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黑熊綜合訓練器使用心得

muscletaipei wrote:
大家搶沙發坐唷!期待...(恕刪)


哈哈,本來想趕在你睡前,發文的,
無奈白天組裝兼試用,消耗太多體力,晚上又沒有熬夜的習慣,
一直打錯字,修修改改,就弄到一點半啦@@

雖然細節做工上,完全比不上POWERTEC的小黃蜂,
但至少穩固、結實,小黃蜂能練的黑熊一樣不少,看在他價格只有小黃蜂的二分之一,
也算瑕不掩瑜啦。


 等到睡著了!

現在終於等到了!超棒的

看來黑熊的CP值很高....是可以考慮看看。
尤其是那張椅子...非常堅固的感覺。

但只能掛15公斤以下,這設計有問題。
"7.做俯身划船時,只能用15KG以下的槓片,20KG的槓片會卡到放置閒置槓片的支架。"

另外,昨天有實地試用小蜂蜂,他們說旁邊都還是要掛個20公斤以上的槓片,整個機器才會穩。
覺得二邊的設計應該是都差不多,只是做工的細節上有差.....
"5.操作雙槓跟單槓,空架子還算穩,若在兩邊閒置槓片架上各放上20KG槓片,就更穩了。"

ululant wrote:
哈哈,本來想趕在你睡...(恕刪)
1Ds II+1D X. 婚禮紀錄:http://blog.yam.com/mtwedding
muscletaipei wrote:
但只能掛15公斤以下,這設計有問題。
"7.做俯身划船時,只能用15KG以下的槓片,20KG的槓片會卡到放置閒置槓片的支架。"...(恕刪)


對阿,想要掛20KG的槓片,就得拆槓片架。
其實我覺得應該是對岸施工錯誤,裝槓片架的孔位打高了,
若下移個2公分,就沒問題了。

另外就是椅子,很大很長,
好處是背板比POWERTEC的長,躺起來舒服些,獨立使用時會方便一點,
但,就很考驗放置的空間了,POWERTEC的小椅子很有優勢。

因為放椅子時不僅只考量靜態擺放時的長度,還要考量要把凳子拉開時的活動空間,
寬度是縮小了,但,需要的長度至少要有2米8,能達3米就更好了。

如果把U型前腳,倒過來裝,就可以節省35公分,
只是這樣夠不夠穩,得試驗看看。
自從深入了解HOME GYM的器材後,都發現空間最好都要3米以上會比較好....
對了!有關黑熊的U型前腳,Filek 的新款就是U型前腳,但它的目的是增加椅子前後的穩定度,
如果倒過來裝......這就不知道了呢!

ululant wrote:
對阿,想要掛20KG...(恕刪)
1Ds II+1D X. 婚禮紀錄:http://blog.yam.com/mtwedding
21號的船,今天應該就已經收到了吧!
北部已經有人也收到了唷...S大現在該不會忙著搬運吧!
印象中你家也在三樓...
SamChang377 wrote:
我的還沒到貨啊!...(恕刪)
chouyuen wrote:
我的黑熊還遙遙無期中...
說好的訂做十天被跳票了說工廠一下要做,一下做一半又不做...
目前難產中.....(恕刪)


可能還找不到工人做唷!一般健身器材工廠好像多在沿海一帶,
而大陸沿海這兩三年比較難召到農民工,
聽我朋友在東莞跟深圳的說很多生產線都還動不起來。
雖然,我沒有買小黃蜂,但我都去偷學。
下面這兩招很棒唷!
可以玩玩。

第一招 器械拉背。
在單槓、槓鈴划船、啞鈴划船之後,來一組頂住身體的器械拉背,很能孤立背肌,
把背逼的很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wieD1lC_y8


第二招 繩子臥推(不知道實際名稱怎麼說)
覺得器械臥推動作太固定,不好夾胸,透過繩子跟拉柄,就能練夾胸啦,
我自己用登山繩跟兩個拉柄用,試用感覺蠻不錯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XQ4kbpyWh8

ululant wrote:
可能還找不到工人做唷...(恕刪)


恩!我慢慢等吧....

前兩天工作時還把左手三角肌給拉傷了,現在很多動作做不了....不急了

不知 ululant大 有沒有拉傷的經驗,怎麼樣可以好的快一點?
每當你許願時,你是希望上天幫你實現?還是希望牠給你一個機會?
chouyuen wrote:
有沒有拉傷的經驗,怎麼樣可以好的快一點?......(恕刪)


以前學生時代打籃球有,拉傷就是多休息、多吃、多喝水。
昨天在抓高拉低拉滑輪不順的問題,
他的不順其實並不是會卡住或頓住,而是有一種很輕微的摩擦力。

一開始猜測是滑輪的軸承培鈴品質不好,才會轉不順,
想說之後買鋁合金的滑輪來換上應該就好,
目前找到一顆是RMB30,換五顆是RMB150,也還OK。

但昨天把滑輪拆下來後,軸承培鈴轉動的挺順暢的阿,細細觀察,抓到原因了!
一般滑輪中心的軸承處,應該比外輪高出個1~1.5mm左右,兩側都要,
如下圖,黑圈是外輪,紅圈是軸承處,


而附的滑輪,軸承與外輪卻是齊高的!
這樣在轉動時會造成滑輪與兩側滑輪固定處,產生面的摩擦。

解決方法,很簡單,用跟軸承一樣直徑的墊圈黏在軸承上,加高,
使得軸承比外輪高,軸承兩側都要加,


下面是我已經改好的滑輪圖,可以看出滑輪與兩側固定處間有間距了。


改照5個滑輪,使用10個墊片。
經實際操作,順!很順!再也沒有那種輕微的摩擦感了,
高低拉滑輪好用極了!
改良後可以打85分了!

10個墊片,省下鋁合金滑輪的錢。


PS:昨天練背,深深感受到,做滑輪下拉時,把腳穩穩的固定住很重要!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