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贊成電子收費,但現況執行卻是一蹋糊塗,亂七八糟!
2000-2006這幾年我工作關係,必需兩岸四處跑,看了至少三套電子收費.
1.感應設在閘道/交流道,上去後一路無阻,直到下交流道再感應.
里程計算直接,不易出錯,不會有瞬間移動或橋上橋下誤感應的鳥事!
台灣在車道間設門架的作法,不知道是哪個弱智人士提的!?徒增複雜及困擾!
2.扣款/查詢/儲值及時化
下交流道後一兩分鐘,手機就可以馬上看到剛剛那路程的明細及扣款,
儲值也一樣,交完錢收據印出拿到手上,走到門外時,手機也就看到儲值金額進去了!
我到加油站刷卡加油時,上車綁上安全帶,引擎才發動,還沒入檔起步,
信用卡的刷卡消費短信,已經進到我手機了!
這類程序及資料處理技術,十幾年前就完全成熟了,而且現網路/電信的速度還更快,
台灣還自栩是科技島,自吹為世界第一的遠通系統還作不到...
只能說是科技落後島上面的第一爛系統!
3.Etag貼在車內中央照後鏡的後面,根本不會影響視線,
而且也不管有沒有金屬隔熱紙...這幾天的幽靈扣款證明,Etag不管放手套箱,
或放信封裡郵寄,一樣都可以感應到,根本沒必要要求把OK繃貼在前檔中間位置,
擋視線又醜...車頭燈的OK繃更是笑話,碰到手賤的把你撕了,貼在國光客運後面,
高雄台北來回跑,讓你誤扣款扣到爽!
如果OK繃可以貼照後鏡後面,不影響我開車視線,事實證明也不影響感應,
那我就多10%機率會考慮安裝!
4.一定會保留有人工收費口.
因為會有部份車輛沒辦法裝ETC,比如出租車/很少開高速公路的車...
上交流道時從人工窗口拿一張卡,下交流道時繳回卡片,立刻計算里程交錢.
台灣講全線全面電子收費只是一句空話,沒有人工窗口,
後台一樣要一堆人做影像判讀,搞得收錢的不方便,交錢的也不方便.
更何況日後,車牌污損,刷白,反光,大雨,AB車牌...等等問題,
都會造成影像判讀的困擾.
總之現階段的系統,就一個字---爛!
不能在同意原PO更多了
這兩年也因為工作關係到大陸幾趟
一直在台灣政府口中落後10~20年的大陸
不管是在昆山~深圳或蘇州
都已經有相對應的電子收費系統
上下交流道感應收費或人工收費
已經都是一種常態
而且感應收費在扣款當下即有銀幕顯示該趟費用及餘額等資訊
非常方便快速
整個行程在國道上非常順暢無比(扣掉塞車不說)
在日本沖繩也是電子收費跟人工收費並行
一樣也是在交流道設立收費站而已
這兩個地方的做法也都行之有年了
在台灣卻搞的這樣爛的系統還錯誤百出
竟然還打著名號說"全球第一完全電子收費"
不就只是廢掉人工收費而已
何來驕傲之有?
完全無法理解
我認同電子收費的優點
也認同電子收費是未來的趨勢
但我不認同的是官商勾結的醜陋
而且吃相還這麼難看毫不懂得遮掩迴避
可悲的台灣電子收費系統
可悲的高工局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