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ETC 系統架構感覺很浪費資源,增加複雜度~~~(純架構討論)

交流道計費 如果不須使用 OBU 也是可以 終端計算 不須以 OBU 計算
或是 可以宣示 OBU 只是試算 實際以 電腦為主
等下次入交流道時 再補正 即可
而且計算可以不需要如此複雜
如果交流道間的費用固定化
你只要查表 即可 不需要重新計算里程數計算費用
如同火車站 到 另一火車站 的價格 都是固定下來的
這樣沒有複雜的運算 就可以直接反映給 OBU

分時分段計費 也是有解
舉例
8-20 新竹以北 上下高速公路則 以1.2 算
新竹到台北 一個小時的車程沒麼好計較時間的
這段時間無論上下新竹以北交流道 行經新竹台北路段 皆以1.2算





上一份工作有幸接觸到RFID的廠商,因此有了解到一些事情,不過若是有錯誤,還請站上大大幫忙指正。
根據自己的了解,RFID分成物流用和高速公路用,物流使用的RFID為低速感應,價錢較低,只要數萬塊。但是高速公路用的則為高速應用,價格高,要數十萬。

聽說XX早期用錯了,天線的角度也不對,致使辨識率很低,連五成都不到,後來經過某廠商建議,調整天線角度後,辨識率有提高。若是把感應器放在閘道,只要沒辨識到,那全程都收不到錢了。目前的方式,經過十個感應器,若是一個失敗,至少還可以收到九個的前。

高公局在高速公路沿線都有車輛感應器,放在路側的影像式感應器、埋在路中間柏油裡面的線圈式感應器,這些感應器可以辨識車輛是大車小車、車速、數量,還能換算成平均速度和旅行時間顯示在看板上,預告到某交流道的預估時間。相信高公局也可以以這些車流量資料來比對ETC的資料。

以上,若有錯誤還請多多指正。
謝謝。

ako wrote:
這段時間無論上下新竹以北交流道 行經新竹台北路段 皆以1.2算
...(恕刪)


主線道沒有感應門架,你這個幾點"行經"要怎麼判別?
There is something more than you will ever see...
這樣商人才有更多機會(工程)再發包呀! 那些鐵架不用錢喔?
如施振榮先生說的 -> "利他即利己"
如 Google 說的 -> "to share is to win"
這樣大家才有錢賺囉! win-win

也難怪常看到高速公路路邊設了一堆蚊子設施, 也不知道要幹嘛?

oldman2008 wrote:
ETC 目前是在高速...(恕刪)


關於這點,我花了點時間做系統分析。發現還真的很難搞。

現在 ETC 系統最大的「亂源」就是「依照里程收費」這件事。
為了依照里程收費,必須捨棄原本的收費站架構,改去實際追蹤每輛車的行經路線。

『單由技術面來講,假設是我來規劃這件事,我會怎麼做?』

基本上我只能想到三個作法:

1. 維持收費站架構,但是每個收費站的價格採浮動制,依據車輛先前經過其他收費站的記錄計算。
這個方案的優點是 ETC 系統辨識率高且爭議少,
但缺點就是兩個收費站之間如果有很多交流道,不知道車輛從哪個交流道上,
就會發生收費不公平的現象。

2. 採用遠通目前的架構,廣設 ETC 檢查點,藉由「定位」資訊推導出里程。
基本上這是可行的方案,因為交流道是固定的,
有正確的定位資訊,就可以精確推導出是從哪個交流道上下,進而推導出里程。
但缺點就是架設密度要夠高,而且後端資料量相當龐大,運算非即時。
而且如果讀取率不良,整個辨識就會非常困難。

3. 在交流道架設閘門。
聽起來這是可行的方案,但後面潛藏一個很大的問題:ETC 讀取率。
後面我就來慢慢分析這個方案的優缺點。


UHF RFID 的讀取其實是很慢的。尤其是一次要讀取很多 tag 的情況下。
tag 的回應還是會發生碰撞,因此 UHF RFID 通訊協定本身也同樣是有亂數等候之類的機制。
然後在多個天線同時讀取的狀況下,每個天線的發射也必須有時間差,不然讀取訊號本身也會碰撞。
換句話說,以現行門架的方式,UHF RFID 的讀取必定會發生誤差。

以遠通現行方案,廣設 ETC 點,誤差的影響可以降低:這個門架沒抓到,下一個有抓到,就能修正。
但是如果只有在出入口感應兩次,發生錯誤時就無可挽救了。
因此在交流道架設閘門,先決條件就是必須確保閘門口的辨識率要夠高,至少要 99.9% 以上。
先前我就有計算過,以車牌辨識率 98.5% 的正確率,每年都會造成好幾億台幣的誤判損失。

要達到這樣高的辨識率,先決條件就是要搞好 RFID 的讀取。
一次讀好幾輛會有問題,就要改成一次讀一輛。
換句話說,必須確保車輛在上下交流道時『低速』『同一車道』『前後間隔』三個條件。
要達成這個條件最好的方式,就是架設類似收費站的結構,
車道中間分隔,寬度縮減,強迫車輛慢行

但是問題來了。台灣的交流道出入口本來就不寬。
如果中間要在架設一個四十公分左右寬度的門柱,對於交通流量的影響勢必會非常嚴重,
尤其是在流量本來就比較大的交流道,例如圓山交流道。

而另一個問題是,在出口交流道大多都採用圓弧設計作為車速的緩衝,
但是如果你要縮減車道架設門柱,一定要保留一定長度的直線車道,不然會非常容易發生事故。

以國道交流道來說,我不清楚是否能夠符合這些要求;
而閘道口的作法,只要有一個交流道口無法架設,整套系統就無法運作。
換句話說,國道交流道勢必會有拓寬、改建之類的需求發生。
而拓寬、改建就會牽涉到土地取得、土木工程之類的問題。

也就是說,如果需要改建的交流道數量較多,ETC 架設的成本與時間將會非常恐怖。

至於花這樣的成本與時間來架設交流道閘門式 ETC 到底符不符合效益,
我想這就不是技術問題了。
對了! 隔壁棟有網友說是要當遠通的基地台!
真會善用(國家)資源!
感應器做在路中間跟做在匝道,前者數量會比後者少

如只有起始兩點算里程會有以下問題
1.失去使用不同費率管控國道流量的管理方式。
頂多只能用時間比率去算出不同費率的計費,但如此會有收費不公(比如中途停休息站、車速不是固定的),計算複雜化的狀況

2.當國道有增減匝道時,該匝道與其他匝道間收費計算方式都要做調整

3.其中一個匝道感測失敗時,會變成全線收不到錢

4.相對目前用感應器對應收費里程的計費方式在系統設計及運作上會更複雜


另外,應該是匝道,而不是閘道,閘道是網路設備的名詞

oldman2008 wrote:
ETC 目前是在高速...(恕刪)


有聽電視在講
這樣特價期間會很難介定.

而且. 只感應2次. 肯定會出很多漏洞.
我常在月光下出沒, 而且,我每個月錢都花光, 故名-月光光騎士

ulyssesric wrote:
而另一個問題是,在出口交流道大多都採用圓弧設計作為車速的緩衝,
但是如果你要縮減車道架設門柱,一定要保留一定長度的直線車道,不然會非常容易發生事故。


你確定嗎?

現行的匝道都能讓2輛車並行高速通過了說
DLiner wrote:
對了! 隔壁棟有網友說是要當遠通的基地台!
真會善用(國家)資源!


1. 無論是設在主線道跟設在匝道都可以架設基地台,所以這並不是理由。
2. 這還不是國家資源,仍然是遠通電收的資產。在門架上架設基地台,只要符合公路法、NCC等各種法規規定,並經高公局同意,並無不可。
3. 就像利息收入歸遠通一樣,當初ETC招標時可是要廠商使盡渾身解數開發其他收入,以降低委辦費率,例如因為收費站區域車道是一般主線的2.5倍,收費站拆除後多出來的面積可以做為小型休息站來招商,現在只是架個基地台跟遠傳收錢而已。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