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試駕這台KIA前,買車我只考慮日系車,一方面年輕時的韓國車還不成氣候,小毛病很多,整體造車工藝確實不如日系車,日系車妥善率好,好養
這次開過憑良心講,韓國車感覺應該可以至少拿個“最佳進步獎”?
還是說是以前的韓國車太糟糕,才讓我有進步很大的誤會…
然後看看現在某些日系車廠還是十足尿性,還真的覺得有點感慨….(但還是有好的車廠啦,馬自達就算是日系廠裡配備有誠意內裝質感設計又很好的)
先聲明我不是專門來黑日系車、捧韓國車的,對日系車我可是又愛又恨、由粉轉黑(?)恨鐵不成鋼

前面碎碎念,切入試駕主題,以下心得分享:
首先他的方向盤調教得比較中性,有的日系車方向盤稍微打一點車子就會有明顯的左右偏移,這樣的調性在跑山路那種蜿蜒的路段是不錯,但在開高速公路轉向太過靈敏駕駛就會比較費神一點,這台的轉向就是非常中性的電子方向盤,男女老幼都可以駕馭的那種,沒有給你非常激進的轉向,但也沒給你非常模糊的路感,算是還滿好駕馭的


然後底盤滿有水準,這點真心不騙,常看車評說韓國車的底盤調教偏歐系,而且口徑一致,想說車評的話真的聽聽就好,但實際開過是真的有像歐洲車的底盤,開起來很穩,避震器很Q,過彎側傾抑制相當好,試駕時不知不覺時速到了130還沒什麼感覺
不過旅行車底盤重心本來就偏低,可是他的座椅沒辦法調得很低!
不知道為什麼這樣設計,滿可惜的
開過幾台日系車座椅都能調的低滿多,開起來就比較有貼地感
雙離合變速箱換檔順暢,當然也不是走性能車轉速拉很快那種模式
有附SPORT模式,切換後12吋的儀表會變成紅色的,轉速會比較活潑,動力會給的很及時,但就是引擎聲會稍微大些,然後沒有換檔撥片很可惜
搭配的是1.5T兼顧動力、妥善、油耗跟台灣稅制的引擎

內裝的鋪陳沒有特別花俏的配置,冷氣旋鈕那邊設計我自己不是很喜歡
不過用了很多軟皮質,但其實車價都來到百來萬了,用很多軟皮質也算正常發揮、該給的,從駕駛會接觸的方向盤,中央扶手,側門靠把的皮質用料,肌膚的觸感都是舒服的

有LEVEL 2等級的主動安全配備,這點應該現在的車款大家都差不多
差異大概是有些車廠的系統作動比較生硬,車道偏移的拉扯感跟自動煞停時的力道會過大,有試用Ceed Sportswagon這套Level2,開起來是沒有上面說的那些問題,然後我覺得它的盲點偵測的蜂鳴聲還蠻順耳的
再來是旅行車最大的賣點空間部分,Ceed Sportswagon後座空間其實算是中規中矩夠用,後座中間地板滿平的,然後行李箱空間就真的很大,有電動尾門
後車箱下方加入了很多隔板,裡面超多個隱藏空間….我是不知道這些可以用來藏什麼啦
64分離頃倒後車廂的平整性很不錯,椅子的發泡棉設定也比較著重支撐性,駕駛座的包覆感很好,中央扶手也設計得滿長的


整體結論我覺得跟我印象中的韓國車比,感覺真的是進步滿多的耶?
可能以前的日本車就已經是90分,韓國車以前是40分,才會有這個落差感出來吧
我相信日本車的技術絕對還是贏韓國車,引擎技術都能打進F1了
但是身為消費者一直期待日本車廠隨著市占提高、攤提的零件成本下降進而提供更好的配備,若沒有至少也有更低廉的價格,結果有些日系品牌是漲價總是衝第一,在台販售車款越來愈少,期待半天CIVIC 10代沒個影子,一個車漆生鏽問題搞到大改款好像用了不起的外星科技解決一樣,每次改款都在檢視這次有防火牆隔音棉、新增底盤下護蓋、什麼製程工法上的進步這些很虛幻的名詞
雖然韓國車在台灣不受歡迎,但還是願意引進市場少有旅行車
配備也算是肯端出牛肉,加上像是歐洲車底盤的優勢(我只開過這台,其他韓國車我不確定),並佐以合理的價位
當然Ceed Sportswagon這台車還是有缺點啦
但是對比一直反映成本、總是抓最高利潤的車廠
認真覺得好像可以給韓國車廠機會?
至少以後買車前我可能會願意多一個韓國車選項比較看看
題外話,比起Ceed Sportswagon,現場還有這台Stinger 我覺得更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