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一開始會用輕的重量(甚至是空槓)來調整姿勢,只有在最後10-15分鐘有需要的話才會用器材補強(像是引體向上).
教練的說法是上課要學會自由重量,要不然花這麼多錢請他幹嗎?
但器材可以加強單一部位的訓練,還有就是課後我自主訓練的話,也可以先藉由器械輔助,等動作熟悉穩定一點再做自由重量,我覺得這樣很ok.
s9209122222 wrote:
我是希望能夠像何立安(恕刪)
初學者對於自己身體的肌肉也不瞭解,關節動作怎麼做都不會,更不要說連基本的身體穩定都穩定不住,就直接做自由重量做一堆錯誤動作浪費時間是為了什麼?為了跟風?為了拍照上傳,因為大家都做自由重量?
使用器械的目的,是運用器械的設計,穩定人的身體跟某些關節,讓你在訓練時更能感受到訓練肌肉用力的感覺,看過太多初學者即使教練在旁邊不斷教導,對於某些關節動作(深蹲時的髖關節,下背硬舉時的脊椎)就是不會運用,身體也穩並不了,想練核心做棒式結果最酸的是肩膀跟下背,難道這樣也要就做自由重量?
更何況一般人的運動目標是什麼?說穿了90%是[瘦],而不是要當[運動選手],那問題來了,誰說做器械就達不到[瘦]這個效果?對於初學者,花2-3週,6-10堂教練課真正練會2個動作就很厲害,花了1萬多只練會[動作],對於要達到[瘦]這個運動目標的人來說,真的比較有效率嗎?
館長跟那個何什麼的教練,不會跟你說他當初花了多少時間練器械後才改練自由重量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