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終於在 2000年,IWC 被 Richemont 以 28億 瑞士法郎收購,結束了超過百年的家族經營歷史,150年前 Florentine Ariosto Jones 隻身前往瑞士所帶來的企業家冒險精神,相信已經深植在 IWC 的骨子裡。

1868年,來自美國波士頓的 Florentine Ariosto Jones (F.A. Jones, 1841-1916)在瑞士法語區 Schaffhausen 創建了 IWC(International Watch Company), 他當時的想法是藉助瑞士相對便宜而製錶工藝優秀的人力,把錶賣到他所熟悉的美國市場去,而當時 Schaffhausen 也正面臨轉型期,當地資本家被他說服而共同出資建立了 IWC。
當時瑞士的製錶產業不少都還是家庭工坊的型式,當他提出以工廠來進行製錶時,遭到不少反對,但畢竟工業化趨勢難擋,大家也願意做出改變,初期他租用工廠生產,直到1875年 IWC 才有完全屬於自己的工廠,擁有196名員工。
創業初期 F.A. Jones 面臨諸多挑戰,美國的高關稅、營運資金不足、手錶品質問題,他被迫尋找融資管道,而最終仍宣告破產,離開一手創建的 IWC,個人覺得 IWC 這個公司名字就很像是想做國際貿易賺大錢,有別於不少以家族姓氏命名的公司。

1880年 IWC 被原始股東之一的 Rauschenbach 家族收購,開啟了一段較為穩定的時期,在他們手中一共經過了四代,其中在第三代的 Ernst Jakob Homberger(上圖)手中,推出了幾款經典的 IWC 腕錶,像是 1936 年的 Pilot's Watch 與 1939 年的 Portugieser。

Schaffhausen 是瑞士北邊唯一的製錶重鎮,位於萊茵河畔,果然是一幅山明水秀的圖樣,而就在氣勢磅薄的萊茵瀑布(Rhein Falls)上游幾公里處,便是 IWC 的發祥地。

IWC 現行的五大系列,另一知名系列「Da Vinci」目前已停產。
Pilot's Watch 相當有名,感覺較為年輕外放;Portugieser 則是 IWC 經典款;Portofino 偏古典;Ingenieur(工程師)是走現代感的低調鋼錶;Aquatimer 則是潛水錶。

這是1939年首次推出的「Portugieser」,緣由是有兩位葡萄牙錶商(Rodrigues 與 Teixeira)訪問 IWC 總部,提出想要一款不鏽鋼大錶徑並且能達到航海所需精準度的腕錶,在那時小錶徑當道的年代,能想到的就是把懷表機芯拿來使用,因而造就出此款 43mm 錶徑的 Portugieser,並採用了 Art déco 美學,而這款還可以看到全名「International Watch Co.」Logo,他應該算是大錶徑腕錶的先河 ,至於命名嘛?!真佩服當時經營者神來一筆,就直接叫「葡萄牙」!

不過葡萄牙系列後來沒落沉寂了好一陣子,幾乎可以說是停產了,直到 1993年 慶祝 IWC 125 週年時,才又重新設計推出,竟一躍成為最熱門的款式,可謂經典重現。

經過多年的演變,Portugieser 也出現了多種功能,官網上是以上述四種為主打貨:萬年曆、七日鍊、小三針與計時錶,更高階的則有陀飛輪與永恆曆等。

今天帶回了人生第一只 IWC,老實說算是緣分,本來打算看萬年曆,畢竟這是 IWC 知名款且價格在萬年曆錶中也算是比較容易入手的,不過現場幾經思索最後還是放棄,反倒是無心插柳看到這只,越看越順眼就帶回家了。


寫這麼詳細,連提帶都是環保材質。

IWC 簡約白色外盒,這就來開箱喽!

簡單的內裝設計。

下方抽屜就是保證書與說明書。

剩下巴掌大的皮盒。

本要掀開上蓋,後來才知道上蓋其實是一條雙扣環的皮帶子,接著就見到本尊了。


其實一直很想入手一只綠面的腕錶,綠水鬼嘛?!要溢價搶,跟我的購物習慣有些落差,Breitling 與 Piaget 好像也還沒到十分滿意的地步,此外,想找偏休閒的款式,在放棄 IWC 萬年曆款式之後,就請店員隨意挑一只 IWC 的綠面盤給我看看,想了解一下他們的綠色視覺感受如何,此時才不得不承認, IWC Portugieser 真的是在賣顏值的,越看越順眼,與想要的文青氣質相符,最後反而帶這只回家!


「Portugieser Chronograph」計時錶錶徑 41 mm,大小適中,此外還有一個比較特殊之處,就是他的計時與秒針盤是上下對稱排列,算是比較少見,此款也是 IWC 最經典賣座的錶款。

這個綠色挺好看的,在不同光線映射下,會營造散發出不同味道,此外,錶盤則是呈現放射狀光澤。

光線比較暗的情況下就變得相當深,阿拉伯數字很清晰,讀起來很輕鬆。

另一個吸引我的地方,則是這上下一對的計時按鈕,真的太像碼錶了,不時提醒穿戴者他是個計時錶,至於中央錶冠,我是覺得比其他品牌緊,轉起來比較費力些。

錶帶扣上寫著「Probus Scafusia」,這個拉丁語意思是「來自Schaffhausen 的扎實好工藝」,這也是 IWC 自 1903年所創設的座右銘。

相當便利的扣環,各家錶廠對穿戴都有創意巧思,現在要找到傳統針孔錶扣好像不容易了。

此款採用 2018 年發表的 69355 Calibre 自製自動上鍊機芯,46小時的動力儲存,感覺有點差強人意,不過我甚少一周內戴同一只錶兩次,所以影響不大。

看一下官網的照片,Portugieser 就是優雅斯文,讓人看起來很舒服,價位適中又有折扣,購買的心情大好。


纖細的柳葉針與閃亮的鍍銠阿拉伯數字盤,翠綠色的旭日紋面,上層拋光下層拉絲的錶殼,這些正是 Portugieser 的經典所在。

這麼多年來不知道已經出現多少變化款,老實說這白面也很雅。

後來我訂製的綠色鱷魚皮錶帶也到了,趕緊給他裝上,這氛圍就更對了!

努力拼湊出一個文青場景,拍照留念。

大叔也有想年輕一下的時候,戴上 Portugieser 輕鬆無負擔。(官網借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