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ycoffee wrote:
減脂時.吃少於基代時就不是脂肪耗盡...(恕刪)
意思是吃少於基代時就會先消耗肌肉再脂肪?
這我先不要要讀,考試會被打X,等我畢業後再讀好了

學校教的是肌肉是功能性器官(依運動和活動需求有不同的組織,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
醣是第一線能源,需要時會第一優先被拿來使用;醣沒用完或代謝掉,會轉成脂肪。
脂肪是身體的儲備能源,無醣可用時,就會消耗儲備能源。
只有在儲備能源也沒有了的時候,才會動到肌肉這一塊。
不管是不是吃低於基礎代謝熱量的食物,甚至幾天不吃東西,這順序是不會變的。
想想合理性,補充能源(吃東西)不夠時,身體收到的訊號是要替代能源不是減重(肌肉比脂肪重),當然是從儲能開始消耗,怎會先去消耗設計在其它用途的器管?
但,這是從能源觀點去看。另一方面看,身體少動或不運動,肌肉是會變少的(因為身體收到不需要這麼多的肌肉);
反過來說,常運動和(力量)訓練的話就會增加肌肉(身體收到需更多的肌肉來運動提重物)
總之,減肥減到說要用提高基礎代謝來減肥,基本上我覺得是走火入魔的想法。
要增加體重就要多吃東西,多吃東西要增加肌肉而不是脂肪,那就要大量的運動和力量訓練。
大量的運動和力量訓練本身就會提升很大的代謝率,遠高於身體變重所增加的基礎代謝。(意思是基礎代謝在這情況己是微不足道)
前面大家所談的從身體重量計算基礎代謝,那是一種概算。其實不同組織和器宫的基礎代謝率是不同的。
依常人肌肉比來說,肌肉約只佔基礎代謝的18%,但肌肉佔身體比例卻比18%高;
常人內臓器官基礎代謝佔掉一半以上,但內臓器官重量比遠少於一半吧!
所以減肥減到說要提升基礎代謝,嗯...依我國中程度不成熟的想法吧,是走火入魔了。
sunyearhuang wrote:
容易嗎?減肥學問大...(恕刪)
這部份其實在減脂健身討論了很久..但實際執行起來就是失敗..
我比較相信下列的假説..
就細胞觀察來説答案是如此...減脂應用卻無效..
只應動物消化系統來說顯然不是這麼單純..有各類激素的影響..
醣,脂肪,蛋白質不會是單缐應用,而是平行但應用比例不同,脂肪/蛋白質的應用比例會交換..
原因可能在於蛋白質具醣質新生...脂肪具酮體應用..身體不會把其中一項消化完..
之前看那模型,頭都暈了...
日常比例:醣>蛋白質>脂肪
運動下比例:醣>脂肪>蛋白質
(還有酮體應用髑發時機)
胰島素又同時是脂肪和肌肉合成的關鍵荷爾蒙..
我記得體位缐的假説也是和胰島素分泌相關..
就交給腦智大神去研究吧!
個人也只能先就實行面提供意見..
不過殊途同歸...
飲食控制和運動不可偏廢⋯⋯
下面這篇在進行研究時,請先確定對向和目標..
個人覺得很贊同....
http://one-minutefitness.blogspot.com/2018/02/context-matters.html
JM-James wrote:
胰島素又同時是脂肪和肌肉合成的關鍵荷爾蒙..
我記得體位缐的假説也是和胰島素分泌相關.....(恕刪)
對!
體位缐和遺傳,年齡有關,目前很難改變。
但體位線是以各項內分秘來達成控制體位的目標。
控制各項內分秘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可惜和減肥相關內分秘研究太少。
舉個例,過敏體質容容易發炎,體質很難改變,但引起發炎的組織胺容易阻斷,所以抗組織就變成過敏的常用藥物。
體位線也控制了人的身高,其控制的內分秘目前所知是生長激素,所以要改善身高要變變體位線很難,但控制生長激素則是較可行。
另外一個觀念(可能又有人要我回去多吃碳水化合物了

這個討論區是"健身重訓",對於"健身重訓"的人來說,
不管是為了強身,健美還是減肥。不應該討論到基礎代謝的。
運動量大的人,吃一定要超過基礎代謝,不然一定得不償失。
正常來說,身體的需要身體最知道,運動量大,身體就會以飢餓和增加食量反應。
這是一個身體需求的訊號,故意違反訊號減少食物入口,不自然,身體是容易出毛病的。
其實和基礎代謝有關的內分秘是知道的,就是甲狀腺素,但好像沒有人拿甲狀腺素來減肥的。
副作用太大了(眼凸,手抖,心悸...)
sunyearhuang wrote:
對!
體位缐和遺傳...(恕刪)
我是覺得只要最終導向飲食控制和健身,就不用去設限,除非是具爭議性的極端方式...
像間歇性節食,提高肌肉量增進代謝也是有應用到基礎代謝..不傷身...OK..還多拉些人健身..
而最近一篇糖尿病的治療和肌肉量有關,肌肉量愈高,愈能儲存醣.
我的想像就是個大倉庫,胰島素輕推一下..醣就進入了,肌肉量小,就小倉庫...
胰島素要花大功才能硬塞(胰島素阻抗),塞不下
就糖尿病啦(二型)
我中過糖尿病前期,所以會注意這部份⋯⋯
對我來說健身誘因又更多了⋯⋯
(找到連結便貼上)
用薬物,用體重(體脂)...患病.(腎上線素亢進)也能提高基代..沒錯..但傷身..不OK..
想到我朋友小孩以為是過動,沒想到是中甲狀缐疾病,髖關節壞了才發現

現在還要動幾次刀..真是不忍

(可以形容成身體自帶黑魔法..副作用也相同)
今天可以多重選擇OK類型的,我是都不排斥吸收..
多學一點是一點

maclee wrote:
我的問題其實很簡單呢!
中午有吃飽的狀況下,下午4點肚子餓要馬上進食嗎?...(恕刪)
好慘,沒人回樓主...
就我這個國中來回好了(參考價值,自己橫量囉),假設你是帶有減肥目的的。
中午有吃飽,下午4點肚子餓有多種可能。
1.你有下什吃點心的習慣,生理時鐘在通知你:時間到了。
既然中什有吃飽,如果不是很餓,就不要吃,如果很餓,吃一些,慢慢調整習慣(生理時鐘)
2.當天有較大的運動量,身體告訴應該補充食物了。
可吃,要吃什麼,吃多少...可能找營養師或教練什麼的。
3.食慾好的人就容易感到想吃東西(和餓感覺不一樣,但有人把想吃誤認為是餓)
控制食慾或補充除熱量多之外的食物吧,或吃點自己不喜歡的東西降低食慾。
現在的餓就是口慾
每個人口慾習慣不同
說穿了!減重就是跟口慾的長期戰爭
例如:
你每天是基礎代謝2000卡
你之前每天吃3000卡
之後你要減重/脂
但你的身體已習慣3000卡的口慾
如果你每天吃2000(就算是2500)
你當然會覺得老是餓
總之剛開始不要去想什麼是
「過度節食」「要少吃多少」
你只要專注在吃的東西要跟代謝率一樣就好~
或許一開始吃2000太痛苦,
也可先從吃2500開始循續漸進到目標2000
少量多餐(總量分配到四餐五餐都可)
如再加上運動~減重/體態效能絕對更好
運動就像火~~負責燃燒
肌肉就像鍋~~要經過火的焠鍊變成導熱快速的鍋
一但有火有鍋
就會更快速的燃燒、消耗鍋中的油
(食物、脂肪、熱量)
只用標準飲食都不運動
~絕對可減重減脂
如同:
小火燒普通鍋,鍋中雖然油少相對燃燒效率慢~
油少(吃的標準)所以不會胖,年輕是可以這樣~
但久而久之年紀增加;
火越小鍋越爛,油燃燒效率更低,
就會發生瘦是瘦,但體態變成四支瘦但有脾酒肚子
所以為什麼要以飲食為主運動爲輔
因為運動是幫助減重脂更有效率,讓體態更好~
但如果是狂運動加狂吃,再大的火再好的鍋也來不及燒一直加的油
總之就是要讓身體去適應~
要漸進10、9、8..到1不要突然從10跳1
剛開始餓是正常,所以才要搭配低熱量的食品來增加飽足感
水是最好的~
多喝水,相對吃的就會比較少~
肚子餓或吃東西前先喝水300~500cc
平常可能吃十片餅乾才滿足
可以試試先灌300~500cc的水
吃的餅乾搞不好變五片就滿足
加油~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