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對於手持吸塵器的特色,第一個想到的當然就是輕巧好用,充電式無線使用方式也是必要的特色之一,當然如果附上多樣化的吸頭,能夠應付大多數的清潔環境,當然又式更好的選擇,向來以吸塵器產品見於市面的 Dyson 吸塵器,就推出 DC16、DC30 及 DC31 手持吸塵器產品,但上述的機種或許僅適合清理有限範圍的環境,如桌面、樓梯間、書桌等,如果要清理地板等大範圍的空間,以電池續航力及隨機附上的吸頭配置來說,就有點心有餘而力不足,近日 Dyson 就在台灣引進最新的手持吸塵器 DC35,除了搭載最新的無碳刷數位馬達及 Dyson 獨家的氣旋科技之外,更隨機附上長型的吸管與滾筒式吸塵器才有的高轉速碳纖維刷毛吸頭,雖然說在電池續航力還是不太夠用,但能清理大範圍的地板環境,對於功能性來說確實有一定的幫助,Dyson DC35 並非近來全新推出的產品,早在一兩年前就已經在日本等地區上市,台灣直到今年才引進這款產品,就是與目前越來越多人居住在小套房或小坪數空間有絕對的關係,小惡魔也為各位實際來試用這款特別的 Dyson DC35 手持吸塵器。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其實在 Dyson DC35 型號後方還要加上 Multifloor 這個英文單字,主要是因為除了一般手持吸塵器能應付的清潔狀況外,加上長吸管與地板專用吸頭,讓 DC35 也能像 DC26 滾筒式吸塵器一樣清掃家裡的地板空間。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在外盒上印有運作時間為 15 分鐘,但如果是接上地板吸頭使用的話,連續運作的時間約為 13 分鐘,比起先前 DC16 手持吸塵器僅能運作約 8 分鐘來說,這次在電池續航力上確實有些微的改善。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外盒包裝的後方則可以看到 DC35 的機身構造與設計科技,不過均是英文顯示,對於英文較苦手的我來說,確實會比較困難一點。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來介紹一下主要的科技技術,首先 DC35 採用 Dyson 最新一代的數為馬達,這代的數位馬達採用無碳刷式的設計,讓馬達在高速運轉時不會產生高熱與廢氣,轉速最高可達 104,000rpm,同時也能讓使用壽命得以延長,並且也能降低噪音的發生及馬達受損的機率。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除了剛剛提到過的地板吸頭外,隨機也附上專用充電變壓器、狹縫吸頭及活動式毛刷吸頭,可應付不同的清潔環境更換使用。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開箱後就可以看到 DC35 主機本體及延長硬管,另外還可以看到產品使用說明書等配件。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清點一下盒內完整的配件,包含主機本體之外,還可以看到專用的地板吸頭、延長吸管、狹縫吸頭、毛刷吸頭、充電底座、變壓器、產品使用說明書及保證書。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DC35 的充電底座為符合機身本體的長型設計,搭配分離式的電源纜線及變壓器,充電底座也附有可壁掛式的壁掛孔,能節省一些擺放的空間。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充電座後方的插槽則是可以上下移動的設計,可放置機身本體的電池部。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充電座前方則是拆卸機身本體的卡榫。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將機身本體裝入充電座時,要先將後方的電池部裝入插槽,並將集塵筒部裝入前端卡榫中,聽到"喀"的一聲即表示安裝完成。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再來看看隨機附上的各式吸頭,先來看到的是在 Dyson 滾筒式吸塵器為標準配備的動力地板吸頭。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這個吸頭內附上的是滾輪狀的碳纖為毛刷,最高每秒可轉動約 60 次,適合用於硬式的地板清潔。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吸頭下方除了有較細微的固定式毛刷,可蒐集地板上的毛髮、毛屑等髒汙,另外還可以看到四個固定式滾輪設計,可以幫助使用時更加靈活。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相較於一般吸塵器吸頭上並未附有滾輪設計,這款吸頭上則是有多向式滾輪的設計,也就是不論吸頭式左轉或右轉,滾輪都可以浮貼於地板表面滾動,也是能增加使用便利性的設計之一。

按這裡檢視網頁
為了讓各位瞭解上方的文字說明,我也特別錄製一段影片,讓各位看看吸頭滾輪滾動的情況,實際使用後發現這個滾輪的功用相當不錯,是能提升操作時的順手度,不需要像之前要轉個角度,就要將吸塵器整個提起之後再放置在地面上。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吸頭的側邊則有一字型的螺絲鎖孔,這個鎖孔是當吸頭卡入大型紙屑造成無法轉動時,將螺絲鬆開後即可開啟吸頭上蓋,此時就能將內部的紙屑清除乾淨。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狹縫吸頭相信許多用過吸塵器的朋友一定不陌生,這是用來清潔較細小的縫隙或是細長型的溝槽等環境下使用。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附有軟硬適中的可伸縮式毛刷吸頭,則適用於大多數需要清潔的小範圍環境,如桌面、電視、櫃子等區域都可使用,如果要清潔較大的髒屑,建議將毛刷收起,但如果要清潔較細小的灰塵時,可將毛刷開啟後使用,清潔效果會來得比較好。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隨機附上的延長吸管為硬管設計,但採用特殊金屬材質打造而成,除了較為輕盈之外也很堅固耐摔,延長硬管兩端附有拆卸裝置的一端是用來接上各式吸頭,另外一端則是用來裝入機器使用。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充電座的底部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溝槽,這可不是甚麼奇怪的設計,沿著底部固定的溝槽可以收納電源線,這也是 DC35 在設計上的一個巧思。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另外在充電座上方也附有電源端子插入孔,將電源線整理好之後就可以將電源端子裝入孔內,孔內附有拆卸押桿,可隨時卸下電源端子。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DC35 的機身本體和先前 DC16、DC30 及 DC31在外型設計上差距不大,DC35 的機身則很明顯的纖細許多,關於機身有甚麼變化下方我會有詳細介紹,在此就先就 DC35 機身上方的設計跟各位說明,可以看到 DC35 依然使用 Dyson 標準的藍色及灰色做為主要的機身配色。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機身前端有裝入延長硬管或吸頭的插孔,上方則有拆卸用卡榫裝置。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機身後方除了有排氣孔外,另外還有電源指示燈及 MAX 吸力增強按鍵。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機身運轉的啟動裝置則是紅色配色,位於握把的內側,有點像是手槍板機的設計,按壓之後啟動、放開之後停止,是常見的操作方式。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握把的外側則配置有電池拆卸按鍵,下方則有電源輸入插孔。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可充電式電池設計,在內部有 5 個鋰電池並排所組成,據官方規格表示完整充飽電的時間約為 3.5 小時。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翻過身來看看電池的規格為 1,300mAh 電池容量設計,連續運作時間則約為 15 分鐘。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機身上方的氣旋頭則沒有像滾筒式吸塵器來得多,共只有四顆氣旋錐的設計。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下方的集塵筒則是透明筒設計,比較能清楚看到集塵筒內裝滿的情況。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拆下前端集塵筒部位後,就可以看到在連接機身後方排氣孔外,則設置可水洗式免更換濾網。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要開啟集塵筒蓋,則是要透過集塵筒旁側邊推桿向下推之後就可以開啟,相較於之前比較難推開的情況,DC35 則是有明顯的改善這個問題。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如果覺得集塵筒實在太過骯髒想要將集塵筒獨立清洗的話,只要推開集塵筒側邊的推桿後即可拆下集塵筒。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拆下集塵筒後就可以分為單獨集塵筒及內部的氣旋裝置。


相信熟悉 Dyson 吸塵器產品的朋友,應該都聽過其獨家的氣旋科技,這項科技主要是透過內部氣旋裝置,讓吸塵器產品離心力,將空氣與灰塵進行分離,透過內部裝置能僅排出空氣,而將灰塵留在集塵筒內,因此當我們看到吸塵器在運作時,就會發現集塵筒內部的屑屑會不斷的旋轉。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因為自己家中也有先前 Dyson 與三宅一生合作的 DC16 手持吸塵器,因此這邊也來做個比較,在機身大小設計上可以明顯看到桃紅色的 DC16 大上一些,重量部分也是 DC35 較為輕巧。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從機身上方看機身大小比較會比較明顯,由於兩款在電池與內部馬達電路設計上有所不同,所以機身大小也有所不同,只能看到其實手持吸塵器也是持續的進行輕量化的動作。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不過可以明顯的看出基本上 Dyson 手持吸塵器在外觀設計的架構上依然沒有太大的改變。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DC16 的機身後方雖然和 DC35 一樣擁有排氣孔,但 DC16 並沒有增強吸力的按鍵與電池拆卸按鍵配置。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兩款機種在集塵筒上保有相同的透明設計,但 DC35 的集塵筒很明顯得較為修長。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而內部濾網方面,兩款機種均採用可水洗式的濾網設計,但兩者的濾網類型也有所不同。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由於 DC35 採用的是較為修長的機身設計,因此在排氣孔上也較為細長,但排氣的效果則是相同。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在充電座部分,兩款機種的充電座均可以採用壁掛方式擺放,不過 DC35 的底座較大,但 DC35 因為電池為可拆卸式設計,因此可將電池進行獨立充電,可更換式電池的設計,也能延長 DC35 的使用時間。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在使用 DC35 時,如果想要進行伸手可及的小範圍環境清潔,是不需要安裝延長硬管,直接裝入隨機附上的各式吸頭使用即可。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但如果要清潔的範圍比較廣大或是較高的情況,則是可以另外安裝延長硬管,在使用上會比較方便,不過在裝上碳纖維毛刷吸頭時,比較不建議使用在高處,因為加上吸頭的重量約有 5Kg 左右,且比較不容易維持吸塵器的平衡,在使用上會比較不順手。


使用延長硬管與碳纖維毛刷吸頭的好處,就在於如果要打掃茶几底下或是沙發下的地方,在使用上也會比較方便,我就用錄影的方式讓各位看看實際使用的效果。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接著我就來進行各吸頭與家中清潔環境的試驗,為了測試這款吸塵器,我還忍耐了兩天不打掃家裡,因為我住的地方靠近高架橋,因此家中的落塵量不算太少,相片可能看不太出來,不過實際上的灰塵更多,尤其是角落的地方會更加明顯。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先說明一下我居住的環境,樓中樓的格局約有 15 坪左右的空間,因此還有樓梯等較為複雜的角落設計,加上落塵量較大的關係,因此可以說到處都是灰塵,以充滿電的 DC35 來說,加上電動式碳纖維吸頭,在一般吸力模式下,不包含樓梯可以打掃完兩層樓的地板面積,還剩餘約 3~4 分鐘的運作時間;但如果切換到 MAX 吸力模式下,大約僅能清理約 1 又 1/2 的兩樓地板面積,在電池續航力上還是有待加強,不過 DC35 是設計給小套房或居住環境較小的環境下使用的產品,以這樣的連續運作時間來看還算是夠用。


碳纖維吸頭因為是電動式設計,在運轉時還是會消耗電力,但 DC35 並沒有可以控制碳纖維毛刷是否運轉的獨立控制按鍵,因此比較適合用來做硬式地板的清潔,如果像是地毯等表現就有點不太適合,提供影片讓各位看一下碳纖維毛刷運轉的實況,以及 DC35 的清潔效果。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至於要清潔沙發上的髒屑或灰塵,則是建議可以直接用毛刷吸頭來進行清潔,是比較輕鬆且有效的使用方式。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另外如果將毛刷開啟之後,也可以用來清理像是公仔、電腦鍵盤等,有著較細微細縫的物品,也是滿好的應用方式。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或許有人會問那毛刷吸頭還可以用來清潔什麼產品,個人是建議可以用來清理像是循環扇(因為無法拆卸清洗)、或是電風扇外罩隙縫、冷氣機殼細縫等,也可以用這個來進行清潔。


這邊我也用實際錄影的方式讓各位看一下清潔的效果,基本上較大型的髒屑還是會清得掉,但較小細縫內的灰塵還是比較難清理,還是建議用水清洗陰乾的方式清潔會來得比較乾淨一些。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接下來是樓梯部分的清潔,這是我覺得比較難一次清潔完的區域,因為樓梯在建築構造的關係,擁有許多轉角,雖然說大部分是固定的角度,但也有像是三角形造型的樓梯設計,在樓梯各階層角落的地方,也是相當容易留下髒汙的地方。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先用專用的地板吸頭不接延長硬管來試試看,如果是長型的樓梯在清潔上還算方便,不過比較無法順利清潔到樓梯角落的地方。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所以如果是有三角形造型的樓梯設計時,在樓梯角落的部分可以使用狹縫吸頭來進行清潔。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至於一般的長型樓梯,則可以使用毛刷吸頭來清潔,雖然所花的打掃時間會來得比較久一些,但清潔度上會比使用碳纖維地板吸頭來得好上一些。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由於 DC35 是充電式無線手持的設計,因此也可以將產品拿到車內進行清潔使用,先前推出的 DC16 等機種也能另外購買車充進行充電,不過如果是車內使用的話建議就使用一般的毛刷吸頭及狹縫吸頭,並不需要安裝延長硬管,因為一般房車或休旅車的空間並不足以使用這項裝置,但如果是遊覽車或是火車的話,那可就另當別論了!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標榜著清潔集塵筒內的垃圾並不需要碰到手,究竟事實是如何,我也實際為各位進行測試,要傾倒集塵筒內的垃圾,建議各位集塵筒不要離垃圾桶太遠,以免垃圾倒出時,還是會有細小的灰塵飄出。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如果只是要單純倒垃圾的話,確實只要按下側邊推桿之後就可以完成,如果集塵筒內的垃圾沒有自動掉出,用手拍一下集塵筒外也可以順利讓垃圾掉下,不用手碰到垃圾的實驗,廣義的說起來算是成功。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但如果要清潔集塵筒內的髒污或是中央濾網的細小灰塵,其實還是要用手拿著乾淨的紙巾(盡量不要弄濕),伸手進去進行擦拭清潔即可,嚴格來說這樣就會碰到集塵筒內的灰塵。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除此之外,也可以將集塵筒與內部氣旋裝置拆開來清理,建議是集塵筒可以用水洗,不過要確定集塵筒完全陰乾後,再行安裝到機器上,至於中央的氣旋裝置則還是建議用乾的布或是紙巾擦拭即可,以免因為無法確認是否完全乾燥,如果誤將水分吸入馬達後,還是會有馬達受損的情況發生。


相信有許多小惡魔粉絲想要看看 DC35 在運轉時的噪音表現,這邊我也用錄影的方式來進行實際測試,使用的是智慧型手機的 APP 應用程式 NoiseMeter 來進行測試,在一般吸力模式與加強吸力模式下,運作的噪音值約在 79dB 左右。

【試用心得】
多樣化的手持吸塵器體驗 Dyson DC35 實機試用報告
試用了 Dyson DC35 一個星期的時間,還是有些試用後的心得要跟各位分享,首先是 DC35 在產品大小與重量上的設計獲得了改善,畢竟手持式吸塵器還是要以輕巧好攜帶為主要產品特色之一,吸力方面採用新一代數位馬達搭配獨家氣旋科技,雖然無法像一般吸塵器標示的吸力有幾百 W,但以我個人使用過的手持式吸塵器來說,DC35 的吸力確實能排進前幾名,但 Dyson 吸塵器無可避免的較大的運作噪音,雖然 DC35 在噪音部分有所改善,但對於喜愛安靜環境或是家中有小孩的朋友,是該考慮一下這樣的噪音是否會影響到整體環境的寧靜,另外,免使用集塵袋的集塵筒設計,除了能減少消耗品的開銷之外,也能讓吸塵器的吸力依然維持在一定的水準,這也是 Dyson 相當不錯的設計,也是旗下吸塵器產品的一大賣點。

隨機附上的碳纖維地板吸頭,建議還是搭配延長硬管一起使用,雖然使用感覺上還是有點怪怪的,但後來仔細想想其實這樣的使用方式就像市售無線吸塵器,可以當作手持又可以當作直立式吸塵器的概念相同,只是 DC35 可以更換吸頭的設計,搭配隨機附上的狹縫吸頭及毛刷吸頭,在產品的功能應用面上也比起同類型的無線吸塵器來說要好上許多,加上也可以進行車內環境的清潔,在使用環境上的限制似乎也沒有那麼大,DC35 是款足以應付多種清潔環境的手持吸塵器,但主要的問題還是在連續運作的時間,也是下方我要提到值得繼續進步的地方。

連續運作時間的部分,DC35 比其前幾代手持吸塵器機種,在連續使用時間上確實有所進步,但僅從 10 分鐘延長至 15 分鐘,另外完整充電時間也縮短至目前的 3.5 小時,以整體感覺來說算是有進步,如果再加上可更換電池的設計來看,確實也有改善運作時間的空間,但充電時間與使用時間上還是有明顯的落差,且 DC35 既然設計成可進行大範圍的地板清潔,是不是應該有接上電源也可以使用的設計?這也是許多使用者所產生的疑問,但因為 DC35 畢竟還是以便利性為主的手持式吸塵器,因此目前產品也不會增加這項功能,只能說 DC35 比較適合居住空間較小的使用者使用,如果居住空間較大的話,還是建議各位購買一般的滾筒式吸塵器會比較好。
我只是把錢變成我喜歡的樣子!錯了嗎?!
2012-11-06 9:55 發佈
這款也在考慮購買的名單中...

不過跟國外相比價差過大, 國外台幣萬元有找, 台灣要賣到將近一萬七,

貢潘啊的售價買不下手啊...
fonming wrote:
這款也在考慮購買的名...(恕刪)


怎麼買到國外便宜價格?

坐飛機去日本香港買有沒有比較划算? (有機票的情況下)

fonming wrote:
這款也在考慮購買的名...(恕刪)


哇...在美國才賣 $249 USD 大約等於 7300
我自己有在用 DC35, 還送了個 $20 Giftcard, 即 $229

wnlee wrote:
怎麼買到國外便宜價格...(恕刪)


可以考慮上ebay 買, 不過這樣就沒有保固了我想?
那麼大一間公司,
怎麼試用品的盒子不會挑好一點阿,
真是丟臉....
如果香港和日本買會比較便宜的話,
那過年前就來去國外玩,順便帶台回來~
不過我對於滾筒的比較有興趣~
不知道滾筒的是不是也會比較便宜呢?
我也有這台,是年初去香港旅遊順便搬回來的。
後來同事去香港也跟著搬了一台。

這台到我家後取代了原來的吸塵器,之前的吸塵器還要插電也不好收,一個月用不到一次,有了這台,每天都使用,隨拿隨用,相當順手!

小家庭必備好物!

不過我的DC35可能是摔倒的緣故,有點電池鬆脫接觸不良,用一下就要把電池推僅,台灣又不提供保顧。這點算是國外帶回來的缺點,不過瑕不掩瑜。好用啦!
May the force be with Taiwan!
coon12252 wrote:
那麼大一間公司,怎麼...(恕刪)


我也是這麼覺得...dyson原廠看到會
我買的盒子完整如初 還有外箱在包一次


dc35真的不錯用 都使用超過1年半了吸力電力都還很好(幾乎每兩天都會使用)
從小到大家裡吸塵器除了目前的irobot每天跑以外 幾乎都一個月才見的到一次
dc35掛在牆上 隨時要吸都很順手


不過強力建議如果家裡有位置 或是有好幾間房間的可以考慮看看dyson大的機型
會吸到更多小粉塵(跟大台比dc35吸力真的有點像小朋友)
排出來空氣也比較好(雖然dc35我也不覺得有多糟)
也不用趕在六分鐘吸玩整個家
請問這一台假如電池壽命到了,可以接著電線變成有線的方式使用嗎?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