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哥0606 wrote:
Panerai +1...(恕刪)
前輩意思是P記的價錢是被炒作起來,不是因為品質好嗎?
前幾層樓上也有前輩說是因為強國人炒作的所以才變成現在的價位。可惜R記的錶在國外更貴,折扣更少,跟國內不大一樣...

米迦羅 wrote:
前輩意思是P記的價錢是被炒作起來,不是因為品質好嗎?
前幾層樓上也有前輩說是因為強國人炒作的所以才變成現在的價位。可惜R記的錶在國外更貴,折扣更少,跟國內不大一樣...
我一直覺得Richmonte的操作非常的厲害
小弟的瞭解小沛在1997年納入歷峰集團前差不多已經是一個快要死掉的品牌
每年賣出的訂製錶已經低到只剩不到百隻
而海軍也在1993年停止跟小沛的訂製,理由是價格太高而且無法達到規範要求
他的主要業務根本轉向做貿易商(機芯的買賣跟轉代工廠維修等等業務)
轉捩點在1995年,小沛遇到他的貴人-席維斯史特龍
他好像是去那邊拍片還是幹啥的,看中了小沛的錶覺得挺不錯
於是就訂了一批帶回美國去分送一些友人,引起蠻多人的注意
當時歷峰正大舉併購手錶品牌(1996年剛吃下了VC)
所以1997時集團決定收購沛納海,收購金額...不用一百萬美金
還不到前一年收購VC價格的百分之一(一億多美金)
沛納海都是以訂製錶為主軸,歷峰依照這模式繼續經營
每款錶少則數十多不過數千,以他一個新錶廠能夠迅速崛起已經很厲害了
而且他初始沒有自製機芯能力,手錶的樣式不繁複,基本的殼形也差不多那些
但是他的許多款型號都能增值,這除了在勞跟P.P.某些款式之外
你根本無法想像一個新興的錶廠居然馬上有這能力,這就是沛納海的神話
這幾年一些老沛迷開始不滿沛的原因,就是覺得他的錶越做越多
今年限量五十支,明年再出各OOR版,完全一樣只是少了編號
這對原本那五十支的增值當然有很大的殺傷力
不過對不是把手錶當成投資標的人,當然也可以用合理的價格買到小沛
所以這種作法其實也沒有什麼絕對的對或錯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