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8

鑑古知來,看看遠通ETC的那段風風雨雨(2014/01/09更新,及......)

人類從歷史學到的教訓,就是不會從歷史學到教訓....台灣的 ETC 倒是個例外。ETC 肯定不會被罰錢。

ulyssesric wrote:
全台灣一共有 22 個使用中的收費站,每日總車流量 168 萬輛次,
也就是每年經過收費站的總車輛數一共 6 億輛次。
套用上面的機率,國道每年會有 60 萬輛次過路費會算在其他人頭上。
這個數字表示全台灣 460萬輛車的車主,
每年都會有 13% 的機率幫別人繳交一次國道過路費。
假設這 60 萬個冤大頭有 30% 會去申訴,加上 1.4% 無法辨識的車輛,
每年國道會短少收入新台幣三億四千萬元。...(恕刪)


這是依你的假設所推估的數據,感覺很嚇人!

但是實際發生誤判的數據呢?實際申訴的人有多少呢?
人人狂舞呼萬歲 拍掌如雷欲震天 絕憐此輩真無智 逆反潮流愈顯然
我也是反遠通的一員。
我到現在每次經過收費站,都會看一下etc車道...
其實我也很希望走etc,可是多希望那是一個公平正義的etc...
之錢本來想要認輸,去裝etag了...
可是看見太多人的經驗,都告訴,要堅持下去...

我現在還是買個回數票,每個收費站都慢慢的經過...
雖然沒有太大的期待etc可以逆轉,但是我還是盡我自己的一個小小力量
直到回數票不能用的那一天,我才會安裝遠通的系統...

FB有個反遠通的社團,大家可以在那邊看一下有甚麼辦法可以對抗的??
easycure wrote:
但是實際發生誤判的數據呢?實際申訴的人有多少呢?


我寫這篇只是在回應某些人對於「為何要推 eTag、為何不能全面使用車牌辨識」的質疑。我主要想強調的是,車牌辨識錯誤率就算非常非常低,但是在基數極大的狀況下,統計資料還是會很嚇人。所以不能只靠單一一種技術當做辨識的唯一結果。

我引用機率數字的是 100 年國內科技大學的一篇博士論文,針對一般影像辨識軟體進行統計得出的一個參考數字。現階段車牌影像辨識多用在某些需要執行出入管制的場所,例如港口、海關等,所以統計資料還是有的。但是實際上現階段「高速公路 ETC」並不是只依靠車牌辨識,紅外線 & eTag(RFID)才是辨識主軸。所以實際現行 ETC 發生車牌辨識誤判的數據,目前缺乏有意義的統計。

上面的「短徵收」數字是「誤判申訴成功」加上「無法辨識」,其中「誤判申訴成功」所佔的比例相當低。實際上如果要做的話,在車藉資料庫中加上車輛外型特徵、然後連同外型特徵一起比對,「幫人繳過路費」的發生應該還可以再壓低。

但是「無法辨識」的機率只能藉由改善辨識軟體達成,以及加強取締、輔導車牌變造、破損、髒污的情形。亦即短期內由於「無法辨識」而短徵收的過路費,很難再壓低。

easycure wrote:
這是依你的假設所推估...(恕刪)


高公局應該要公佈遠通先前推行的免OBU試用方案
看看準確度如何吧... (雖然還是不大相信)

如果是遠通公司跟某科大的合作案....結果是可以被質疑的
支持樓主,堅決不裝ETC或E-TAG,直到換掉遠通或政府不讓我上高速公路為止。
換掉遠通 換掉徐先生,我就開始使用ETC
高速公路是人民納稅錢蓋的
怎麼可以被財團圖利
堅決不用ETC
給發文大大,一句話甘那讚!!!讓大家永遠別忘,財團和政府怎麼搞老百姓嘀。
每次經過也會內心軟弱,想我也裝一下好了,
但轉念想到徐老板的嘴臉,就堅定不裝的心,
阿Q的勝利,也好。
遠*集團附屬高*局做的真的太好了,
善盡職責,被關也在所不惜。
  • 26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