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跟朋友一起去宜蘭爬抹茶山 平常就有在WG健身房運動的我想說 這群平常沒在運動的朋友想爬的山應該很輕鬆 所以也沒做功課沒帶裝備就跟著去了 想不到... 開局長達4.4K的上坡路 上山長達1.6K的一路到山頂階梯 從早上7點登山口一路爬完回到車上已經3點半... 全身爆汗衣服濕搭搭 我的腳是爬到快抽筋 下山一路抖到不行 (還好有人借我登山杖QAQ (看來平常的訓練不足阿... 不知道除了踏步機以外 還有什麼器材可以加強爬山的體能呢 以下分享抹茶山的好風景給大家囉~
多爬~多跑步...END夏天氣溫悶熱, 水分流失更快, 聖母山莊後半段(從通天橋之後) 就會進入山林, 路面更濕滑. 又是一路向上的爬坡階梯, 這段就很吃體力了. 之前碰到常爬山的大哥, 有位一天都走3趟...可以做到這個就不用上WG
阿耀練爬山當然是直接去爬山,什麼器材可以加強?買個登山背包塞滿去爬山練阿.你說你有常去 WG 結果還需要來問怎麼家強爬山??可見你在 WG 都在混,你先去自己研究一下 WG 器材怎麼用,自己列一下覺得可以怎麼練,我們在來糾正你比較實在喔!
你說你像楊桃 wrote:上週跟朋友一起去宜蘭(恕刪) 要有個觀念. 到健身房運動不代表就是爬山無敵.因為鍛鍊的方向不同.健身房大都是"瘦身"和"美肌"為主.爬山是身心/肌耐力的考驗.再來是人體的循環功能再冷氣房和大自然環境條件下是會出現不一樣的反應.爬山沒有捷徑. 只有不斷地爬來累績,然每周至少走一處.爬山新手先從標準官方步道(親子步道),然後是近郊官方步道,再來小百岳(爬3-5座),就上石門山試高山症.最後才是中級山步道 , 百岳可有可無. 因百岳大都是2天以上 .中級山步道大都是山友走出來的路,路況看山而有所不同.有些中級山步道難度不亞於百岳.
剛好我兩個都有在做(爬山+肌力),確實可以告訴你,這兩個是不同領域,但重訓對爬山還是有幫助,如果你沒做重訓恐怕更慘。重訓也要看你平常的訓練量,如果健身房做個半小時就去洗澡,那大概走走親山步道就好了。以4公里+高差超過4百公尺來說,心肺功能會比肌力重要,平常有氧運動就要做,因為那是持久力,而且爬山跟慢跑不同,慢跑是平面的規律呼吸,爬山是各種地形變化的變換呼吸,慢跑的規律呼吸都不見得可以應付爬山,何況是平常不練心肺呢?肌力會展現在陡坡的優勢。如果要攀岩而上,上臂沒力+下肢腿軟,就會更費力換氣,而且下肢肌力不夠,爬山也容易跌倒擦傷,所以還是需要重訓。前面說的好,撇開平日的有氧無氧課表,如果是要強化爬山,就是要用爬山來做訓練,因為爬山是應付各種地形變化的訓練,那不是平地&健身房可以替代的,必須實做。舉兩個例子:前陣子剛好一個跑馬拉松的朋友,約一個喜歡重訓的朋友,以及小弟我,去爬台北土城的桐花公園,我原本就有爬山於是提議順便登頂去天上山400M。果然重訓的朋友喘到不行,沿路一直休息,而馬拉松的朋友則是爆汗,但體力絕對可以勝任,由此可見心肺好最重要,肌力不夠頂多爆汗,但只做重訓沒練心肺,就會喘不過氣。另外一個例子是一個登山嚮導演講時提到,曾經帶隊去日本爬富士山,團裡面一群大學畢業生,被一個60幾歲的退休婦人海放,詢問婦人為什麼體力那麼好,原來婦人退休後每週爬山,練就了適應山岳地形的體能。所以要練爬山,確實就是要多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