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說出外遊玩 導航都會說到目的地會剩多少電量 不夠就是中途app打開找超充站(不過也是這一步一堆人改不了用車習慣就是 開油車開到沒油不會緊張 但電車開到10%依然不想找超充站的這種心態卻跨不過去)
能裝充電椿當然加分不少 不能裝也不是就不行開 只是多了一步要去外面找超充站的功課而已 再來也不是說沒有缺點 因為充電等待時間就是硬傷沒話說 加油不用排隊5分鐘 外面超充就是20-30分 如果是那種時間寶貴的人 家中又不行裝充電椿的 的確真的不要入手 會賣掉電車回油車的大部份就是這樣 受不了等待時間 不然就是社區不給裝又換回油車的車主
個人補電經驗 除非就是時間多閒到要堅持補到100% 不然超充時間你下車上個廁所買個飲料什麼的 大都就差不多了 國道休息站就這樣 連好好坐下來吃一餐都很趕
總之根本沒什麼哩程焦慮 導航到目的地剩多少電自己再-5%-10%抓安全心理就好 就不知為什麼明明都低電量到不了還硬要開到見底再來覺得哩程不夠用之類的言論 舉例我北部台中跑 下去就是30%左右的電量 而我用車時車剩3x% 就是要有心理準備要找充電站了 而不是硬開到沒電再來覺得哩程焦慮之類的 大都電動車主也沒這樣抱怨 自己有了車後就懂我說了
而我說的這些都是超充為主 要省錢去蹭免費的慢充 自然而然就受限一堆非常不好的使用體驗 到了沒位置、被油車占用、充電椿壞了不修等有的沒的因素
再來目前電車保險的確是不友善就是 比一般車高 還限制乙式車體險等 其它電動車車險我是不太清楚 特是這樣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