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重訓受傷

各位版大朋友好 我是熱愛重訓的高一生 從國二就開始重訓 隨者時間重量也越來越重
不過身體受傷部位也越來越多...膝蓋 手腕 肩膀 都會痛 最近更慘的事...尾椎也在痛了
我有檢討自己 動作是否正確 暖身是否充分 重量也不會拿太重 大概6-8下就沒力...
請問是什麼原因導致我身體受傷...最近都不敢重訓了...

2016-08-22 15:45 發佈
重量是做多重?身高體重講一下,姿勢不對佔很大的因素..最近就多休息吧..
想說你 wrote:
各位版大朋友好 我...(恕刪)
抱歉沒很詳細...
身高175 體重60 小弟是全身都練
深蹲30KG 臥推30KG 背(引體向上)
有人應該會問我深蹲怎跟臥推一樣 之前都只練上半身...




請問會不會是強度問題...小弟我分享一下我的課表
星期一:胸 三頭 肩膀
星期二:有氧
星期三:大腿 小腿 腹部
星期四:有氧
星期五:背 二頭
星期六:有氧
星期日:休息

目前是這樣對於我最適合...

星期一
胸:啞鈴臥推 5組(做到沒力) 啞鈴飛鳥 5組(做到沒力) 仰臥屈臂 5組(做到沒力)
三頭:仰臥三頭肌伸展 3組(做到沒力)
肩膀:坐姿啞鈴肩上推舉 3組(做到沒力) 前平舉 3組(做到沒力) 聳肩 5組(做到沒力)

星期二:跑步 伸展

星期三
大腿:深蹲 5組(做到沒力) 弓箭步 5組(做到沒力)
小腿:墊腳尖 5組(做到沒力)
腹部:滾輪 3組(做到沒力) 抬腿 3組 (做到沒力)

星期四:跑步 伸展

星期五
背:引體向上 3組(做到沒力) 反向划船 5組(做到沒力) 單手啞鈴划船 3組(做到沒力)
二頭:啞鈴二頭彎舉 3組(做到沒力) 啞鈴錘式彎舉 3組(做到沒力)


星期六:游泳

星期日:休息

抱歉傷各位大大眼睛 請問這樣強度會太強嗎...對於我個人
姿勢不正確還玩做到沒力就很正常阿.
深蹲30KG 臥推30KG 背(引體向上)?
槓就重20KG,練這麼久一邊才掛5KG? 還受傷?

想說你 wrote:
各位版大朋友好 我是熱愛重訓的高一生 從國二就開始重訓 隨者時間重量也越來越重
不過身體受傷部位也越來越多...膝蓋 手腕 肩膀 都會痛 最近更慘的事...尾椎也在痛了
我有檢討自己 動作是否正確 暖身是否充分 重量也不會拿太重 大概6-8下就沒力...
請問是什麼原因導致我身體受傷...最近都不敢重訓了...


身體在痛的原因可以很多

1. 訓練後的延遲性痠痛
2. 姿勢不標準導致受傷
3. 重量太重導致姿勢不標準受傷
4. 舊傷還沒復原又去操

然後通常做6-8下是趨近大重量的次數
如果輕的重量會做大約12-15+的次數

舉例來說有健身基礎的人
一個人深蹲12下 會蹲60kg
同一個人深蹲6下 會蹲120kg

然後飛鳥姿勢不好或是重量太重都很容易傷肩膀
飛鳥的重量自己斟酌一下 通常會比臥推少很多
假如你臥推啞鈴30kg 飛鳥啞鈴做個12kg看看

還有你每個動作好像都是做到力竭
你在沒力的前幾下會不會姿勢已經走樣了?
建議你打掉重練
先把每個動作的正確姿勢橋正
然後先不要做力竭
先找出每個動作可以做12下的重量再慢慢進步
gg wp ez game ez life
聽你的敘述我也覺得是姿勢不對造成的哦…
不太像是太重的問題...
我體重60深蹲就至少掛70公斤的槓片了!
而且健身資歷沒你久,之前都是徒手而已,
姿勢錯誤很容易受傷覺得哪邊有問題無法解決,還是問一下健身房內的教練或大支佬
先看醫生確診哪裡出問題

如果是椎間盤問題就不小,肌肉骨骼都有影響,

但我不是醫生

憑文章無法幫你,因此,還是去看醫生吧!!

第二,姿勢不對不論作什麼治療,未來只要一開始作一樣會出問題

所以等治療好,請找一位好教練,慢慢學

你還年輕,請好好調整,莫亂來,不然身體會更加悽慘

也跟重訓的目標是相違背的,是練健康,不是練去看醫生
我覺得姿勢正確就不會受傷是運動界最大的迷思之一
我個人淺見是多數人都不是以百分之百的正確姿勢在操作
(光是如何定義「正確姿勢」就是個很大的問題)
即使是以百分之百的正確姿勢在操作
也只是能避免急性的關節扭傷與挫傷
或減少結締組織的傷害
並不代表能完全避免結締組織的慢性損耗
而多數重訓課表只考慮到肌原纖維的回復修補速度
卻沒有考慮到結締組織的修補比肌原纖維要慢得多
(因為週邊血液供應較少)
也沒有考慮到有些運動傷害在初期是無症狀的
卻對以健康為目的一般民眾鼓吹訓練最大效率和突破極限
所以練得久的人就會有類似職業病的症狀
只要你練得夠勤
就算你有世界最頂尖的專業教練與運動防護員隨侍
就算你有chosen one的筋骨仍然無法避免運動傷害
而過度操練到老年有更大的機率得到退化性關節炎
所以除非你的未來出路是往專業運動員發展
一定要在壯年之前把身體推向人體極限
不然你最好是減少訓練量
把循序漸進的步調放更慢一點
讓身體與體能的增長去帶動負重的提昇
而不是用負重的提昇去帶動身體與體能的增長
有傷痛的話患處就完全休息到不痛
訓練再減輕重新復健
傷痛久未痊癒就去看醫生
每個月至少排一次deload week
就算無傷痛也每年排一兩個月休練期
這樣運動的壽命會比較長一些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