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自己的車,改裝目標之一就是有自己的個性,然後稍稍輕量化,畢竟動力若要大幅度提升,對於NA車是需要高成本的。所以我在動力跟進排氣方面,只有做稍稍的提升。這邊要談論的輕量化,我有做的是輕量化競技鋁圈/鍛造卡鉗/碳纖維引擎蓋。
鋁圈在第二篇文章已經有提到了,卡鉗之後會再另文分享。這邊要說的是美國品牌SEIBON的濕式碳纖維引擎蓋。在決定更換引擎蓋之前,有去做了很多功課,真正的乾式碳纖維引擎蓋是需要開金屬的公母模具,利用高溫加壓使得一片一片的碳纖維布自然黏合在一起,因此引擎蓋重量可以輕達3Kg以下。但是單價較高(臺幣10萬元以上),且支援車型極少,以跑車居多。而我購買的濕式碳纖維,則是以玻璃纖維做基底,利用一層樹脂一層碳纖維布層層堆疊上去,模具就只需要母模就可以,且模具材質就不一定要為金屬模,因此價格低廉許多(日本品牌約臺幣5-6萬,而美國品牌約3萬元左右),相對重量稍微高一點,約5-6Kg。但相較於原廠12-13Kg的引擎蓋,已經減輕很多重量了。
在拿到實品之前,最叫人擔心的就是引擎蓋的公差問題了!因為原廠引擎蓋都有公差了,更何況是碳纖維改裝品,我也是抱著緊張的心情來開箱。沒想到現在工藝科技的進步,公差極小,幾乎可以媲美原廠。但是商品從美國運送過來,表面的樹脂層難免會有一些小的傷痕。這次很幸運地,我到彰化秀水的改裝保養廠裡面的“閎鋅塗裝”,由烤漆師傅幫我更換引擎蓋,他現場直接針對運送過程所造成的小瑕疵做微處理,讓我在安裝後覺得十分滿意!
而安裝碳纖維引擎蓋後,油壓頂桿的角度無法與引擎蓋上的卡鎨完全配合,怕引擎蓋變形,便捨棄油壓頂桿了!而碳纖維上面的樹脂塗層相當的漂亮有質感,為了保護這層樹脂,因此我有貼一層犀牛皮做保護,一方面防止小碎石傷害,一方面也稍微阻隔紫外線的破壞!
在更換完之後,一直還沒有機會去跑山,不過就一般彎道駕駛上,感覺過彎有更俐落的感覺,當然有可能是心裡感覺,只是整體而言,會覺得車更好開了!之後如果有去山道駕駛,再分享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