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只是些小bug而已,就算bug量很大又怎樣
全民公測幾個月後,bug也就解得差不多了
只要bug量一降下去,大部分車主就不會遇到bug
之後風波就會平息了,遠通又可以繼續爽爽賺
重點應該放在高公局每年要給遠通17億,比人工收費的花費要多7億
我是不知道電子收費的營運成本正常應該要多少
但是哪有便宜的不用,去用貴的的道理
而且機器本來就應該要比人工便宜不是嗎?
不過說再多也沒用
就像高鐵,完工的時候出一堆小bug,大家追著這些小bug窮追猛打
真正重要的營建、炒地皮的利益問題根本沒人管
慢慢的bug解完,風頭過了,真正的問題也被掩蓋了
若再加上每年委辦費 5 億
17億 * 20(年)== 340 億
5億 * 20(年) == 100 億
340億+100億 == 440億 ...
呵呵
希望能釐清為何有每年17億....再付給遠通..
國道計次改計程收費 高公局年多花7億
計程收費真的要上路,不過高公局和負責興建營運的遠通電收公司之間,除了有超過4億多元的違約訴訟官司正在進行中外,很多用路人可能不知道,上路後,高公局編列給遠通的預算達17億元,可是比現在人工收費所花的10億元還多。
再過不到2天,國道真的要全面改為計程收費,就怕從計次轉換為計程,發生被重覆扣款的問題。從12月30號零點一直到1月1號,晚上12點暫停收費,高公局表示,全線免收費一天,國道就短少6千萬,但該繳給遠通的錢,卻是一毛都不能少給。
即將走入歷史的國道人工收費,每年高公局要編列10億元來營運,但等到計程收費上路後,明明是從人工改為電子收費,高公局每年卻要付給遠通電收17億元。
現有人工收費制度,高公局原本每年只要編列人事費用10億,可改為計程收費,每年付給遠通電收,包括機電運作跟維護系統,估計要17億。
連部長都坦承,國道基金目前都還在虧錢,每年17億的開銷何時能打平,未知數。計程收費啟用後,在各方壓力下,實施前兩年,每輛車每天免費20公里這筆錢,看似沒花到百姓荷包,檯面下一樣得按合約付,老話一句全民買單。
還有一筆遠通使用率沒達標準4億違約金訴訟中,看來打出公平收費,省油、省紙的電子收費原來還更花錢,但木已成舟,無法再走回路。
=====================================================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