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eilun wrote:
怎麼好像好多內容都不...(恕刪)
--------------------------------------------------
小心點發言,有人在權勢利益的加持下,一直要找機會回收這篇,不小心點會跟上豪那篇一樣下場.
cweilun wrote:
怎麼好像好多內容都不...(恕刪)
ETC 系統一定需要一個主要的電子式辨識技術,
不能只靠車牌辨識。
車牌辨識的效果沒有這麼神,現階段只能拿來當成二線的輔助。
一線無法辨識時,再依靠二線車牌辨識,這才有辦法達到接近 100% 的辨識率。
現在一般車牌辨識軟體,
辨識正確率大約 98.5%,錯誤率約 0.1%,剩下 1.4% 則是無法辨識。
以上數字不包含車牌歪斜、變形、裝飾框、陰影、破損、髒污等造成的影響。
就算用路人的車牌都很正常好了,
以全台灣最熱鬧的泰山收費站來說,每日車流量 200,000 輛次,
套用以上的數據,每天有 197000 輛車正確扣款,
有 2800 輛車沒有被扣到款,
還有 200 輛車過路費會算到其他人頭上。
注意這是「每日」、「單一一個收費站」的統計。
全台灣一共有 22 個使用中的收費站,每日總車流量 168 萬輛次,
也就是每年經過收費站的總車輛數一共 6 億輛次。
套用上面的機率,國道每年會有 60 萬輛次過路費會算在其他人頭上。
這個數字表示全台灣 460萬輛車的車主,
每年都會有 13% 的機率幫別人繳交一次國道過路費。
假設這 60 萬個冤大頭有 30% 會去申訴,加上 1.4% 無法辨識的車輛,
每年國道會短少收入新台幣三億四千萬元。
這個數字到底算不算高我是無法評論啦,大概應該算是:
「執政者拿的旗子和你手裡的旗子相同顏色的話就不算高,不同顏色的話就白痴無能下台」
的這種程度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