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遠通電收是靠紅外線技術得標, 後來因為紅外線技術需要在每輛車安裝OBU(車上機), 徐董不願意免費提供這一個OBU(車上機)給所有車輛安裝, 國家(國庫)也不願買單下, 導致裝機率很低, 後來徐董"順應民意" 改成 微波技術, 只要每輛車貼上eTag就可以了, 所以徐董願意幫每一輛車輛免費貼上eTag, 但現在徐董說微波技術的溢波是宿命,全世界都無解, 也就是說如果 微波感應器裝在高速公路上 就會發生對向車道的車輛有可能被誤感應(誤判)的機會, 如果 微波感應器裝在高速公路閘道上 市區平面道路的車輛有可能被誤感應(誤判), 但把功率調整太低, 有可能照不到 正常經過的車輛 功率太強或太弱都很難拿捏, 難道又要走回頭路 改回成紅外線技術嗎?
請問各位專家 如果台灣的高速公路繼續使用eTag(微波技術), 有誰知道世界各國 有在高速公路使用eTag(微波技術)的國家, 針對 溢波的解決之道? 還是真的像徐董說的這是宿命呢?
我能想到方式是針對 感應器側邊都強制加裝一層 阻微波高架牆(類似 隔音牆 那樣 但更高 且有一定的長度 能夠完全把微波訊號阻隔起來 不會跑到讓高速公路對向車道 或 市區平面道上的車輛接收到)保證萬無一失,
你們有甚麼看法與好意見呢?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