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PP Annual Calendar白金5396G Tiffany dial

laptops wrote:
不知名的品牌不會考慮...(恕刪)
如果喜歡文雅正式的錶、且對內外在的打磨都很堅持的話,這幾個比較有知名度的獨立品牌可以看一下:de Bethune, Greubel Forsey, 還有 F. P. Journe,買完三大家PP, AP, VC之後就可以往這個等級邁進。雖然他們的年產量都不高、waitlist挺長的,但錶界不論是做工或是精細度來說,應該沒比這幾家更好的了🤣。 可惜我平常工作跟生活的穿著太休閒,這類型的錶實在很不好搭。

Google圖片
Erawan wrote:
如果喜歡文雅正式的錶、且對內外在的打磨都很堅持的話,這幾個比較有知名度的獨立品牌可以看一下:de Bethune, Greubel Forsey, 還有 F. P. Journe,買完三大家PP, AP, VC之後就可以往這個等級邁進。雖然他們的年產量都不高、waitlist挺長的,但錶界不論是做工或是精細度來說,應該沒比這幾家更好的了🤣。 可惜我平常工作跟生活的穿著太休閒,這類型的錶實在很不好搭。


你舉的那幾個獨立製錶品牌,無論是品牌等級,或產品等級「並沒有都比PP/AP/VC高」
尤其是第一個(de Bethune),它很多錶最後也只能賤價在chrono24流浪
就算是它貴金屬的複雜款式,很多最後也只能落在台幣100多w甚至更低價位
一支貴金屬錶殼精細打磨的陀飛輪錶,只要一兩百萬,只能說「便宜、划算」而已
 
但!並不是要說它們不好!獨立製錶品牌很棒啊!貴的很棒啊!划算的,也很棒啊!
會寫這篇只是因為你把它們的地位講的好像高過3P甚至無人能及 -> 太荒謬。

事實上,獨立製錶師品牌除了技術以外,最主要的價值在於稀有、獨特。
因為各家獨立製錶品牌的工作坊的規模小,工作人員也少(硬傷),產品無法大量量產
再加上產品多數以手工精製,所以稀有,獨特性強,地位特別,價格一般來說不低
 
但你若要因此就用「買完三大家之後就可以往這個等級邁進」這種遣詞用字
講得像是~ 這些獨立錶廠的等級或它們產品等級比PP等大廠更高? 那就真的是~~funny了
你又說「不論是做工或是精細度來說,應該沒比這幾家更好的」(意思是最高啊!)
這種講法真的不只是完全小看PP/AP/VC這些大廠
也把Philippe Dufour / Laurent Ferrier / Christophe Claret......等一大堆大師 擺在哪裡?
 
事實上,那些高端的產品,PP/AP/VC也都做得到
只是大廠的產品線價格由高至低拉得比較廣,然後你把眼光比較放在他們的量產產品(低)而已
真正做工最複雜,精細度最高的高端作品,超級大複雜款式,獨立製錶師小廠還是望塵莫及
因為那已經不是牽涉到「單一某一位製錶師某方面的高超技術」而已
不是誰特別會做三問(某一位),誰打磨特別精細(這很可能是製錶師個人的個性問題 XD)
誰特別會做花俏酷炫的樣式......就行的~

PP的大師弦音等超級複雜系列就不用再提了,沒聽過的人可能程度太差
AP是大股東的APRP研發中心,不但能提供Richard Mille等各大廠複雜功能火力支援 還能量產!
另外,他們自己的八大天王也還沒出完(因為RO/ROO系太好賺了所以沒空吧科科)
VC的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特殊訂製錶系列,做出來的錶就只看你買不買得起而已
這些大廠的最高等級作品,往往不是單一位製錶師自己就可以變魔術變出來的,等級絕不在話下
 
總之,問題都在你出不出得起讓他們為你訂做而已,不要講的好像他們做不到
用「應該沒比這幾家更好的了」這種講法,真的~~ 貽笑大方啦!
就像如果有間小車廠,得過一次或幾次的單一獎項(例如排氣管聲浪改得特別好聽)
然後出一台限量一台的炫車,標價500萬美金,就大聲嚷嚷的跟別人說自己等級屌打牛馬
基本上~~ 可能牛馬都不會想理它啦,它想標5000萬美金都行,沒人買單他們也不會講
 
 
最後因應你說的「錶界不論是做工或是精細度來說,應該沒比這幾家更好的」這句
就隨便找張VC的圖片來欣賞一下吧(至於誰比較好?我覺得~不需評論 大家都有眼可自己看):
 

 

 
既然你都會說「錶界」了,我想說:欣賞錶的態度,應該更寬廣。
不需要整天就誰高誰低的,太狹隘了,把自己的「界」都弄窄了。
 
------------------------------
 
(以下是題外話,非關「關於獨立品牌等級是否比3P高」的主題)
 
真的一定要弄個高高低低,覺得獨立製錶師品牌就是最高?
 
那也不妨,來看看最知名的獨立製錶師其中一位,大名鼎鼎的Laurent Ferrier(百達翡麗的原型錶部門與頂級機芯研發的負責人,從PP退休後成為獨立製錶品牌負責人),在一次獨立製錶大師們的聚會上,他曾經說了甚麼:
  
"If I could only buy one, I would go for a Rolex Daytona. If you really want to start a collection, it’s probably going to have to be with something simple, so the best way is to go to an auction and try to find original 50-year-old pieces that are still in good condition. That’s a very easy way to start."
 
全部的對話內容可以感受到,對於他來說,「能經得起長時間考驗」是很重要的。
(然後當天聚會中,另一名大師Philippe Dufour則稱讚了非瑞士錶的德國錶NOMOS)
 
知名獨立製錶師的觀念,也可以參考看看。
 
每個人的人生歷練不同,所以最後會造就出每個人追求的都會不一樣。
所以,別把自己的眼光狹隘了。
雙魚的海邊
registerwho wrote:
你舉的那幾個獨立製...(恕刪)


你寫了很多點是有其道理,但重點在於
在我的預算裡能買到的大廠錶作工都不怎麼樣
(至於機芯死不改又一直加大錶殼導致配置跑掉就更讓人搖頭了)

我相信他們不是做不到,只是不在乎跟不用心
反正品牌印上去就足夠炒得開心滿意了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registerwho wrote:
那也不妨,來看看最知名的獨立製錶師其中一位,大名鼎鼎的Laurent Ferrier(百達翡麗的原型錶部門與頂級機芯研發的負責人,從PP退休後成為獨立製錶品牌負責人),在一次獨立製錶大師們的聚會上,他曾經說了甚麼:
 
"If I could only buy one, I would go for a Rolex Daytona. If you really want to start a collection, it’s probably going to have to be with something simple, so the best way is to go to an auction and try to find original 50-year-old pieces that are still in good condition. That’s a very easy way to start."
 
全部的對話內容可以感受到,對於他來說,「能經得起長時間考驗」是很重要的。
(然後當天聚會中,另一名大師Philippe Dufour則稱讚了非瑞士錶的德國錶NOMOS)
...(恕刪)


舊文重貼:
https://www.hodinkee.com/articles/that-time-revolution-asked-roger-smith-kari-voutilainen-laurent-ferrier-and-philippe-dufour-what-watch-theyd-recommend-for-under-10000

文章裡頭提到 Laurent Ferrier 和 Roger Smith 都推薦 Rolex
ivanos wrote:
舊文重貼: https...(恕刪)


不知道他們現在怎麼看Rolex的炒作手法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Horology wrote:
不知道他們現在怎麼...(恕刪)


一碼歸一碼,他們儘可despise勞力士的炒作手法(if there is indeed such thing),但和下面這段中描述的還是兩碼子事。

Roger Smith: "I don't know if this would surprise people, but personally, it would have to be a Rolex. They are exceptional watches and what impresses me about Rolex is that they’re not very adventurous, which is good, because they know they have a great movement. The movements that they use are tried and tested. They’ve been around forever — why change the wheel? They have a watch that you can use for dress, sports, and it’s a great all-rounder. Put one on your wrist and you’ll probably die with that watch on your wrist. It’s not everyone’s cup of tea, but I look at the mechanics of a watch, the case and how all the components are constructed; to me, [the Rolex is] bulletproof, and I don’t think you can get much better than that. They don’t sponsor me, by the way."

另外,說到勞力士可能的市場炒作,最近國外論壇有個討論串還滿有趣的,大家可以參考
https://forums.watchuseek.com/f23/rolex-lying-us-about-limited-availability-sub-other-dive-watches-4777989.html

簡而言之,有不少人認為勞運動錶最近的稀少和價格飆漲不必然是因為勞的市場炒作手段造成的
勞力士以前就三不五時有減產消息
傳言中只要減產價格就會飆漲
但是因為天文臺都有公佈受測各家總數量
所以消息面炒不長

反觀17年勞力士價格上揚開始後沒多久
瑞士天文臺改變了46年來的傳統
宣佈不再公布受測各品牌的數量
然後.....勞的價格就一去不回頭

我猜兩者是有關聯,但也只是我個人的猜測
不代表正確
Dupont33 wrote:
勞力士以前就三不五...(恕刪)


我也跟你猜一樣,因為我想不到更好的解釋

沒控制出貨量? 那為什麼市場需求會一下子增加到無錶可買?
難不成是費爸戰績太好的功勞!?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Horology wrote:
我也跟你猜一樣,因...(恕刪)


有到那麼的「一下子」嗎 也是一段時間來形成的吧

話說如果是猜的,那也不用每次都講得那麼篤定啦
客大欺店,店大欺客
這是攧撲不破的道理
追高殺低也是常見的商業模式
所謂沒有編號的限量,還能讓人買單
更是真正高手才能做到的
只要是商人誰不想提高售價
重點在於怎麽提,怎麼才能成功

勞力士這兩年很成功
有話題,有拳頭商品一波接一波出
連我都有心動想要陶瓷迪
無奈真的買不起

假設是勞力士操作這波(我認為是的)
銷售總監和總裁是稱職的好手
勞力士本來就對商品.零件管控很嚴很好
所以從經銷商溢價到售勞力士配帝鐸
(別說經銷商自主配的,我認為可能性低)
從熱銷的地區開始配,逐步擴大範圍
無懈可擊

假設不是勞力士操作這波
那銷售總監和總裁是時運到了
要說累積足了也可以
該他們發財,躺著賺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