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更新]瑞士10大名錶品牌分析,選(購)觀點分享,入門進階推薦

airsama wrote:
看來版大對整個鐘錶市場和各品牌挺有研究,那我也來請教版大:
版大認為朗格如何?畢竟歷峰集團內的定位,朗格還高於 VC 呢。
版大覺得 VC 這幾年走藝術路線,會不會感覺像在吃歷史傳承的老本?這種方針,有沒有可能影響 VC 的地位呢?
另外 GO 的部份,版大怎麼看 GO 那個被人詬病「四分之三夾版下面的打磨」?


其實也談不上什研究,就喜歡,欣賞機械工藝,購入仍以實戴錶款為主

朗格如何? 該如何定位?

買錶是這樣~前面列了幾大瑞士名錶品牌,有3P,VC等等,不管冷門與否,至少品牌來講,是一般普羅大眾都聽過的名錶品牌

那以朗格來說,錶是很好,但品牌還無法納入這篇主題來討論

至於所謂朗格定位高於VC這部分觀點個人是還沒聽過就是了,VC是確實必須要挑整一些方針加強運動基本錶款的開發與延伸

AP這幾年你說許多錶款討論的有很多嗎?主要的開發,獲利,一般市場熱度,論壇的討論都還是以基本運動錶款為主,較推得動,尤以ROO系列

有設計,有辨識度,已成為經典的錶款自然熱賣,品牌較有本錢吃老本甚至不太需要花錢行銷

teabox wrote:
其實也談不上什研究啦...(恕刪)


感謝版大的回應,版大說的其實也沒錯,真正有歷史底蘊的品牌,才有那個資格吃老本。

VC 這幾年讓小弟覺得愈走愈偏,事實上市場熱度也愈來愈低。當然品牌本身還是很響亮,但總給人一種沒落貴族的形象。

VC 的定位低於朗格,不是市場決定,而是歷峰的集團戰略定位如此。不過朗格是德國錶啦,版大列的可是瑞士十大名錶。

AP 這幾年確實是以 ROO 為主,然後感覺行銷包裝已經大於研發。小弟倒是希望 AP 加大些研發力度,把 Cabinet N.6 ~ N.8 這三支補齊吧。
<24>機械錶的保養

寫這篇文章已有一段時日了,之前有談到保固觀點,接下來終於要來談談機械錶的保養,這也是最重要的

現今大部分錶廠品牌皆已走上集團化,在行銷及後勤保固維修方面有其優勢,對許多錶友而言也多了一層保障及換取較低廉保養費用的可能性。

集團化缺點:
由於集團必須因應旗下眾多品牌,眾多錶款,其技師人員的訓練,對於個別品牌的熟悉度,專業度可能會有所疑慮。

相對的,仍保留家族式經營傳統的錶廠最有名的如AP,買這品牌之前,錶友就要能接受其後續高昂的維修保養,當然ROLEX的後勤部分仍是錶界的標竿。

如今談原廠一般機械錶的保養,所謂的洗油,很多都是以一套package做為計價,洗油含一些必要零件,耗材的更換如防水膠圈等,相對而言回原廠的保養是相對有保障的,現在大部分的錶廠其維修零件已不外流(指非ETA通用機芯而言)

一個重要觀點跟錶友大家分享,如果現今你對於想要入手的品牌其原廠後勤維修仍有疑慮不放心,擔心過於冷門等等,或認為在未來保養及可能會遇到的維修,原廠的索價過高,有可能不堪負荷,那我會建議你先放棄考慮該品牌


簡單說:

機械錶的維修保養請盡量以回原廠為原則,如果你在買前有疑慮或還不信任該品牌或集團的後續經營,那建議可先不要入手!

airsama wrote:
感謝版大的回應,版大說的其實也沒錯,真正有歷史底蘊的品牌,才有那個資格吃老本。
VC 這幾年讓小弟覺得愈走愈偏,事實上市場熱度也愈來愈低。當然品牌本身還是很響亮,但總給人一種沒落貴族的形象。
VC 的定位低於朗格,不是市場決定,而是歷峰的集團戰略定位如此。不過朗格是德國錶啦,版大列的可是瑞士十大名錶。
AP 這幾年確實是以 ROO 為主,然後感覺行銷包裝已經大於研發。小弟倒是希望 AP 加大些研發力度,把 Cabinet N.6 ~ N.8 這三支補齊吧。


小弟錶齡很淺..可是就算接觸半年的資歷來看
我也有一種朗格>VC的印象,當然我並沒有評判品牌高低的能力
但小弟自己心中就覺得最近朗格氣勢實在比VC強大很多
VC已經有點越走越小眾的感覺了,可是獨立制錶同樣掠奪這市場
謝謝樓主精闢的見解 雖然沒有這些品牌表 不過長長知識也是好事
謝謝了!

sadsumo wrote:
小弟錶齡很淺..可是...(恕刪)


其實說句實在話,只有兩種人喜歡給手錶品牌排名,一個是集團負責針對消費客群調整戰略定位的行銷體系,另一個就是以台灣和中國為主的亞洲人。西方玩表人士根本沒有分什麼排名,只會分價位。

話說回來,就算是亞洲圈子裡面,除了 PP 是毫無疑問的帝王之外,從第二名開始就從未有過共識。

小弟也不建議把手錶分名次啦,奢侈品和藝術品都不是這麼玩的。
airsama wrote:
另一個就是以台灣和中國為主的亞洲人。西方玩表人士根本沒有分什麼排名,只會分價位。


希望大家文章看看就好其實也不用認真,參考參考

我只能跟大家保證個人是以認真的態度來寫這篇文章分享,也有其用意,教學相長,當然有個人的主觀,價值觀,說是自我感覺良好也可以,反正大家參考就好,香港也有許多所謂玩錶大師的一些文章觀點流傳網上,像IWC的看法,個人觀點跟上述就有很大不同跟評價

人常喜歡談品味是什麼,有人說富要過三代,現在也許不用,也是要看每個人對人生的追求與目的

人再有錢都是一張嘴,戴一只錶,例外不談

舉例:

郭台銘很有錢,你羨慕他嗎? 一般人也許都會說當然羨慕,若仔細去想是這樣嗎?

對個人而言,他的形象或發言在我心目中也就是個土包,土財,但他賺了很多錢,也許有時運,那郭台銘會戴什錶有重要嗎?

許多網友一定會笑說,他的身家,年薪是我個人的幾倍,幾千或幾萬倍? 他可是郭台銘

可惜的是,對我而言,他有的,一般人羨慕的,個人並不用羨慕,錢的數目當你賺到年薪上200,300,到幾千萬,其實差距都很小

一般人其實是可以不用羨慕,每個人如何懂得自信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才是重點,甚至有更多人是有郭台銘所沒有的,比如說你的專業,若有對社會貢獻一樣很大

以上隨性分享,舉例對公眾個人若有不敬先說抱歉,如今台灣社會的一些亂象也始於人心。
好文標記~

慢慢吸收

PS.小弟帶PO 8500快一年了

還是覺得超重~另外一個不小心手腕可是會脫皮的....

teabox wrote:
上面一寫,這篇更冷...(恕刪)


版大的立意是好,小弟也知道很多朋友需要一些「指南」才能購物。

原本十大名錶排行榜的出現,是香港鐘錶權威鍾泳麟大師,在自己的雜誌上所公佈,那時候好像是九零年代。

但實際上鍾Sir後來也改變了想法,他2005年在廣州和一些錶界大老聚餐時,就公開說過這個排名已經不符合當時的錶界發展情況,當時還提出應該重新排名。

後來2008年沛納海年會,鍾Sir又公開說十大名錶排行榜已經沒有任何意義,放棄排名才會有「百花齊放」。

我知道大家都喜歡花錢要買到「最好」的產品,也就是CP值導向,但這是日用品的觀念,並不適用於鐘錶這類奢侈品。而且現在手錶的藝術比重太大,藝術這種東西太主觀,很難排出名次。

現在鐘錶界各大品牌已經進入集團戰略時代,很多知名大牌得不到集團資源,只能死命吃老本炒冷飯。但是一些集團外的小牌子卻非常進取,不僅開發自製機芯,設計也是創意不斷,這些用心絕對值得鼓勵。

時代變的很快,現在鐘錶界擁有最大研發能力的單一錶廠是哪間?不是王者PP,而是歷峰大頭目 Cartier,但很多人仍然把 Cartier 當成珠寶錶來看待。
teabox wrote:
Breitling

消費觀點(選擇)通常先看產品定位再來品牌最後是對應的售價,給大家參考,如果用前述IWC的觀點,Breitling已經沒有討論的必要,這牌子就是喜歡的錶友自行選擇即可,喜歡就好

真要問個人對Breitling的喜好不看定位,品牌,售價,只能說面盤,表圈刻度過於複雜,拋光也過了頭,好聽叫特色之一,每隻錶何處該拋何處該拉絲,比例跟位置選擇產生對比變化也是一種學問,光拉絲就有很多的處理方式跟細節,不是整隻錶都要拋的晶亮
...(恕刪)


評論真的有些扯......

在歐洲,
Breitling一般評價都比IWC、TAG來得高。

光是機芯的耐用度、後勤洗油保養的費用,
Breitling就不輸ROLEX、OMEGA(Swatch Group應該不便宜)...

各錶廠地位(參考用):
http://www.aswetalk.org/bbs/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c5NjJ8MjU4M2Q5ZDB8MTQzMDAzODQ4MnwwfDEyMDI4&noupdate=yes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