但是如果要加裝鋁管跟地板吸頭也是可以的!官方似乎也訂出了兩款價格~ 分別是含地板軟毛刷頭/ 或是相對便宜的單純手持V7 Mattress我覺得這個很彈性! 有些人地面就是靠掃地機器人~ 或家中已經有其他地板吸塵器了!想額外在加購一款手持! 就可以用相對比較便宜的價格入手戴森V6 V7 mattress系列!不過這裡要留意! 新款的機型在一些配件上有些不同!如果是後來要加購配件的要留意型號的對應是否合用!
我第一台Dyson吸塵器也是V6 matress,這可以上拍賣網站買長管和地板/地毯吸頭就變成一般用途給我媽媽用,自己再買一隻V8給鄉下房子買了一隻伊牌無線吸塵器,因為癮站有一次評比四部無線吸塵器,這部評價很高又只有Dyson一半不到價格,但事實是....吸力弱到讓你懷疑它根本壞了,吸頭沒有卡筍很難判斷插到底了沒,小刷頭質感很廉價品質和10元商店商品差不多,因為吸力弱很多塵屑都在管子裡根本沒進集塵袋所以拔吸頭時就掉滿地.....於是為了鄉下房子乖乖再去買了一隻V10 Fluffy+買過的Dyson:1. 直立風扇:覺得不值,風聲很大、風束吹了不舒服,只有佔地小是好處2. V6 Matress:很值,但要另外買壁掛架和長管和主吸頭,使用時間短,適合小套房或平常只吸一小塊,大打掃還是要V8以上3. 吹風機:貴得嚇死人(以吹風機而言),但一開始用就會愛上它4. V8 Carbon Fiber:非常值,只是我沒有地毯所以多一個深層吸頭有點浪費5. V10 Fluffy+:下週到貨,用在鄉下房子,這裡有塵土墊所以V8的深層吸頭可以拿來用,正好Fluffy+不附深層吸頭良心建議,吸塵器、吹風機預算在勉強可以接受範圍內都應該買Dyson,其它家再怎樣宣傳,實際使用體驗都會差一大截,用過Dyson再用其它家產品就會很不舒服至於風扇、涼暖扇、空氣清淨機....至少我是不可能再買Dyson了,檯燈、乾手機這些就更多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