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下5/28實測結果!!(張貼在規定的車窗右側標準高度位置,而且A、B兩車都有申辦eTag。)
我開A車貼著B車的eTag從高雄到竹山來回4個收費站,往返共8次過站,結果.............
兩天後查詢發現:A車非常完整的被扣8次,原以為就是車牌辨識而已囉!
一查B車:沒想到居然有一次扣款,與A車的第4筆時間一模一樣,推算就在古坑收費站北上車道。
如此,應可確定古坑收費站北上車道真有微波系統。奇怪的是...古坑收費站南下卻沒有耶,
高雄到竹山北上南下來回共8關,B車的eTag就只有被微波偵測扣款一次,而A車在車牌辨識之下,一次沒少的扣了8次。(共計A車8次,B車1次,每次都是36元,等於古坑北上被扣兩次)
結論:目前大都是採車牌辨識的啦,但不知道真實微波感應是否將陸續增加了。
PS:我事先將eTag撕下後,另貼在透明的離型紙上,再以透明靜電貼黏貼在規定位置上,所以隨時可以將A、B車換貼回來。
frankhfw wrote:
分享一下5/28實測結果!!(張貼在規定的車窗右側標準高度位置,而且A、B兩車都有申辦E-tag。)
我開A車貼著B車的E-tag從高雄到竹山來回4個收費站,往返共8次,結果.............
兩天後查詢發現:A車非常完整的被扣8次,原以為就是車牌辨識而已囉!
一查B車:沒想到居然有一次扣款,與A車的第4筆時間一模一樣,推算就在古坑收費站北上車道。
如此,應可確定古坑收費站北上車道真有微波系統。奇怪的是...古坑收費站南下卻沒有耶,
高雄到竹山北上南下來回共8關,B車的E-tag就只有被微波偵測扣款一次,而A車在車牌辨識之下,一次沒少的扣了8次。(共計A車8次,B車1次,每次都是36元,等於古坑北上被扣兩次)
結論:目前大都是採車牌辨識的啦,但不知道真實微波感應是否將陸續增加了。
PS:我事先將E-tag撕下後,另貼在透明的離型紙上,再以透明靜電貼黏貼在規定位置上,所以隨時可以將A、B車換貼回來。
這狀況很明顯地
遠通E-tag感測系統在台各收費站ETC車道沒完全落實
沒完全落實的設備就能匆匆上路
隸屬遠通旗下的交通部和高公局
除了放水、還是放水
版主還好只被扣一筆
不幸的話可能要被多扣8筆
另外一方面來說
也不一定只有古坑才有etag系統
也有可能每站都有
但只有古坑那次etag才有成功感應
但遠通現在這樣搞
它的感應成功率要怎麼算?
應該不符合合約規定吧
還有就是扣款的成功率應該會低於合約的規定
所以才需要車牌辨識系統
而現在徐老闆或許正在測試etag的感應成功率吧
總結來說
依徐老闆的商人性格
應該不會在收費站上多花太多錢(也說暫停在台灣投資)
應該只有某幾站才會有etag感應系統
剩下的都是車牌辨識系統
所以當發現到車子經過有架設etag系統卻沒感應到的
就會收到簡訊要求回去檢測
而其他的就都靠車牌辨識了
附帶一提:高工局說一定會等到使用率達到65%以上才會開始計程收費)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