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關於靜態肌肉(肌耐力)訓練,對於線條與肌肉成長

這個問題我放在心中很久了

我私底下也與鬼州大請教很久了

許多人都知道我是自家訓練沒負重訓練的

所以我嘗試許多刺激肌肉的方式

所謂靜態訓練就是不使用器材與負重的方式來達到鍛鍊的效果

像棒式我也認定為靜態訓練

我近兩個月開始對於腿部股四頭肌加以訓練

類似下圖的姿勢持續對於股四頭施加應力直到力歇

關於靜態肌肉(肌耐力)訓練,對於線條與肌肉成長
(左右腿一樣圍度..燈光角度關係,其實右腿漂亮很多)

在兩個月下來我似乎感受到線條有些許的變化

圍度也增加了一點((無法確定是否是因為這動作導致肌肉達到撕裂與恢復的程度

也有可能是慢跑的關係...近兩個月慢跑都跑平路

故想問問前輩們....

單獨對肌群施加應力達到手軟腿軟的程度

是否可能會造成肌肉的破壞徑而讓肌肉成長

或者只會增加肌耐力而已

希望有人了解我在說什麼...講的有點模糊
2012-12-31 1:36 發佈
推一下....

這問題小弟也很感興趣....

例如仰臥起坐....

連續做3分鐘力竭...〈動態〉

與3分鐘只做一下力竭...〈靜態〉

上次奧運,不是有個自由車選手,左右腳不一樣大@@,一般自由車選手的腿也是很粗大,這就證明了肌肉生長不只是落在某個訓練重量的區間,而是有需要就會生長變大,而制式的訓練區間會讓訓練效果更快更明顯的道理在於,專注某方面的訓練。

其他生活中的例子像各種粗工,常常要搬,舉等的動作,前臂,23頭,肩部肌肉都會比較大的道理一樣,這些人也沒有專業訓練,只是工作需求,生理則反應了日常需要來強化工作所需的條件。
cha_hong wrote:
故想問問前輩們....

單獨對肌群施加應力達到手軟腿軟的程度

是否可能會造成肌肉的破壞徑而讓肌肉成長

或者只會增加肌耐力而已


你們都讓開,讓業餘的來!!
我以前去上課有討論過這東西,以肌力訓練效果來說
從研究室出來的結果是與等張訓練(一般常見反覆次數的負重訓練)的效果並沒差別太大
注意,這邊指的肌力,對於肌肥大的效果,正在吃宵夜中,吃飽再去查期刊....
但是等長收縮訓練再訓練上還是必須改變負重程度,以提供不同張力給予刺激,加上收縮角度變化
例如負重xx公斤,膝軀曲90度角度進行等張收縮訓練xx秒,休息後,膝軀曲45度給於收縮xx秒等
只靠自身體重就好像負重不變一樣,長期下來訓練效果是有限的!

剛剛找了一下,有提到等長訓練對於肌肥大的效果與等張訓練(向心離心收縮)在實驗結果上差距不大,不過在分子結構下,等長訓練長期下來對造成肌肉細胞內的肌動蛋白與肌原蛋白數量逐漸下降,對肌肉來說是呈現退化的現象

有興趣者在google scholar打入 isometric exercise in response to hypertropy會有比較詳細的說明
基本上健身是練好看的! 也就是練肌肥大+低體脂肪
主要訓練到的是表層的肌肉
且沒有負重練,一組不管是練10下 20下 甚至30下以上...
其實效果都差不多!
沒有外再額外的壓力(重量),肌肉纖維就很難變粗(肌肥大)

例外肌肉沒有收縮動作,只是單純撐住!是不可能刺激到肌肉的QQ"
例如抱著槓片半蹲,如果腿這樣能練得漂亮!
那可以發表一篇論文去拿諾貝爾獎了XD"

但像是棒式這類的屬於鍛鍊深層的肌肉,主要不是刺激肌肉肥大,
這類的鍛鍊叫做 提拉皮斯
但是他的實用卻很高! 類似體操選手

一種是好看,一種是實用


另外 solomon1125 大大 提到的 奧運自行車選手
因為他們比賽用的是無變速的車,那種競技比賽非常需要爆發力XD"

所以大腿白肌練得很壯,爆發力十足
以下...往下拉XD" 有他們練深蹲的影片
http://tw.myblog.yahoo.com/musclecenter/article?mid=18220&prev=18225&next=18209&l=a&fid=1
momoco7525 wrote:
基本上健身是練好看的! 也就是練肌肥大+低體脂肪

momoco7525 wrote:
但像是棒式這類的屬於鍛鍊深層的肌肉,主要不是刺激肌肉肥大,
這類的鍛鍊叫做 提拉皮斯
但是他的實用卻很高! 類似體操選手

一種是好看,一種是實用


每個人對於健身運動的見解也許有差異,不過我提供一個看法給各位參考看看
對於各年齡層以及不同需求的人(如運動家復健者或銀髮族),健身運動可以是一個良好的體適能功能性訓練
對於一個腿骨折打石膏數個月的病人而造成肌肉萎縮的患者來說,他也許會透過下肢的鍛鍊來加速恢復失去的肌力與肌肉,絕對不只是好看而已,而是有實用層面的,文中提到的自行車選手,不就是為了增進專項運動表現而去練腿嗎? 難道他是因為好看才去壓腿的!?

棒式是以等長收縮方式訓練深層肌肉(核心肌群)沒錯,原因是這些核心肌肉對我們人類來說最常做的運動模式就是等長收縮(例如 保持脊柱於中立位置)



你說的只為好看而練,應該是指單純的"健美運動",而不是健身運動

ming0418 wrote:
每個人對於健身運動的...(恕刪)


ming0418 說的沒錯
我是指健美沒錯...

ming0418 wrote:
,有提到等長訓練對於肌肥大的效果與等張訓練(向心離心收縮)在實驗結果上差距不大,不過在分子結構下,等長訓練長期下來


真棒...我想我得到答案了

謝謝米大的教導

又長知識了
cha_hong wrote:
這個問題我放在心中很久了

我私底下也與鬼州大請教很久了

許多人都知道我是自家訓練沒負重訓練的

所以我嘗試許多刺激肌肉的方式

所謂靜態訓練就是不使用器材與負重的方式來達到鍛鍊的效果

像棒式我也認定為靜態訓練

我近兩個月開始對於腿部股四頭肌加以訓練

類似下圖的姿勢持續對於股四頭施加應力直到力歇


(左右腿一樣圍度..燈光角度關係,其實右腿漂亮很多)

在兩個月下來我似乎感受到線條有些許的變化

圍度也增加了一點((無法確定是否是因為這動作導致肌肉達到撕裂與恢復的程度

也有可能是慢跑的關係...近兩個月慢跑都跑平路

故想問問前輩們....

單獨對肌群施加應力達到手軟腿軟的程度

是否可能會造成肌肉的破壞徑而讓肌肉成長

或者只會增加肌耐力而已

希望有人了解我在說什麼...講的有點模糊...(恕刪)


關於靜力訓練
http://www.hksports.net/hkpe/anatomy_physiology/isometric_exercise_exhausting.htm
嘉宏,我就整篇貼,不另行整理啦。

先跟嘉宏說聲新年快樂,真抱歉跨了年才回覆。 一方面俗務較多(玩樂?誤XD),一方面嘉宏的一些疑問越發難簡單回應了啊!
cha_hong wrote: 我們健身就是靠著撕裂肌肉纖維進而讓肌肉修補長大
可以這麼說。 肌肉圍度增加,主要還必須考慮幾個方面:睪固酮濃度增加(大肌肉群綜合訓練)、強調離心收縮的訓練、肌肥大的原則、肌肉對訓練的不適應性、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補充充足以及適度的休息...等等。
平常手臂出力過度也會手軟類似力歇的感覺
力竭感主要是由於ATP使用完,尚未恢復。 順帶一提,訓練肌肉會痠,是由於血液中乳酸堆積...
最近我在測試單純靠著肌肉出力來鍛鍊 依腿來鍛鍊發現似乎有效果((圍度沒有量,但線條明顯有變化 不知道這真的是有這效果呢? 還是因為我的錯覺...(恕刪)
肌肉無負重持續出力,會消耗ATP,所以會有力竭感。 肌肉持續用力,肌肉會充份充血,毛細血管的數量可能會增加,也可能會更明顯。就是肌耐力的訓練了。 有時會做一種無關節角度變化的靜力訓練,用於一個訓練組後,無負重,肌肉持續出力增加肌肉充血程度,也許會使肌肉神經元敏感度增加,使肌肉運作更有效益,或肌肉線條和血管比較明顯可見。 對於肌纖維圍度增加,用力充血的當下,當然有可能增加,但訓練後增加圍度效益不明顯。 最後順帶一提,如果有比腕力的需求,要加強肩旋外肌群的訓練喔。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