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滑雪裝備101


jeremyfan wrote:
最近舍弟一家大小要...(恕刪)


感謝專業分享

如果人生能從來一次

這種追求極速運動一定是我的最愛

可惜現在不能從事這活動

朋友圈也有幾個是愛此活動

常常存了一筆私房錢趁著出差就跑去滑雪

現在如果能夠在台灣賞到雪已經不太容易了

如有常年積雪的台灣山區

我想我會買一台雪橇

養上幾隻哈士奇

過過愛斯基摩人的生活

世人皆聰敏 唯獨我腦殘 砲輸腦殘者 智慧何以堪
借問一個雪屐的長度問題,
個人身高180cm, 幾次去滑雪, 都覺得教練給的雪屐太長,
結果就是連A字都會滑不好, 前端會交叉,
這樣的話, 我是比較適合什麼樣的長度呢?
真正的專業的雪板量測其實是還要把重量算進去的,因為每一家板子的設計多少會有不同(寬度、長度、材質還有鋼邊形狀),同樣長度適合施加的力量與迴轉半徑都有所不同。

而通常初學者用雪場租借的雪具會給比身高低大約15公分的雪板,只是一個通則而已,如果覺得剎車力道不夠,或速度快的時候有點飄,可以拿長一點的。如果覺得轉向不夠靈活,或速度一下子就加很快,那就拿短一點的。

但Pentagon您的問題,以小弟的經驗來說,不是長短的問題。前端交叉通常是姿勢還是做不夠,以我知道最多的case是腳打不夠開,很多人是因為身體站太直(但不是上半身壓下就好,這有點難解釋)或後坐。通常初學者一開始在比較緩的坡道做內八的練習,腳是不需要那樣打開的,但當速度快,或者到比較陡的中級坡道之後,需要更高的制動力則內八的角度要更大,如果不搭配拉開雙腳的距離的話,那就很容易前端打結的。

我碰過不少學員都說腳就是打不開,往往發現他們都是過度後坐,重心太後面了,雪板前頭略為懸空,而後面吃雪太多。這樣雙腳自然不容易打開。

紙上談兵誤差還是很多,最好是找專業有熱情的教練修正這些細微動作。

內八雖然是必要的,但絕大部分已經會滑雪的雪者,這部份都沒有學得很扎實,就到下一步併腿滑雪了,反正已經下得來了。但往往日後就會有一些姿勢壞習慣不好改。

一步一步不要急,過來人的經驗。



Pentagon wrote:
結果就是連A字都會滑不好, 前端會交叉,
這樣的話, 我是比較適合什麼樣的長度呢?

那就不要練A字,A字傷膝蓋。
直接併腿轉個彎就煞車了,我從來也沒學過什麼A字。
可能是你看起來很大隻,體重重,所以給你長一點的。

Pentagon wrote:
借問一個雪屐的長度...(恕刪)


傳統雪板長度是與體重及速度有關。先不管你的技術是否正確,你是初學者,可以用短一點的。你必須記住你用的長度,及腰身寬度。下次借時用上次的資料參考調整。 初學者用的雪板一搬腰寬不會超過80。你可以由165長度開始試,最長應不會超過170。如果雪場讓你換,你可以嘗試換換看。
Pentagon wrote:
借問一個雪屐的長度問題,
個人身高180cm, 幾次去滑雪, 都覺得教練給的雪屐太長,
結果就是連A字都會滑不好, 前端會交叉,
這樣的話, 我是比較適合什麼樣的長度呢?

onegin.tsai wrote:
而通常初學者用雪場租借的雪具會給比身高低大約15公分的雪板,只是一個通則而已


現在工藝進步, 新的ski 穩定性高,
速度不快的初學者 比身高短20到30cm OK.



bruce300 wrote:
直接併腿轉個彎就煞車了,我從來也沒學過什麼A字。


A字是必備的, 不會A字 在人多的緩坡 滑你旁邊的人很倒楣
(這是你) (無辜路人)


山頂洞狼 wrote:
A字是必備的, 不會A字 在人多的緩坡 滑你旁邊的人很倒楣
(這是你)飛踢 欠揍(無辜路人)

為啥?
通常都是這樣


.................................
..........................................
.... ............................
.........................................
...............................
............................
..................
.............................................
.................. .........
.............................................
.............................................
.............................................
............................................
............................................

jeremyfan wrote:
最近舍弟一家大小要...(恕刪)
太棒了,五分奉上
我有同事去韓國滑雪, 腳筋拉斷
有另一個同事去北海道滑雪, 肩胛骨骨折

加上我46歲了,從沒滑過, 不敢去滑雪了
滑雪在亞熱帶的台灣真是小眾運動,有這種好文一定要共襄盛舉。

我看樓主主要介紹的是雙版的裝備,就藉此聊聊我自己的心得,主要針對單板(snowboarding)裝備。

滑單板的人都知道,和雙版相比,我們和雪接觸的機會大多了,而且單板對於肢體活動的需求和雙版不同。單板的衣服一般比較合身,雙版的衣服一般比教寬鬆,這不只是因為滑單板的喜歡嘻哈風,而是我們還會穿在底層和外衣之間穿一層護具。

最重要的是,滑雪盡量不要穿任何棉製的東西。棉製品很容易吸汗但揮發速度很慢,滑雪其實是激烈運動,一流汗一整天溼答答的然後冷風一吹很容易生病。

1. 頭盔 - 就像開車要系安全帶,滑單板頭盔一定要記得帶。單板的摔法和雙板很不同,初學的時候一不小心就很有可能飛出去撞到後腦。我個人有兩頂,Giro Combyn和Bern Watts,我的感覺是滑雪頭盔有貴有便宜,有帶沒帶差很多,便宜和貴的其實沒差太多。如果只是去滑雪場玩玩,對一般人來說其實差別不大,重點是大小要合適,太小會頭痛,太大沒有用。記得要買能遮住耳朵的,不然會很冷。

2. 雪鏡 - 無論從安全方面、舒適度方面或是成本方面來說,滑雪最好要戴雪鏡,不要戴太陽眼鏡。雪鏡很多講究,我自己用的是Oakley Flight Deck和SPY Platoon。台灣有些運動用品店的店員對滑雪比較不熟悉,會講的天花亂墜,我覺得一般人其實不用太追求,只要密合(尤其鼻子那邊)不起霧(這個很重要),一千塊的的六千塊的沒差太多。

3. 手套 - 無論是因為手和或是接觸雪,我個人的經驗是滑單板手很容易濕,所以我對手道的防水及高透氣很重視。滑單板可以考慮沒有手指的mitten,這類手套容易穿脫而且比五指手套暖。

4. 毛襪 - 我都只穿一層,長筒羊毛滑雪襪又便宜又好用,便宜就好,壞了就丟。但絕對不能穿棉的襪子。

5. 衣服 - 版主提過了layering,我舉雙手贊成。我們台灣溫度適中,一般不太注意這個很重要的技巧。

第一層 - 穿排汗衣、排汗褲(不要穿棉製品),除非你很講究,不然便宜的排汗衣也很好用。對於base layer,我個人經驗還是一句老話,有穿沒穿差很多,穿貴穿便宜差不多。

mid layer - 這要看在哪裡滑雪,一般零下十度之內的溫度,我都把單板的護具直接當作mid layer。如果很怕冷或是去很冷的地方,刷毛或是羊毛的mid layer都是不錯的選擇,如果手臂不怕冷,也可以買個背心mid layer。再說一次,絕對不能穿棉的東西。

外層 - 我個人主要看防水性和透氣性,還有衣服的設計(如口袋是否合理 ,有沒有雪裙、手腕綁紮(避免雪從袖口進來的)等)。我很怕熱,所以透氣性一般不考慮15000以下的衣服。對於單板來說,上衣防水問題不大,有10000就可(但我喜歡高一點)。最近科技進步得很快,我最近買了一套防水25000,透氣30000的上衣和褲子,過幾天用過在報告。再說一次,絕對不能穿棉的東西。

雪褲 - 對單板來說,雪褲的防水性很重要,因為我們常常會跌倒,或是坐在雪上穿戴裝備,我建議20000起跳。就算是滑雙版,也會有一屁股坐纜車上才發現有雪,如果褲子防水性不好,那個時候就要享受雪慢慢融化然後弄濕褲子的樂趣了。再說一次,絕對不能穿棉的東西。

6. 帽子 - 除非很冷,不然我自己是帶了能遮住耳朵的頭盔就夠了。

7. 面罩 - 這個很重要,但是很難解釋,我用的是Airhole的Merino羊毛面罩,又保暖又快乾。

8. 雪靴 (Ski Boots) - 這個很複雜,單板的鞋子會比雙版的舒服,但是鐵定比不上普通的鞋子。裡面太多講究,在此不多說,重點是一定要合腳,絕對不能像買普通鞋子一般不怕大小差一點。穿的時候計得要綁緊,但是不要太緊,如果你的腳趾開始沒有知覺,就是綁太緊了。

9. 護具 - 這個必須特別說,滑雙版的不一定需要,但是滑單板的很需要(尤其是護膝和護臀)。如果剛開始,千萬不怕丟臉,護膝和護臀帶越厚的越好,不然尾椎摔到了搞不好要幾個月才會好。護具有很多種,也有很多酷炫的科技,我自己用的是Demon的D3O護臀,雜牌的硬殼上衣盔甲、護肘、護腕和護膝,個人經驗還是一句老話,有穿沒穿差很多,穿貴穿便宜差不多。

我因為工作原因,雪季幾乎每個禮拜都能滑雪,所以比較願意花錢。如果是一般台灣人純體驗玩玩,下次滑雪不知道會是幾年後,其實租滑雪場的東西就可以了,在不知道會不會喜歡的情況下,我覺得不用那麼快就花大錢投資。

最後說一句,如果技術不到,不要勉強離開初級道。很多玩票滑雪的人都會抱著"既然來了好歹要去高級道看看"的心態,接下來往往結果都不太好,不是自己受傷就是害別人受傷。如果上了山才發現太難,把雪板脫了慢慢走下來就好了。
好文! 標記起來!!!

我是新手...目前每年跟團租裝備...

即將進入第三年!!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