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想到
請問E-tag的技術,可以用在車牌上嗎?
每台車不見得非得用e-tag,但每台車卻需要掛上車牌
就繳費義務而言,
e-tag和車牌都一樣是綁在車子及車主身上,
那能不能將e-tag的感應技術,放進每台車必備的車牌上?
當能做到這個樣子時,是否可以使ETC感應及車牌辨視系統整合在一起?
當每台車經過時,感應系統及車牌辨視兩筆資料進行交互比對,
以此來減少扣款的錯誤。
請參考 單挑eTag 電子車牌RFID更便利
mitter wrote:
好奇想到
請問E-tag的技術,可以用在車牌上嗎?
之前有人提出電子車牌的想法
這樣子就可以解決RF-ID 由民間公司 遠通發行的問題
但是也有人反對呀
台灣什麼東西都有人反對 ..
台灣第1塊RFID電子車牌 問世
http://tw.news.yahoo.com/%E5%8F%B0%E7%81%A3%E7%AC%AC1%E5%A1%8Arfid%E9%9B%BB%E5%AD%90%E8%BB%8A%E7%89%8C-%E5%95%8F%E4%B8%96-161245722.html
由國立中央大學資工系副教授陳慶瀚輔導的創新育成中心進駐企業│數倫科技,昨(三十一)日宣布成功研發出台灣第一塊RFID電子車牌。
數倫科技公司總經理黃文源表示,這一塊電子車牌,既可解決現行ETC(國道電子收費系統)傳統式分流的讀取方式,也可用來做為車輛車籍管制、違規車輛通報,甚至包括機場、海關、海港車輛及漁船管制。因此,被譽為ETC(國道電子收費系統)和ITS(交通管理理系統)終極解決方案。
黃文源、陳慶瀚與中央大學副研發長暨創新育成中心主任徐國鎧教授,昨天中午共同在台大校友會館召開「台灣第一塊RFID電子車牌」發表會,包括多位交通部國道高速公路局及運輸研究所官員與會。
陳慶瀚表示,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辨識系統)技術在我們的生活中無所不在,如信用卡、悠遊卡、倉儲管理、物流…等,它的應用範圍通常是「低速、近距離」的判讀。而數倫科技則在RFID的天線設計與讀取技術領先群倫,取得世界上唯一將天線嵌入金屬並可讀取的技術,透過車牌當作天線共振導體之原理,在一瓦RF讀取功率下,讀取距離可達三十公尺,並在時速一百六十公里的高速行駛下被精準讀取,達到「遠距、高速」的效果。
研發出這項創新技術,也是中大校友的黃文源指出,RFID被動式標籤在金屬環境下有讀取困難之先天限制,數倫科技克服了這項瓶頸,「化阻力為助力」,將整片車牌面積作為天線的一部分,形成大面積天線,接收效果為一般標籤天線的二點五倍。今年六月已率先取得中華民國「嵌入式射頻辨識金屬標籤結構」專利,進而設計出全台灣第一塊RFID電子車牌。
他說,更早在今年初於桃園縣龍潭賽車場舉辦產品測試說明會,實地高速測試下,讀取距離達到三十公尺,時速達一百一十公里,在五百次連續讀取測試中,讀取率達到百分百,讓參與的專家學者、物流和配送業者驚呼連連。
他進一步說明,尤其電子車牌在自由車流中,表現更是一枝獨秀,車量不需魚貫依序行駛,透過單一偵測點(Hot Zone),可以一次全盤掌握車流密度,且無論堵車、近距離跟車,皆可精準讀取車牌號碼,解決現行ETC傳統式分流之讀取方式,達到更智慧化、人性化管理。
還有,RFID電子車牌採被動式,免電池、免充電,使用壽命可達十年,即使在颳風下雨的惡劣氣候環境下依然正常工作。它的安裝方式,不需外加程序,內建於車牌內部,因此不需要改變車牌外型。
徐國鎧表示,中大育成中心成立十四年以來,已成功培育一百零三中小企業,協助企業取得六十八件專利申請,創業投資金額更達十一點二億元以上,為產業合作的最佳夥伴。除民國九十八、九十九、一○○年度連續三年榮獲國科會「績優技術移轉中心獎」之外,去年更獲得經濟部「績優創新育成中心獎」之肯定,整體研發能量豐沛。未來將擴大產學合作,結合科技研發與產業創新,協助台灣產業創新與升級。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