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在趕給老闆的進度報告時
很不幸地看到這一篇
"因為低成本建置了等級不夠的車牌辨識系統...所以現在遠通電收態度軟了"
因為正值水深火熱之時
看到大家熱烈討論卻沒說到重點,心癢癢卻苦無時間發文
趁著剛跟老闆meeting完,終於有辦法在這提出看法,還請大家多多指教
談論到車牌辨識,那可是自2000年以來就不曾退燒的問題
畢竟牽涉到計算機視覺,聽起來就很酷
所以,大家都很喜歡做
專討也做,碩士論文也做,博士論文也做
出去進中研院還是在做這個
到底多夯呢?
粗估至今關乎車牌辨識的論文+專討+實作
約十萬筆跑不掉
問我為啥講得這麼肯定?
因為我的碩士論文也是車牌辨識
俗話說得好,要做研究要先看看你有多少競爭對手
當自我感覺良好的小嫩嫩以為發現了新的做法在那大喊"我畢業啦"時
上網搜尋一下鐵定可以看到令人絕望的答案
當你的做法不能創新時,還死命要做同一個議題那該怎麼辦?
當然是想個新環境,再套用舊的方法。work的話你的論文就出來啦!
所以先前網友講的
傾斜 下雨 起霧 夜間辨識 眩光
啥環境沒被挑戰過?辨識率怎樣都可以拉到九成(雖然九成是不夠地)
有些問題的重點已經不是對焦在"車牌辨識上"
而可以拆解成其他的問題處理
傾斜有反傾斜演算法,車牌辨識?用舊的就夠啦,反正變不出新花樣
下雨起霧有影像除霧演算法,車牌辨識?用舊的就夠啦
有些硬要用學術方法解,不如實際點
你說夜間便是沒燈怎麼辦?沒光是不會打燈喔?
你說有人偽造車牌怎麼辦?
"請不要把警察的工作推給工程師好嗎?"
講這麼多的重點是車牌辨識技術已可考量以上況且實用化啦
現在外面還有在賣自動辨識車牌的攝影機
以前我們做實驗是拿純攝影內容作輸入
現在三萬多塊一台的攝影機可自動錄影兼輸出畫面中的車牌內容
搞得我們這些寫軟體演算法的像脫褲子放屁一樣
當然軟體還是有它的價值
像e-tag使用的RFID技術,在更早之前就在高雄港貨櫃進出關卡使用過
其辨識率約七八成,剩餘的依然需要關卡的人員處理
你問我為啥知道?
"因為我曾經在海關站了一整天,又吸廢氣又拍照一個個數過"
這就是研究生,為了畢業啥都肯幹
而視覺車牌辨識可以和RFID做互補
RFID辨識速度超快可供平常之用,看不出來的才用車牌辨識技術補上
說真的,目前大家譙得要死的都是e-tag的部分
跟遠通的車牌辨識系統一點關係都沒有
而遠通的理想也沒錯,大部分用路人的辨識用e-tag解決
少部分的反骨(誤)群眾用車牌辨識
這是非常符合常識的設置
RFID和車牌辨識就應該這麼互補是沒錯
那遠通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雖然不敢斷言,多半是上面的老闆誤會了
而老闆誤會在哪裡,因為字太多,請容我在後半解釋
"車牌辨識系統=車牌辨識技術"
搞定車牌辨識,我就搞定了一切
這個概念真是天大的誤會阿
車牌辨識在系統中,只是被視為前端的輸入而已
雖然很難搞沒有錯,但跟其他的事情比起來,這只是九牛一毛
一個車牌辨識系統,在乎的可不是只有是否能實際辨識車輛身分而已
像是前面"82億攻擊"駭客事件
以及"其實你只要在網址輸入ID,就可以查到資料"
這兩件事,說明:
1 網路傳輸系統沒搞好
2 資安根本有做等於沒做
其實這兩件事雖然很重大,但就根本論還只是餘興節目而已
一個系統最重要,變化最大的其實是
"資料庫整合系統"
在上資料庫的時候,教授就很親切地跟我們反覆說明
"十萬筆單位的資料庫"和"上億筆單位的資料庫"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其不同的程度
大概跟水母和人類只有在動物這點有共通點,而有些人喜歡用水母幫人取名一樣
同樣叫水母,一個可以拿來做海蜇皮
一個你拿去做海蜇皮就等著消失在人間吧
在資料級距不同時,小單位的資料庫能運作
換成下一個資料級距
不是CPU換快一點,硬碟裝大一點,排線多拉幾條就能解決得好嗎?
為增加查詢效率,欄位得增加
為解決一定會發生的同時輸入問題,得提高暫存空間而且寫演算法解決
為解決資料傳輸塞車問題,還得設計檢查碼封包...
寫入錯誤怎麼處理?竄改檢查怎麼做?
怎麼把資料交叉比對防呆?
和車牌辨識相比
以上的一題都可以再發一篇論文
這些東西沒做好
才是造成以下問題的主因
"因為無法比對車輛位置,所以經過高架橋下也會扣他X的款"
"因為無法檢查有兩個ID全程都一起移動,所以郵寄的e-tag也被扣款了"
"因為查詢速度太慢,所以網路大塞車造成82億次攻擊"
今天會在這裡跟大家講這個,是因為
"之前我們LAB也接過把車牌辨識當車牌辨識系統"
花一百萬就叫我們全包的烏龍工程
剛好見這個議題大家討論熱烈,剛好上來推銷一下觀念
希望這篇文章
除了我老闆以外的大老闆們越多人知道越好
希望以後這類慘劇越少發生越好
PS:之前我跟負責人解釋資料庫概念時
被我老闆更正你資料庫是誰教的啊?所以這篇還是別被老闆看到的好
文中提到的那篇"因為低成本建置了.........."
真的是誤導文.....一堆似是而非的觀點
遠通的失敗在於微波的載波技術....
跟相關的後台判斷程式沒有寫好
跟車牌辨識是沒有關係的
為什麼要推ETAG?是因為追車收錢絕對比預繳收費麻煩而已
之所以沒裝ETAG
是因為當年政府開的"最有利標"明明是落後的紅外線技術拿到
現在卻換成ETAG的微波???????
我絕不相信遠通的技術夠成熟
因為FETC在公車驗票機上的清分都搞不定....
資料庫不會因為車牌辨識的需求量變多,而變更規格。說真的,遠通資料庫可能一開始規劃上就己經突槌了,這一點都不意外。
而用撕eTag攻擊車牌辨識那台主機是另一回事,可能一開始只規劃負責處理30%的資料量。但是一旦大家都不用eTag,負責車牌辨識主機可能就要在增加一倍或二倍。雖然說主機可能只是小投資,但是出錯校正也是增加了2~3倍,工讀生loading 也增力了2~3倍,就連網路傳輸量也可能要增加2~3倍,時間一長,成本就太高了。
這些都是確確實實在一開始規劃之外的。不緊急應變,整個系統車牌辨識的部份可能就會失去功能了。
不過,那又干遠通屁事! 遠通不增加設備,不請工讀生,不做車牌辨識,只要舉証,照收高公局資料處理費。 官商勾結莫過於此!!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