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看到關於收費計算方式收費單位並沒有釋出太多的消息,大家的猜測跟議論也很多
正好自己想到一個收費計算可能的方式,在此提出大家一起討論
先看張圖

再做一些簡單的假設
假設共有A、B、C、D四個交流道(或出入口)
兩個交流道之間的距離假設均為15公里
兩個交流道之間均有三組感應架
然後再導入一個我自己想到的概念"封閉區間"
例如說從交流道A到交流道B之間就是一個封閉區間
也就是從A到B之間,除了A與B之外,並沒有其他出入口
除非憑空消失、飛起來或是從護欄衝出去
只要曾經出現在A到B的其中一個點,就代表一定走完A到B的全程
接下來就來看各種情況
情況一:從交流道A上、交流道B下,三組感應架1、2、3均成功感應或辨識
這沒話說,里程就算15公里。
情況二:從交流道A上、交流道B下,只有感應架1成功感應或辨識、感應架2、3均感應或辨識失敗
套用封閉區間概念,沒錯,這樣還是要算15公里的里程,除非你能證明你可以憑空消失。
情況三:從交流道A上、交流道B下,三組感應架1、2、3感應或辨識均失敗
沒憑沒據,不能算里程,但這屬於國庫的損失,遠通似乎也不必擔什麼責任。
情況四:從交流道A上、交流道D下,其中感應架1、2、3、7、8、9感應或辨識成功,感應架4、5、6感應或辨識均失敗
照理說,只能算A到B與C到D之間的里程,也就是30公里,但這只是個人的猜測。
情況五:從交流道A上、交流道D下,其中感應架1、9感應或辨識成功,感應架2、3、4、5、6、7、8感應或辨識均失敗
哈哈,別傻了,就算辨識率那麼低,套用封閉區間概念,還是要算30公里的里程,這是個人的猜測。
情況六:從交流道A上、交流道B下,走一段一般道路後,從交流道C上、交流道D下,其中感應架1、2、3、7、8、9感應或辨識成功
這是我擔心的狀況,這跟情況四、五的感應或辨識所得的紀錄完全相同
但現在只是我自己猜測這些情況應該要算30KM,收費單位並沒有詳細的資訊可供參考
到底情況四、五、六在收費單位的認定中,是否都算是45KM,這點我真的沒保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