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某人在這篇下的留言,我發現他說的沒錯,我稍微排版一下
收費員:偉大的徐旭東要大眾同情,誰來同情我們?
政府讓大家罵遠通而忽略了收費偷偷漲價的事實
降低收費人員的成本應該收費更低,但目前的收費標準不降反升。
過去國一372.8公里9.5個收費站(南下汐止不收費)共380元,平均每公里1.02元
國三429.1公里10.5個收費站(南下七堵不收費)共420元,平均每公里0.98元
國五53.3公里1個收費站共40元;平均每公里0.75元
三條高速公路總長855.2公里,平均每公里0.98元。
依目前收費標準每公里1.2元,長程超過200公里以上75折
原則上距離越常收費越高,以最遠距離來看:國一全程39.5元,平均每公里1.06元
國三446.2元,平均每公里1.04元,都比現在高很多。
大家在罵遠通時,忽略收費偷漲的事實,應要求檢討目前收費是否合理。
--------------------------------
以目前來看,確實比收費人員時代,還要貴
這些費用怎麽算的
電子化收費,理論上,本應該就比人工便宜
怎麽反倒比之前貴
不然工廠為什麽要電子化,機械化,來增加效率跟減少人工開銷
我是沒跑這麽遠去算過,但比較長跑高速公路的,應該會比較有感覺
這費用算的是否正確
且當初收費人員的工作安排,高工局也是推託給遠通處理
踢皮球政策無誤
遠通也是擺爛處理,看該文就知道
以前收費站式, 同樣在內湖上班, 住在林口每天要被收 80 塊錢通行費, 倘若是住在泰山, 每天的通行費是 "0".
所以改成計程收費後, 住在林口的很開心, 因為降價了, 住在泰山的非常不爽, 因為以前不用錢, 現在每個月要多支出一筆錢.
計程收費的最大用意是 : 使用就要付費, 開多少距離就要付多少錢, 比起以前的收費站式來得公平, 合理.
以這次過年我從台北開車到雲嘉南旅行的往來過路費來算, 確實是比以前便宜了一點點 (我都在白天開車,完全沒有用到免費時段). 因為工作需要我常常往來台北台中, 合算下來的費用也比以前便宜了一點, 對我而言這個 "制度" 我是贊同的.
至於這麼大費周章花了大錢 (成本A) 來落實收費正義 (漏收的過路費B),其投資報酬率優不優 (若B只比A大一點點甚至小於A,那就是很沒搞頭),我手上沒數據不得而知,也許有人可以去遠通的資料庫查詢一下跟我們講。
只是看到現在,我覺得第一要務應該是研究在連假期間如何有效疏運國道車流。每次連假期間塞在上面的車流所浪費的燃油、時間、精力成本,算一算應該也是很驚人。
雖然收費正義固然也很重要,但是其實可以用更低科技低成本但可靠的方式解決,用不著搞到這樣烏煙瘴氣,畢竟收費正義能否落實,跟你有沒有施行世界初的計程收費之間完全沒有任何關係。不過這裡是鬼島,頭也洗下去了,眼前看來好像除了鼻子摸摸也沒別的辦法,畢竟我們又不是能拿著筆電進去報告的等級。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