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棒鈴其實是一個歷史相當悠久的訓練工具,但對大多數的台灣人來說還是相當陌生,根據製作的材質、大小、形狀的不同,他們各自有不同的名字及功能,今天就帶大家來認識一下「棒鈴兄弟」的成員
根據材質可分為 🔺木製 🔺鐵製
🔺木製:早期棒鈴都是木製的,像是波斯棒(Persian Meels)及印度棒(Jori)

🔺鐵製:後來經過後期工業時代棒鈴被改良成鐵製的,像以下影片中的都是鐵製棒鈴,根據大小形狀不同,可以分成下面三種:

🔸 印第安棒Indian Club
因為是輕重量的訓練,所以較常使用於恢復受傷的運動能力、強化穩定肌群以及熱身的時候
🔸 棒鈴Clubbell
重量稍稍加重了,在甩動時會產生更大的拉力,因此可以訓練核心連結、穩定與控制,同時為了掌握好棒鈴,指力、握力與手臂力量也會訓練到
🔸 鎚鈴Macebell
鎚鈴可說是棒鈴的升級版,因此棒鈴能訓練到的鎚鈴也能做到,而因為鎚鈴又更長更重,所以針對身體的穩定性、控制、核心力量、爆發力、速度等功能要求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