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球是否為新手與是否該用入門級球拍,個人覺得沒甚差別,可用好一點的球拍!! 除非是要用很好的檜木拍,不然複合式球拍等級好點的也不算太貴!!
另外版主也提到練習時都是"拉球", 拉球最好退到中遠檯, 版主既是新手,拉球應在中檯附近,球可說還沒在下降期就要擊球, 球點抓不好自然的球會爆衝,落點不好,球不會轉.....
歐洲橫拍打法,大都是中遠檯拉弧圈,我建議既然是喜歡"拉球",選歐洲拍在拉球上會比較順手!! "蝴蝶"不是不適合拉球,只是打法不同,只是偏向中台結合快攻,拉球威力較弱,版主可去比較一下"蝴蝶"與"STIGA"的拍型就明白了!
但話說回去,版主是新手,我想中檯結合快攻會比較適合,中遠檯跑動過多,練習跑位很辛苦!!
正拍貼一般皮,反拍就要看版主想練甚球路選擇皮面,防守型可貼"長顆粒"或"ANTI"等, 喜歡近檯快攻,可貼"短顆粒",甚至正手都可貼短顆,大陸前國手鄧亞萍反拍就是貼短顆!! 如正反手都想拉球,那自然就是貼一般皮面,不過注意兩面膠皮顏色不可相同!!
至於用甚膠水貼皮, 有專用的膠水!! 如版主往後練大把了練大支了,可選擇用"快速膠",球的速度與旋轉力會爆增!!!
Dr. Lin wrote:
感謝大大賜教…目前努力抓拉球的球感
目前便宜拍速度慢 抓球感似乎明顯些…
版主,我是不太相信不好的膠皮能先練球感, 至於球拍就不一定了!!
我相信版主應算是有天份的球友,球如果一直掛網或是出界,落點不到位,球拍的角度我想版主都應會覺得要調整,讓球落在自己想要的地方!! 但是....如果膠皮不好,在這我們姑且先說膠皮沒彈性與摩擦系數不好,那會發生甚事?!
如果膠皮沒彈性磨擦力不好,在你拉球時,揮出拍面是不會呈漂亮角度有流線,而是幾乎是立起的拍面將球往上撈起, 球的軌跡不是呈弧圈,而是有點呈直線飄浮,動作看似是拉球,但拍面與身體的慣性都不對,如這樣練習慣後,之後換好的膠皮會"非常不適應"!! 姿勢又要再調整,我個人覺得是浪費時間!!
Dr. Lin wrote:
原來我可能是浪費時間…
姿勢的調整是必要的,這也是為什麼需要教練在旁邊看一些基本動作是否有跑掉,即時修正回來!
但如果一開始的基本姿勢不太好沒定型,打習慣後要調整就比較花時間,因為不知那時候舊的姿勢會不自覺出現,這時候要調整與修正姿勢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出發點!!
我一開始接觸桌球是拿直拍,真正接受訓練後應原本的姿勢不正統影響連貫性與協調性,所以改拿橫拍!
而領入門的教練是雙面弧圈打法,所以也就延續了他的打法.....不過為了練基本功,正手貼一般膠皮,反手貼長顆加海棉,半年後海棉拿掉直接貼長顆,再過約一年長顆就整個拉掉正式換上一般膠皮打雙弧圈,這時才會發現一年半練反手的基本功才有將反手的威力顯現,不然直接貼生膠練反手是很冒險的!!
原本以為打雙弧圈就這定型了,但成績一直突破不了,跟教練團溝通後,改雙面短顆,打近檯快攻,但反手的"彈球"與"擠銼球"一直打不出水準,大大降低反拍短顆的威力,再度進入會議室,很扯的最後決議是再度改為拿直拍貼短顆......
為何??????教練的意思是我的前三板很好,打持續球時就遜了,那不如加強前三板與處理接發球的能力,所以拿直圓拍短顆打近檯快攻前三板,而反手的推擋球也出乎預期的好,加上是左手持拍,所以就這定型了!!
說這多跟版主的主題沒甚關, 只是想讓版主知道基本的東西很重要,至於自己適合甚打法不是那重要,畢竟不是為了比賽才打球,為了運動與興趣輕鬆打球會開心點!!
另一點,既然版主喜歡拉球,建議版主可練在檯內拉SPEEDO!! 檯內怎拉? 球又沒下降!!!! 是~~~如果對手是打檯內短球,回的球質量也不錯,貼著網過來,那要怎拉?! 擊球上升時的最高點,在最高點擊球你可不太考慮球的旋轉方向,同時摩擦最上緣,回過去的球再反彈後會呈倍速往你要的方向衝,同時旋轉度很強!! 但這球不好練......我師傅就是練台內拉,對方只要發球質量不好稍高,他就拉球,90%對手是來不及反應!!
PEACE.喔..耶
Dr. Lin wrote:
DONIC 的 PERSSON EXCLUSIVE--OFF
這支是傳統的好拍,很適合主快攻結合弧圈打法,所以板較薄自然擊球聲沒那種悶沉感!!
烏龜精神 wrote:
是不是國手或是甲級的啊 , 還有專屬教練團 , 真希望有機會也可以多跟你們學習
國手肯定沒可能,原因有幾,
1. 目前世界級好手都是橫拍雙弧圈強拉打法,直拍受限反手攻擊威力較弱,除非學大陸"直拍橫打",不然球路變化不多,再怎練就那樣; 國內蔣澎龍與韓國柳承敏算是天份很高的選手,身材夠高移動範圍大,加上正手強拉夠殺傷力,反手搓短球質量高推擋球也有威力,可作球找機會給正手強拉......所以,我既是拿直拍又不是主打中遠檯強拉,程度上當然還靠不上國手的邊!! orz......
2.要入選國手,生活除了練球外還是練球; 我往後不是以打球為生,所以練的不是那勤奮,只想當興趣自發性的去練球!!
我頂多算是甲組後段班,原因還是上述的,直拍要練的出神入化需要有專任教練與陪訓員......教練團甲組大都會有的,因為會有直拍教練,橫拍教練與專攻某種打法的陪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ugdGfitWZ0
utube真是好東西,可找到一些資料...
我的打法就相近大陸王皓之打法,著重前三板快攻!!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Lckfa91r8I&feature=related
我前文提到的桌內強拉,王皓這一球算是很棒的例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V6vQMIjZUA&feature=related
王皓的練發球....劉國梁不愧是劉國梁....發的短球第二跳不出桌,第一跳停頓往桌外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nldbb7v6Xk&feature=related
再看看與王皓打法相近的馬琳....發球發到這種質量不知多球練多少!!!
一般比賽時較看不出馬琳發的球質量多高,因為對手在第一跳時已要接回球,在影片中可清楚看出,第二跳絕對不出桌,而且後旋力驚人!! 也許有人會認為這不是就"切球"?只是下切力重一點罷了!! 是....這是種切球,但我們得看看馬琳發"倒旋"球時它球的速度,以它的行進速度來說,如判斷不好很可能會覺得是帶側旋的球! 如判斷錯,回接發球的質量就差,就給馬琳有近檯攻擊的機會!
再來,如眼利的朋友也許會看出為何馬琳發球的手式很多,球拍發完球後拍面往身體另一側走! 桌協多年前的發球規則大改變,對大陸很不利,發球時另一手不能遮擋拍面,讓選手有更多的時間判斷球的旋轉方向與看出對方的擊球面角度是甚! 馬琳發球是複合式,一樣的動作他可發出下旋,側下旋,側旋,側上旋,上旋與不轉的球,還是讓對手不好判斷!!
而拍面往另一側走,另一目的是為下一版準備,比如說我是左手持拍,他發我反手短球,我如搓長球或撥長球半出檯,基本上馬琳就是收右腳,拍面很輕鬆往桌下走準備強拉我這一顆沒質量的回發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