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提供的數據看看就好了, 我覺得廠商是用經驗演算的我運動前用小米測量內臟脂肪12,體脂26%,運動兩個月後體重減了8kgs,體脂降到22%,內臟脂肪還是12後來買了INBODY H20B測量,內臟脂肪4,體脂為16%,機器等級的落差真的是頗大的~~如果是看長期趨勢,小米是可以加減用~但家用真的要精準些的,建議還是考慮歐姆龍/Tanita / Inbody
BIA測量法本來就要是用算的。每間算法不同,都是拿不同年齡、身高、體重、年齡、電阻值等資料,搭配他們用DXA等更精確體脂量測結果的大數據,然後推算出使用者的體脂率。就像是氣象預測一樣,依照當時的溫度、濕度、氣壓等資料配合歷史經驗推算天氣狀況。也像氣象預測的經驗和設備精度一樣,有的比較準,有的比較不準。https://www.xuehua.us/a/5eb9b9fe86ec4d3d4b174d42?lang=zh-tw
lovecats00708 wrote:開始健身一陣子有開始(恕刪) 我覺得這類身體測量儀器都是參考就好,包含健身房用的Inbody最重要的還是回歸自己當初為何要健身,如果是為了外表,一段時間自己拍個照去做個對照是最準的;如果練力量就測PR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