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運動?健身嗎?不儘然是,健身不過是運動可能帶來的好處,錯誤的運動不會帶來健康還會傷身哩!正確的方法會讓你覺得享受,不得法會造成難受還有壓力,只是為了運動而運動罷了。年輕人是為了消耗用不完的體力,老年人是為了怕失去體力,二者還有一個共通性就是社交的功能。中年人少運動,因為他們體力不多不少。
運動在我的體會是有三方面的意義:體能健康;內外相通(感覺身體,請參考另一篇:自己才是醫生);人格陶冶。或一句話亦可表達,內外兼修。第一方面是不需多言,再重申任何運動都有其特定方法,舉凡球類,田徑、單車,國人對「方法」都甚為輕忽,直覺自己天生就會走路,是的,嬰兒學走路也要得法喔。台灣人之所以運動不發達,或者國際成績不優,是因為多數人認為運動只要體力,不要腦力,看看體育強權的美國,學校體育是普遍性的,近來的林來瘋只不過是頂著名校頭銜的其中一名美國運動員而已,而且各種運動都不勝枚舉,台灣呢?讀書與運動是被視為不可兩存的。
強身強國是自有道理,除了要用腦之外,第二方面就是要感覺,要用心。中國武術強調的「意」-意到手到、意到腳到,或許類似,我所要表達的是運動時要感覺身體的反應,隨時對話,清楚把握内外的狀況,只要開始練習傾聽感㽇,運動的效果不消多説,身體好壞或狀況也能掌握,這就是聼身體的聲音,所發出的寶貴訊息是任何醫學無法取代的!我的第一個工作是醫療業務-檢驗或稱實驗診斷科,當時我的體會這不過是體外的,或藉著外物/儀器真能測出身體真實的「現況」嗎?它真是魔術的黑盒子?不,只有自己能,這就是我熱衷運動最重要的原因。運動時提升了能量:心跳加快,血流加快、組織細胞溫度提升、組織細胞內外流通加快,新陳代謝亦提升,卡通式的表達就是運動時身體的每部份全動起來-熱閙開市,每個細胞都在說話哩!
至於人格陶冶的功能在很多活動都可以達到,不必然需要運動才會人格提升。不過要強調的是因為運動時提升了強度,若不注意人格陶冶,多少會帶來一些傷害,有時是肉體有時是情誼。運動就像工作一樣,若常想著得失,終究會損人不利己,在我另一篇文章「希望人生」提到當您不想錢而專注在客戶的需要上,生意是會源源而來的。運動也是一樣,只有想著運動的目的不是與人一較高下而已,而應該好好聽「身體」的聲音,注意內在的需要,體能提升及技術也會高人一等喔!
joseph0523 wrote:
為何要運動?健身嗎?不儘然是,健身不過是運動可能帶來的好處,錯誤的運動不會帶來健康還會傷身哩!正確的方法會讓你覺得享受,不得法會造成難受還有壓力,只是為了運動而運動罷了。年輕人是為了消耗用不完的體力,老年人是為了怕失去體力,二者還有一個共通性就是社交的功能。中年人少運動,因為他們體力不多不少。
運動在我的體會是有三方面的意義:體能健康;內外相通(感覺身體,請參考另一篇:自己才是醫生);人格陶冶。或一句話亦可表達,內外兼修。第一方面是不需多言,再重申任何運動都有其特定方法,舉凡球類,田徑、單車,國人對「方法」都甚為輕忽,直覺自己天生就會走路,是的,嬰兒學走路也要得法喔。台灣人之所以運動不發達,或者國際成績不優,是因為多數人認為運動只要體力,不要腦力,看看體育強權的美國,學校體育是普遍性的,近來的林來瘋只不過是頂著名校頭銜的其中一名美國運動員而已,而且各種運動都不勝枚舉,台灣呢?讀書與運動是被視為不可兩存的。
強身強國是自有道理,除了要用腦之外,第二方面就是要感覺,要用心。中國武術強調的「意」-意到手到、意到腳到,或許類似,我所要表達的是運動時要感覺身體的反應,隨時對話,清楚把握内外的狀況,只要開始練習傾聽感㽇,運動的效果不消多説,身體好壞或狀況也能掌握,這就是聼身體的聲音,所發出的寶貴訊息是任何醫學無法取代的!我的第一個工作是醫療業務-檢驗或稱實驗診斷科,當時我的體會這不過是體外的,或藉著外物/儀器真能測出身體真實的「現況」嗎?它真是魔術的黑盒子?不,只有自己能,這就是我熱衷運動最重要的原因。運動時提升了能量:心跳加快,血流加快、組織細胞溫度提升、組織細胞內外流通加快,新陳代謝亦提升,卡通式的表達就是運動時身體的每部份全動起來-熱閙開市,每個細胞都在說話哩!
至於人格陶冶的功能在很多活動都可以達到,不必然需要運動才會人格提升。不過要強調的是因為運動時提升了強度,若不注意人格陶冶,多少會帶來一些傷害,有時是肉體有時是情誼。運動就像工作一樣,若常想著得失,終究會損人不利己,在我另一篇文章「希望人生」提到當您不想錢而專注在客戶的需要上,生意是會源源而來的。運動也是一樣,只有想著運動的目的不是與人一較高下而已,而應該好好聽「身體」的聲音,注意內在的需要,體能提升及技術也會高人一等喔!
可以說的具體一點嗎
joseph0523 wrote:
為何要運動?健身嗎?...(恕刪)
以前是為了唱歌需要肺活量,然後就養成習慣了,一天沒運動會覺得身體癢癢的
就算有時候整天要上課(就早上七點起床,晚上回到家大約11點=_=),還是會在洗澡前做一些簡單的運動,比如徒手深蹲、核心運動、跳繩之類大約45分鐘,其實已經變成像生活的一部分一樣了
養成運動習慣的人應該都差不多,沒有什麼目的或是原因,只是因為養成了習慣,也清楚運動為身體帶來的好處,也沒有必要把習慣停下來,大就這樣簡單的原因
然候體力說我覺得蠻怪的,年輕人的體力一定比較好???我覺得倒未必,我也見過60多歲體力比我好的人(我高中的體育老師,據說原本是田徑國手,我高二的時候他大概60出頭,跟我們一起雨天踢足球,滑倒了也只是站起來拍一拍繼續跑,而且跑三千我們班除了游泳隊的同學之外,沒有人跑的贏他=_=,倒是我目睹過他脫下衣服的樣子,比適當再多一些的肌肉線條,沒有一絲的贅肉,到現在都還是我追求的目標啊~~~~也是我15歲養成運動習慣的另外一個原因).....不過我以前有聽過一個說法,體能會停留在人開始養成運動的那時候,我很慶幸我15歲就養成運動的好習慣了,到現在30多歲了,即使某天心血來潮突然多做一倍量的運動,也是午睡兩小時就恢復體力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