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到豪華房車代表,各位腦海最先浮現的可能會是S-Class、7 Series或者是A8,也就是傳統名義上的1A2B,但是當價位向上抬升到千萬等級,你會發現除了Maybach S-Class還能搬上檯面,基本上已由英國車取代上述這些德國品牌,包含Rolls-Royce勞斯萊斯與本篇將要介紹的Bentley賓利。
只是每當試駕到豪華房車,都不得不提到其發展空間與銷售表現均受到休旅車強烈壓縮,這是每個品牌都已經遇到的問題,Bentley當然也不例外。過往Bentley可是擁有Flying Spur與Mulsanne兩款房車選擇,如今也僅留下Flying Spur作為代表,甚至在Bentayga加入長軸車款來因應這項潮流變化。但對於房車車型熱愛程度遠大於休旅車的我而言,房車所能顯現的勻稱比例以及氣勢,絲毫不是休旅車所能給予,因此在得知友人購入這輛2014年的賓利旗艦房車Mulsanne時,當然得把握機會再來回味一番,同時向Bentley Taiwan借來Flying Spur來個前、後世代房車代表的傳承介紹。


能再次接觸到Mulsanne真的是非常難得的一次機會,畢竟當年的起始售價已高達2200萬元,比起大多數超跑都還要貴上一截!幸運的是,身旁有一位極度熱愛英國車的朋友,當他得知這輛里程極低、車況極佳的2014 Mulsanne被前車主釋出時,便不假思索的納入車庫收藏,才讓我有一親芳澤的機會囉!
更難能可貴的是,這輛年紀剛好滿十歲的Mulsanne,在交到朋友手上時的里程數竟然只有1.3萬公里左右,表示每一年的平均行駛里程只有一千多公里,想必第一手車主的車庫也是滿滿的收藏,才讓這輛Mulsanne出勤里程如此之低,整輛車的車況就跟準新車沒兩樣,完全見不到十年時光於內、外觀留下任何痕跡,絕對是我見過十歲車齡裡最美的一輛。
Bentley的Mulsanne車系發表於2010年,作為取代先前以勞斯萊斯為基礎推出的Arnage車系,整個研發計畫其實從2005年便已開始,內部專案名稱為「Project Kimberley」,專案名稱靈感是來自於在南非被發現的一顆鑽石。起初Bentley並沒有推出旗艦房車Mulsanne的計畫,本就打算保留既有Arnage車系或是以Continental Flying Spur擔任這項角色,是因時任賓利CEO主張開發一款全新高階車款,才讓Mulsanne得到誕生契機。

每一輛Mulsanne同樣都是在英國Crewe工廠生產,而且都是不折不扣的手工打造方式,大約每兩百個工時才能完成一輛Mulsanne,截至2020年停產為止,Mulsanne的總生產數量也不過7300餘輛,以數量來說確實稱得上稀有,跟著Mulsanne一起退休的還有身上那具6.75升V8雙渦輪增壓引擎。不過Mulsanne也非單一車型而已,在車系發展過程中,曾加碼推出Mulsanne Speed、Mulsanne EWB長軸版本、Mulsanne Grand Limousine加長型禮車及多款特仕車延伸,包括自駕與商務使用皆有對應車型。


Mulsanne在2020年停產後,品牌旗艦房車這項重責大任便交棒給Flying Spur,眼前所見是2019年推出的第三代Flying Spur,並於2021年新增2.9升V6雙渦輪增壓加電動馬達的Flying Spur Hybrid油電混合動力車型,我先前也還沒開過FS的Hybrid油電車型,這次正好也可進行體驗。不過這一試就成了絕響,因為全新第四代Flying Spur已在上個月發表,原廠雖然稱為大改款,實際內、外觀造型卻是幾乎一樣,主要是差在動力編成,由4.0升V8雙渦輪增壓PHEV插電式油電混合動力取代過往6.0升W12雙渦輪增壓引擎,不僅節能效率提升,性能表現更是不減反增,綜效輸出來到782ps/102kgm,0~100km/h只要3.5秒,還擁有超過800公里的總續航里程表現,相當驚人。

前檔風玻璃還能見到原廠保養貼紙,十年來行駛里程竟不超過一萬五千公里,其中兩千公里還是朋友購入後所增加,我們都開玩笑的向他說你今年里程「扣打」已經用完了


由於里程極低,加上此等級車款勢必都受到細心呵護,不論實際所見還是拍攝起來的照片呈現都跟新車沒兩樣。這輛Mulsanne的選配也算特別,外觀選用廠內代號L999的特殊色,看起來像是帶點棕色成份的灰色,屬於較為沈穩內斂的選擇。內裝則大膽選用米白色為主的白棕雙色混搭,是近似巧克力的深棕色系,搭配大量真皮材質、實木飾板、鍍鉻材質與金屬飾件,賓利內裝所散發出的高貴質感並非是由譁眾取寵的誇張線條或配色呈現,而是經由上述這些真材實料的高檔材質選用,以及精心處理的多道工序過程,才能顯現出這般紮紮實實的細膩氛圍,坐進車內觸摸更能感受到這股令人愛不釋手的各項細節。
我多年前也曾受邀至英國Bentley Crewe進行參訪,現場無法拍攝各個職人們的工作過程,但實際見到車內皮件的剪裁、縫製,還有木質飾板的多道處理手續如上漆、拋光等等,都會讓我對接下來在Bentley車上見到的皮革與飾板產生敬意,每一塊可都是耗費數小時的手工製成啊!

相隔十年後登場的第三代Flying Spur,數位化座艙升級是最有感的差異,特別是全數位儀錶與尺碼更大的中央多媒體螢幕,我尤其喜歡另一套需要選配的中央翻轉式螢幕,當你想要更簡約的車內氛圍時,翻轉螢幕可以旋轉至留下傳統三圓錶的一面,整體氣氛即轉變為濃厚的復古味,是很高明的一招。
其餘內裝質感鋪陳手法大致相同,配色方面就看車主想如何呈現,不論是標準配色還是透過原廠Mulliner部門進行客製化選配,小至一個徽飾,大至圖像印製或外觀手繪線條,Bentley Mulliner部門都可以滿足車主各種天馬行空的想法。我們前陣子也剛體驗過Mulliner部門的客製化過程,過些時間會再跟大家詳細分享。


接著是Mulsanne的部份內裝細節,看看這如同鏡面般的亮面木質飾板呈現,已經可以完全反射出方向盤模樣,包含門板上的車門把手與電動窗按鍵邊框都是以金屬材質製成,於後座門板下方再加入棕色麂皮材質作為混搭。


Mulsanne儀錶還保留著反置方式,這項延續早期特色的設計,個人實在是喜歡這類傳統儀錶遠多於數位儀錶,尤其配上這精美的指針與金屬飾框。


在還沒被數位螢幕吞噬以前,由滿滿金屬飾件所堆疊起的功能按鍵就是賞心悅目!另外Mulsanne也同樣具備四種行車模式可選,包含自訂Custom、運動Sport、舒適Comfort與算是「自動」定義的B模式。

個人很喜歡英國車內裝的一點,就是來自座椅的滾邊設計,能巧妙的利用對比色效果突顯視覺質感表現,配合廠徽繡飾更是加分。

後座還留有出廠時賦予的原廠抱枕,實際乘坐於Mulsanne後座時,又可以感受到英國車相當任性的一點,他們就是願意為了外型比例所需而犧牲座艙空間表現,因為Mulsanne的車長其實已達到近5.6米,但車內空間其實跟5.3米的Flying Spur差不多,甚至FS的軸距還短了一點,想必也是Mulsanne車頭、車尾佔據相當大比例所導致。
不過當然不是說Mulsanne座艙空間小,以我180公分坐進依然十分寬敞,只是見到5.6米車長與超過3.2米的軸距數據時,難免會第一時間認為車內空間應該超大,才有點事與願違的感覺而已。

中央鞍座後方附有一支遙控器,這輛Mulsanne並未配備後座影音娛樂系統,因此這支遙控器控制的對象是前方小型數位螢幕!

至於後座雙區恆溫空調設定與雙後座電動調整座椅按鍵,全數集中在後座中央扶手裡面。


畢竟是十年前的產品,多媒體螢幕尺碼現在看來只比手機螢幕大點而已,但當年已有提供Side View這項實用配備,讓車頭於窄巷探出時,可以先觀察左右有無來車或行人。


Bentley對於細節追求也是相當可怕,不只是車內附的這支雨傘,甚至連行李廂裡擺放三角架的保護套都是以真皮製成。

車門打開便會看到這張銘牌,證明這部車是在英國Crewe工廠以手工方式打造而成。

外觀還有一項貼心細節,包括容易被指甲刮傷的手把內部都具有金屬壓紋,這樣就不用擔心被指甲劃傷而產生刮痕了。

在介紹動力以前,引擎蓋開啟後所見到的整潔引擎室同樣令人讚歎,這哪裡像是經過十年光陰的一部車,就連周邊容易變灰白色的黑色塑料也都完整如新,說是新車肯定沒人會懷疑的。各位眼前見到的這具龐大6.75升V8雙渦輪引擎,對於Bentley或Rolls-Royce而言都是相當重要的存在,其歷史發展可是長達61年,單是引擎可能都比許多汽車品牌年紀還大!
從剛開始搭載於1959年S2的6.25升排量,兩年後便擴增到6.75升,接著1982年Bentley為其置入單渦輪增壓系統,已能輸出約300hp/62.2kgm最大動力,安裝在Bentley第一款命名為Mulsanne的車型身上。隨後1986年加入燃油噴射,2007年再增加為雙渦輪增壓配置,一步步為這具碩大機體進行升級與強化。來到這輛Mulsanne體內,最大動力已經來到512hp/104.0kgm並搭配ZF八速手自排變速系統,即使車重突破2.5噸但也受惠於強大動力,Mulsanne依舊能夠在5.2秒完成百公里加速!


有別於上個世代的引擎「裸裝」方式,現代新車多半都用引擎飾板蓋起來了,觀賞性明顯縮減大半,看看Mulsanne那精緻的字樣刻畫、中央Bentley廠徽與底部6.75 Litre Twin Turbo銘牌,都一再宣揚、展露著旗艦房車該有的氣勢。相較下定位於FS車系入門的2.9升V6 Hybrid引擎就平凡許多,但上方引擎蓋隔熱棉也使用菱格紋路,還是可以見到Bentley對於各項細節的高度要求。
不過也別小看這具搭配電動馬達的2.9升V6雙渦輪增壓引擎,整體綜效輸出可是達到544hp/76.5kgm,搭配八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與四輪驅動系統,0~100km/h可是只要4.3秒!也許因排量關係而讓扭力不若大排量6.75升引擎那般誇張,但節能表現、輸出效率、動力表現等各個層面肯定是優於舊世代引擎,也足以應付Flying Spur車主所需。


在還沒接觸過Bentley任何一款車以前,總是聽聞Bentley是自駕取向為主的一個豪華品牌,即便是豪華房車也是如此。然而從第三代Flying Spur到現在終於親自體會過Mulsanne,我才真正懂得為何前輩們或雜誌上總是這麼述說。尤其印證這項說法的一次,是我在2019年曾受Bentley Taiwan邀請前往摩納哥參加第三代Flying Spur試駕,其中一段路程行經綿延的山區道路,我沒想到一輛長達5.3米的大型豪華房車也能在山路展現出如此靈活且令人愉悅的駕駛動態,俐落但姿態從容的轉向能力、3.8秒破百的強悍加速實力與加入後輪轉向的靈活操控調性,即使後座再怎麼舒服,我也捨不得放開令人如此著迷的方向盤。
來到國內就鮮少具有相同試車環境可以體驗,在台灣駕駛這類豪車就是多了股莫名壓力



然而在駕駛Mulsanne之前,我還不確定是否能準確掌控這輛龐然大物,接過車主手中鑰匙並發動引擎後,傳來得是低沈但渾厚的啟動聲響,不愧是大排氣量V8引擎,光是怠速運轉就有股不怒而威的氣勢,如果引擎室裡躲著小貓大概也會被震懾得落荒而逃。握下精緻的排檔桿並排入D檔,絲毫沒有任何檔位銜接的震動,畢竟這是一輛僅行駛一萬多公里的準新車。踩下油門並在拍攝點附近繞繞的過程中,發現Comfort模式裡的Mulsanne一切都很溫柔,油門跟煞車踏板回饋緊緻但調性十分線性,不論淺踩還是深踩,都能給予駕駛者該有的力道輸出,但就是耐著性子慢慢給你,輔以極其出色的車室隔音,真的是彷彿與世隔絕般的寧靜。
即使切到Sport運動模式,Mulsanne也不過是將被壓抑的動力稍微釋放給你,在油門踩踏的過程中,給予駕駛者更輕快的動力反應而已,或許這就是氣定神閒的最高境界吧,一切過程都是那麼從容不迫,帶著強大但沈穩低調的目光在道路上奔馳著。
難得有機會可以同場體驗到Flying Spur與Mulsanne,在嚐過6.0升W12雙渦輪與2.9升V6雙渦輪PHEV之後,讓人更好奇的絕對是新款FS所搭載的4.0升V8雙渦輪PHEV,究竟能將Flying Spur再推進至何種境界,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