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後繼之雄 Alfa Romeo Brera 3.2 Q4 試車報導

慶祝義大利車開版
贊助一篇舊文

後繼之雄 Alfa Romeo Brera 3.2 Q4 試車報導


Alfa Romeo GTV 誕生於 1995 年,在最知名設計師 Pinnifarina 操刀之下,頂著象徵旗艦跑車款的GTV之名,當初極為前衛的設計,不僅舉世譁然,就算至今歷經十年之久,於一片潮流變遷之中,仍不嫌老態落伍,尤其是車側如刀斧雕琢的線條,更是為人津津樂道。GTV 發表以來,在1999 年進行內裝改款,中控台由黑色轉銀,更添一體感,而 3.0 V6 車款也追加了六速手排系統,加密的齒比,對於操駕上更添助力。2003 年 GTV 進行最後一次改款,加長的水箱護罩,符合自 147, GT 以來新一代的家族面貌,低伸的車頭更添威猛,素有好評的 3.0 V6 24V 引擎再加進化,沿用 156 GTA 的 3.2 引擎,由於引擎監理系統調教不同,由GTA 的250HP , 30.6kg-m 小降為 240 HP, 29.4 kg-m,加以前雙A臂後麥花臣多連桿的懸吊系統強化,推頭現象減輕,更加上ASR 電子防滑系統,提供激烈操駕情況下的穩定性。

猶記在2001年某篇報導,AutoItalia對Alfa Romeo總裁進行專訪,其中記者提問相關於GTV上市五年後的改款後繼車方針,只見總裁霸氣的回答,這部車,是移動的藝術品,目前並沒有改款的必要。
然而,潮流不斷,就算列入經典之林,總需要後浪推進,方顯不可取代之價值。就在2005年日內瓦車展,個人有幸親自參加 Alfa Romeo 全新世代車款 159 & Brera 之揭幕發表。當時之盛況,全球媒體記者為之著迷,久久不能忘懷。
後繼之雄 Alfa Romeo Brera 3.2 Q4 試車報導


而後台灣代理權仍現一團迷霧,直至去年底才雲開見月,Brera 在上月中旬的總代理發表會中,曾驚鴻一瞥,與敞蓬款Spider 展現絕美風華,擄獲所有在場人士的目光。在駕馭前後兩代GTV共八年之後,總算能親炙全新世代的後繼車款。

前往拍照地點中,由Brera 領頭,Spider 及 GTV 隨後,在道路上造成一陣騷動,吸引眾人指點不斷。雖然Alfa 從來都不是暢銷車款,路上能見度亦低,但是搶眼的外型,獨特的Logo, 一直擁有眾所皆知,不可取代的辨識度,也經常成為Alfa 車主心中的小小驕傲。
後繼之雄 Alfa Romeo Brera 3.2 Q4 試車報導


Pininfarina 漸漸淡出 Alfa Romeo 的設計,改由這幾年在 Fiat 集團內左右逢源的Giugiaro 擔綱(但是Brera Spider 又掛上Pininfarina的Logo, 真是令人玩味),Brera 主要外型延續159 以來全新世代 Alfa Romeo 的精銳象徵,少見的三燈排列設計,鷹般的眼神,出現在對手後視鏡中,君臨天下之姿,便足以令人棄甲讓道,車側不加綴飾的線條,延伸全車,於車尾玻璃下緣交會,前端輪廓雖無法如GTV般令人過目驚嘆,然而後端打破跑車傳統,以大型盾牌玻璃掀背尾門,前後呼應的尾燈,配合極度飽滿外擴的保桿,再加上原廠四出尾管,營造出睥睨的氣勢。Alfa Romeo 的新車造型往往超越主流觀感,令人一時難以全盤接受,然而各種角度端詳之下,驚豔與不同的特殊感受交疊,對義大利式的美學詮釋,也再度由顛覆中新生。
後繼之雄 Alfa Romeo Brera 3.2 Q4 試車報導


後繼之雄 Alfa Romeo Brera 3.2 Q4 試車報導


翻開引擎蓋,Alfa V6 引擎慣用的六根閃亮進氣岐管,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與GM共同開發的新一代 V6 3.2 JTS 缸內直噴汽油引擎。模組式的設計,讓整體配置整齊許多,插入感應鑰匙,輕按啟動鍵,引擎順暢地發動。怠速運轉平穩,感覺整體的震動亦小,Alfa Romeo 在新車上的某些堅持與精進,不再像以往不拘小節,天馬行空。輕踩油門,跟身旁的GTV比較,聲浪明顯不同,以往的高亢,被低沈的吼聲壓抑,彷彿是內斂的蟄伏戰士,卻隨時可以大口吞噬前方的路面。
後方行李箱,於尾門開啟後展現,對於過往的 Alfa Coupe 而言,實在是難以想像的寬敞奢侈,相較於GTV 幾乎無法置入大型物件的80 L窄小空間,Brera 擁有 300 L平坦的鋪陳,唯一可以抱怨的也只有較高的尾門設計,更何況還有可折疊的後座椅背,讓置物空間提升至610 L, 對於跑車的實用性提升,義大利人又再度讓人感受轉變的誠意。
後繼之雄 Alfa Romeo Brera 3.2 Q4 試車報導


打開車門,內裝鋪陳與159大致相近,雖然失去了一些跑格,然而也造就舒適無壓力的操駕空間。此款Brera 3.2 Q4 為頂級配備,車頂大面積全景玻璃天窗為Alfa 車系僅見,當電動遮陽版退至後方,展現出天空雲影的開闊感,並非一般小型天窗所能比擬。中央控台配置彩色螢幕及單片吸入式CD音響,旋鈕分列上下兩旁,包含行車電腦,音響,行動電話系統等等皆由此操控,介面稍顯複雜,需要多一些時間上手。

底下為雙區恆溫空調系統,指示清晰,操控也相當直覺。
內裝塑料質感比起過往車系,可說是大大升級,點綴鋁合金飾版及扶手,不難見出車廠直逼德系對手的野心。真皮座椅包覆性良好,皮質觸感細緻,並附上電動多向調整,腰靠調整及座椅加溫系統,比起GTV而言,實在羨慕新車主的呵護幸福,所謂江山代有才人出,惟有不斷精進,才能於競爭激烈之車市,造就一番領地。

後座空間並非寬敞,頭部空間也顯不足,僅適合兒童乘坐,這也是 2+2 跑車的通病,拉風之外,實用性的犧牲,是此種極距被普遍認同的觀感,當手握方向盤馳騁之餘,這一切的缺點,應該都被拋得老遠。
後繼之雄 Alfa Romeo Brera 3.2 Q4 試車報導


後繼之雄 Alfa Romeo Brera 3.2 Q4 試車報導


靜態拍攝完成,怎能錯過好好駕馭的機會
上車調整好座椅以及後視鏡,營造出舒服的姿勢與空間,不若GTV的狹隘感受,誠如之前所提,所謂跑格的喪失,純屬個人偏好的不同,對於擁抱更多入主人士而言,此般的轉變,也讓Alfa 變得更加可親。

發動引擎,低吼再起,對於聽慣高亢天籟的我而言,還需要些時間適應。
V6 3.2 JTS 缸內直噴引擎壓縮比高至11.25,帳面數據 260 HP/6200 rpm, 32.8 kg-m/4500 rpm,比上一代 3.2 V6 最後GTA版本 250 HP還要進步不少,此次試駕車輛配備六速手排系統,後續會有五速自排車型引進,對於多數無法輕鬆駕馭手排車型的車主而言,少了些無法入主的遺憾。

緩慢開出拍照地點,非常令人映象深刻的輕便離合器踏感,讓慢速控制十分就手,低轉數扭力也相當充足。轉往北海岸的公路,風勢稍強,微雨斷續。原廠配置 235/45 18吋 倍耐力輪胎,路感十分清晰,不覺死硬。直線路段換檔加速,檔位清晰易打,接合震動微乎其微,大幅精進的車體隔音,讓風切聲幾乎隔絕於外,只有低吼的引擎聲穿透檔火牆,感受到奔馳的活力。此顆新一代V6引擎相較GTV上的 V6 3.2,除了聲浪不加近似,運轉感受也相差不小。 雖然高亢不再,低吼聲浪展現另一種氣勢,低速扭力湧現明顯,然而推力相當平均,隨著轉數逐步攀升,少了之前V6 引擎的急拉速降,呈現出另一類性能的信心,也改除之前換檔動力需要高超技巧銜接的缺點。

GTV的底盤向以靈活著稱,在高速彎道中卻常常挑戰駕駛者的信心與技術,而Brera配上全新開發的四輪傳動底盤,採用最新一代的 Torsen C 差速器,前中後三顆配置,將動力依路況分配,跑車模式駕駛下,Q4 系統的基礎扭力主要分配到後輪 (57%)。鎖定效果讓中央差速器能夠適時將驅動扭力傳送到最適抓地力的車軸,並且可快速分配輸出扭力、自動與持續的集中在前輪 (72/28) 或是後輪 (22/78)。再加上ASR防滑 及 VDC動態穩定系統,讓Brera的過彎極限更佳,路試過程,在高速彎前刻意不帶煞車,如之前駕馭GTV般認真緊握方向盤,準備迎接挑戰,沒想到整部車流暢的滑過彎道,如軌道車的穩定動態,雖然輔助系統似乎介入,但是絲毫不著痕跡,也不用緊張兮兮準備反打方向盤,感覺上雖然少了挑戰的樂趣,但是卻讓人更有信心征服彎角。

猶記 Brera 推出之際,配置四輪傳動的 Q4 車款,足足比 GTV 3.2 重了兩百公斤,受到一陣質疑,今日實際試駕,除了感受瞬間加速不如GTV猛爆,但是持續的推力與提早出現的扭力並無動力不足之感。而車重造成的動態不佳的疑慮,在幾次刻意挑選的刁鑽角度過彎中,卻由於四輪傳動系統的抓地力大幅增加,反而更加得心應手。假以時日,對於底盤輕量化的改進,必定令人更加期待,個人更認為,前驅車大馬力的操控劣勢,轉成四驅系統的進化,背後也許藏著車廠對於大幅進化的動力野心!

後繼之雄 Alfa Romeo Brera 3.2 Q4 試車報導


後繼之雄 Alfa Romeo Brera 3.2 Q4 試車報導

對於一家近百年歷史,並且從未放棄執著於賽車與極致操控理念的車廠而言,
每一次的變革,總會引起新的期待,以及另一面質疑的聲音。
猶如當初放棄 Alfa 75 絕佳的後驅底盤,改為專注於前驅車的困境,也引來"操控已死"的大力撻伐。沒想到,在原廠不斷堅持,百年賽車經驗累積之下的改進,反而讓 Alfa Romeo 成為前驅車操控王者,甚至足以在賽事中與後驅車爭競王座。

這幾個月來,對於全新引進的各式車型,均有機會深自體認。Alfa 真的變了,義大利式的浪漫,除了滿足死忠支持者的獨特品味,卻也侷限在小眾的分享,更意外背負質感不佳,品質不穩定,不易親近等惡名。然而車廠對於新世代車款的大幅進化,抱著必定成功的決心,內裝質感更佳,配備高級化,人性化。按鈕配置,操作介面不再古怪難懂,更加兼顧行車的舒適與操控,不再堅持讓人有入主障礙的手排,種種的一切轉變,也許讓死忠愛快支持者,悵然若失。然而,這更是大幅開疆闢土的必要改變,吸引更多人瞭解,願意接近,進而入主。
車廠如果能獲致銷售上的成功,才有更多的能力開發更佳的新產品,可敬的德系對手們,就是最值得效法的例子!

今年車市在政經因素影響下,更加低迷。而關於新任總代理的定價策略,亦多所觀望。個人相信,以此般足以挑戰高階對手的車輛本質,若能配上更加吸引人的
售價,必能吸引更多能人雅士,讓米蘭大軍揮著十字,重返主流行列。


2005日內瓦車展的 Brera 報導
請參閱
http://www.alfaclub.com.tw/forum/topic.asp?TOPIC_ID=12171

2007-12-09 21:34 發佈
謝謝分享

(現在的 Alfa Romeo 車頭好像鳥嘴, 配上車燈看來好像老鷹)
台灣太少人買愛快了啦 怎麼都沒人想買愛快是不是他貴了 還是雙B比較值得買 在台灣看見愛快就像是看見法拉利一樣想看見卻不容易看見 不向雙B滿街跑
不是吧!六根亮亮的進氣歧管沒了
還有什麼價值?每次開啟引擎蓋,擁有這六根亮亮的管子的引擎都讓我肅然起敬
現在這顆引擎看起來好像OPEL.................
請問一下引擎聲還有以前V6獨特的鏗鏘有力聲浪嗎?
不想買的原因,有人說是新愛快失去原味,自排進太多等...

但重點還是總代理不想人家買....後勤、品牌、服務沒做好,馬上吊高來賣,擺高姿態,
我也是被趕跑的之一,159或GT對我來說,都是很美很棒,幾乎沒有缺點,
換車時也一度衝動列入名單考慮,但最後在比較決定時,還是會發現,

我花大錢買台保固二年、維修點極少、總代理行銷有問題、服務不怎樣的ALFA,
加上全台真的是很稀少,若萬一倒了,可不比156數量眾多,維修的樣本少料少,心裡真的會很害怕。

縱使每每看到它總覺得好美,心裡有一絲悔恨沒選它,

但現在再給我選一次,我還是會做一樣的決定,把它三振出局,原因只有一個,

就是不會行銷、沒有服務、讓我看不見未來,但想賣高價的總代理-愛快國際
muji5951 wrote:
台灣太少人買愛快了啦...(恕刪)


Maryland也是,到現在看到的法拉力比愛快多(3>0),僅能找到SPIDER(1975)二手的........
今年台灣蒙地拿賣的Ferrari&Maserati都比愛快國際多....
我看它能撐多久?
有了總代理之後,大家一直希望零件價格能"小小的"降低(雖然歐元上漲的很嚴重)..但是卻大幅的提高..
現在換零件,心裡真是痛啊~
不要說一般大眾不接受它的高車價,連我們老車主都不支持了,那如何能賣得好呢?

但..我相信現有Alfa新車有那個價值,但是形象廣告沒有作出來,如何讓人掏出錢來買呢?
也沒照顧到我們這些老車主...

把Alfa和雙龍放在同一間展示間販售,曾經到高雄夢時代展示間去看車,從一進門到離開,大約30分鐘,業代連看我們一眼都沒有,147的車門連打開都沒有...
遇到來看雙龍的客人,馬上熱情迎接....


德安我想也差不多了吧..這兩年,韓國雙龍汽車也賣的很不好了..








hongshangchen wrote:
今年台灣蒙地拿賣的F...(恕刪)


Alfa給台灣蒙地拿代理說不定會賣的更好....
沒錯

我是10年LANCIA車主,跟著修車師傅也走了幾家車廠,這半年都在愛快維修。
也到過展示間看車,很欣賞GT,甚至認真考慮再給義大利車一個機會。

隨著時間流逝,和車廠前、後端人員打交道,互動過。
我也只能說,

大家放棄吧!

這是另一家不會理會前任、現任、未來車主的公司。
.....
很無奈,但很真實的寫照。

那些看著照片、看著型錄數據的車迷,多醒醒吧
沒有後勤支援,再大的熱枕都會熄。

意大利車廠,就如同多數美國車廠般,對台灣是不屑一顧的
所謂原廠支援,
只是空號
和不切實際的幻想
管它台灣是那一家代理,結果都相同

這是10年來的體會和認知
清醒了嗎?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