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覺得自己是所謂的「木耳」,一般等級的耳機就能滿足,但又想要一些功能如 ANC 抗噪的話,其實手機廠商附帶發表的耳機產品,倒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性價選項。OPPO 先前跟 Reno8 系列同步推出的 OPPO Enco Air2 Pro 真無線藍牙耳機,就算是兼顧價位、同時規格上也有 ANC 主動式抗噪的產品,同時也支援像是 AAC 編碼、AI 通話降噪、94ms 低延遲等功能外,兩千多的價位也尚算親民。
OPPO Enco Air2 Pro 外盒設計跟以往的 Enco 系列相同,皆是以白色為底,搭配耳機渲染圖以及大大的產品型號做為點綴,盒子後方則是有耳機的幾大規格特色。
- 外盒
- 外盒
內裝也相當簡單,一打開就是耳機本體(防塵膜為了拍照好看先拆了),底部則是包含說明文件、保固卡,充電短線與替換耳塞的配件盒
- 內裝
- 配件盒
- 配件盒一覽
耳機收納盒則是用了常見的橢圓造型,不過在開合的對角線這邊,可以看到 Enco Air2 Pro 用了有點像微笑的弧線設計。本次開箱的是月牙白,還有一款是飽和度較低的一點的破曉灰。在後方則是有個小小的 OPPO 廠徽,底部則是 USB-C 充電埠。
- 正面
- 背面
- 底部
跟以往的 Enco 系列都有半透明的元素加持相同,本次 Enco Air2 Pro 半透明的地方則是在收納盒上方一抹小小的弧線,可以看到感覺有些像雙層的感受,最上方些許是半透明材質,如果是用光照的話,甚至可以營造出一點地平線上夕陽、或是日出的感覺。

先前 Enco Air2 則是整個收納盒的上蓋都用了半透明設計,相較之下就比較年輕化一些。

打開上蓋後可以看到耳機本體的 L / R 標示是採刻蝕的方式,搭配一點灰的方式設計,整體質感算是蠻特殊的。(看到這邊應該會想,什麼耳機?沒看到啊


這樣就夠清楚了吧.....


Enco Air2 Pro 耳機本體是採入耳式設計,搭配相當簡潔的造型,耳柄上方的兩個凹槽為操作的觸控區,並有 IP54 的基本防水。整體規格部分,採用 12.4mm 複合鍍鈦振膜動圈單體,並用了所謂「低頻聚能音腔設計」,號稱比一般耳機可提升 25% 的音腔體積,來達到更厚實的聲音厚度之餘,也具備藍牙 5.2 低延遲雙傳規格,延遲可來到 94ms。
- 耳機本體
- 耳機本體
耳機外側與耳柄下方各有一只麥克風,上方為前饋主動降噪技術的降噪 mic,下方的則是通話用的降噪 Mic。續航力部分,Enco Air2 Pro 單次續航為 7 小時,搭配充電盒的最大續航則是 28 小時,同時快充也能來到充電 10 分鐘,可聽歌 2 小時的續航能力(關閉主動降噪、50% 音量設定)。

官方提供的重量數據在單耳 / 充電盒 / 整體分別是 4.3 / 41.8 / 50.4g,實際以電子秤測量,分別是 4 / 40 / 49g。
- 整體重量
- 單耳重量
- 收納盒
如果是 Android 手機,可直接觸發快速配對機制,iPhone 的話就需要透過一般的手動藍牙做連接。

在 OPPO 手機中也能直接在設定內開啟耳機的詳細設定視窗,如果是其他手機則需要透過《歡律》APP 做調整。

Enco Air2 Pro 操作上分別有按一下、按兩下、按三下與兩種長按方式,分別觸發的動作也不太相同。主要還是在按三下時可調電競低延遲模式或開啟語音助理、長按可改變降噪 / 通透模式,以及超長按可觸發音量與本次新增的裝置切換功能。
- 點一下快捷鍵
- 點兩下快捷鍵
- 點三下快捷鍵
- 長按快捷鍵
- 超長按快捷鍵
切換裝置顧名思義就是在同樣連接 Enco Air2 Pro 的狀態下,透過長按的方式快速在兩個裝置間做切換,如果是會用電腦工作的話,相對來說是便利的功能。不過真的要說類似功能的翹楚,應該是三星的直接切換功能了,對於通話來說真的很好用。

音質部分,則是可在低音量感從低到高,分成悠揚人聲、純粹低音與脈衝低音三種模式。

結論就來講一下音感與配戴感受,這邊我用了 Macbook Pro M1 以及支援音質調整的 OPPO Reno8 Pro 做為訊源,搭配的則是大眾比較常用的 Youtube Music 串流軟體,並聆聽搖滾、Techno 與爵士等類型。首先配戴的感受上,雖說 Enco Air2 Pro 是入耳式設定,而且具備 ANC 主動式抗噪,但整體配戴設定還是比較偏向類似「掛」在耳道內,而不是塞的感受,只是因應可更換的耳塞,讓耳機與耳道的固定更強,如此之下也不會有平價 ANC 抗噪耳機最長出現的問題,就是感覺不舒適之餘,搭配 ANC 的加持更是會有聲音很悶,聽久會疲勞的感覺,開闊感還是有的。

Macbook Pro M1 預測的音質應該都是基本的純粹低音,不過 Enco Air2 Pro 整體來說還是中高音比較靠前的設定,在初始設定下低音感受有,但其實並不算多。如果改為 Reno8 Pro,並改成低音最強的脈衝低音模式,低音的深度與量感就完全出來了,且走向不是那種轟轟轟的低劣感,而是有速度、比較 Q 彈的設定,而且低音的增強,也不會跟人聲有打架的狀態,分離度也是不俗的,以這個價位來說,確實是在一定質感之下,也維持相對可接受的音質,至少以我自己的木耳來說,是可以買單啦.....

MD:芊芊
▌小惡魔福利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