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分享一隻意料之外入手的Seamaster。
本來以為毫無美感的一隻錶~
結果實體卻讓我很驚艷。
時序來到三月底,
Omega今年年初依然持續著
我覺得稍嫌過快得推出新品的速度。
(不過錶展上幾個牌子也是瞬間推了不少款⋯),
當天其實我是為了看看隕石面月相超霸,
我本來一度考慮直接入手或排隊,
但我的SA很貼心的說:
“你沒買過這錶徑的,要不要先來試試?
確定喜歡的話,後續我們再安排”。
於是我就把一個飯局推掉,
把近期新品跟幾隻想確認的錶款看了一下。
最後我當天帶走了一隻本來沒考慮的錶。
說想法跟開箱前先放兩張照片吧,
不過這隻錶真的好難拍⋯


這是隻不鏽鋼原色面盤的無曆海馬,
很多網站都會寫銀色面盤、銀灰面盤等等,
當時是跟無曆黑海馬一同上市,
黑面盤因為當時Daniel Craig有提前佩戴,
所以發布時的焦點幾乎都在黑面盤,
畢竟黑面盤就是小波浪紋+米蘭帶,
兩點完美移植自60週年紀念款。


儘管中間有聽到新海馬會不只一隻,
可能二或三隻,
但並沒有其他外流或話題就直接到了發佈。


說實話我當時看到照片的感覺,
會覺得這是一款什麼奇怪的組合,
灰色?銀色?白時標,
感覺是很接近的配色堆在一起,
偏偏又都是算偏配角的顏色,
拉遠看不就會是一坨嗎⋯
當時我心裡其實不太理解這隻的美學與設計。
加上這隻到店的速度似乎也比黑面晚,
網路上已經不少第一時間曬出黑面時,
這隻感覺就是低調得淡出雷達。
直到後面開始在網路上看到有幾位
收藏家也入手了這隻,
我朋友也傳訊息說這隻很適合我。
最後是Fratello編輯寫的一句話,
“ How come a watch that’s oh-so wrong feels oh-so right?”
所以我就抱持著好奇心想說去看看實體。


前言又講了不少廢話,
試戴完就先來開箱吧,
然後再分享一下這隻錶的特色、缺點跟心得。
最後是關於這隻錶的傳聞
就是一般海馬的錶盒~





這隻錶有三個明顯的特色,
先從小的講起,
1.錶圈
這隻錶圈是鈦合金使用PVD陽刻,
而非一般慣用的陶瓷圈,
我認為是怕錶盤過於眩目而選擇如此搭配,
同樣是這種錶圈的海馬還有
Nekton版跟2024巴黎奧運白金版本。
反而相對少見。
2.米蘭帶
近期新海馬的一大特點就是米蘭帶,
雖然我有一個朋友很不認同007配米蘭帶,
說沒有軍規或者特務配件會使用米蘭帶。
但編織錶帶就是有它的魅力,
同時米蘭帶也容易被一眼注意到,
而且比起鋼帶刮傷機率也少了很多。
不過Omega的米蘭帶有個常被提到的缺點,
就是在摺疊扣的部分,
一旦摺疊扣上的時候,
後面堆疊的部分會有點多,
也可能壓迫到手腕,
或者讓手腕兩側錶帶不會服貼。

就是在說下面那段重疊的


而我SA給的建議是可以購買S號的米蘭帶,
原廠米蘭帶版本都是配M號,
所以多出來折疊的部分會較多,
所以我其實是買膠帶版加購S號的米蘭帶。
膠帶是很深的灰色~

3.錶盤
這隻錶最大的特點就是他那奇妙的錶盤,
其實就是一個不鏽鋼拉絲的原色面盤,
它會根據光線呈現不同的面貌,
有時候是銀色有時候會是深沉的灰色,
甚至深到上面的黑色seamaster字樣
視覺上都會消失。
在字體近似消失的情境時,
再加上拿掉日期窗跟沒有紋路的關係,
整個錶面很簡潔且對稱協調,
會像是現今獨立製錶商會出的極簡風格錶面。


在光線下錶盤會有種反光的效果,
反而是很具有光線感跟清透的錶面。




這隻錶我家太座有天出門回來跟我說,
“你今天出門穿深色或黑色衣服的話,
就很適合戴這隻錶”,
大概就是在講這錶面盤光亮時的感覺吧。
這隻錶我那天買完後一直覺得有股熟悉感,
回家的時候要給我家太座看一下,
那時候她剛好在廚房,
我就舉起手跟她說
“妳看~我的新錶,就是妳手上的不鏽鋼鍋放進手錶裡”
我本來以為她會虧我什麼,
沒想到她秒回
“欸拜託,我這都是德製,現在已經不是德製的了”~
不過錶盤的變化性雖然有很搶眼的效果,
但有評論說這樣的獨特性其實讓它
拿來潛水時反而會不易辨讀。
但這可能是會戴它潛水才需要擔心的缺點。
再來就是基本海馬透背

夜光效果我不太會拍,
讓專櫃照片來展示吧

這隻錶另一個傳聞是靈感來自之前的
2019 Aston Martin限量款,
但這消息比較小道也沒太多人提,
大家就看看吧。


另外當天看的看了很多其他錶款,
很多我都忘了拍。
新款的世界時區600米

如果考慮沒有紋路都會想到一起看這兩隻,
其實我一度覺得綠金很美,
錶殼跟按把都是青銅金,
滿滿的復古風。
其實可以看到這兩隻設計上就刻意把時標
做成復古色,
然後錶盤上seamaster字樣跟秒針頭
都設計成紅色。
證明了品牌在每一隻錶的細節上
還是根據想呈現的樣貌來設計。




酒紅金配色手上只有SA的照片就不上傳了。
當天其實我還看了半金超霸登月皮帶款、
月之藍面、超霸57三明治面盤⋯
提到這些其實是想說遇到一個好的SA
其實對購買體驗是很加分的。
有句玩笑話叫
“What is good stuff?
In-stock is good stuff”
什麼是好東西?
庫存貨賣不掉的就是好東西。
這本來是在說某些銷售為了賣貨,
會刻意推薦其他商品。
但我當天其實看的所有錶款裡面,
這隻是售價比較不高的。
但我的SA會先想到我已經有幾隻300米,
有幾隻seamaster了⋯
我是不是真的喜歡海馬,
(她好像注意到我最近幾次去櫃上
都是戴超霸)。
如果我挑其他300米跟現有的差別是否夠大,
會不會我買了只是都放在錶盒裡?
但討論到後來,
如果是這隻或許真的有不一樣的感受。
這是我事後回想會覺得
自己遇到一個好SA而感到幸運的歷程~
以上寫在連假即將結束,
還不想思考關稅影響的午後~
啊,
瑞士錶商也有不少被問到31%關稅的想法,
但還沒時間好好閱讀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